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
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
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
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
老两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
这时候,秦始皇开始到处抓夫修长城。
有一个叫范喜良的书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因为逃避抓夫,慌不择路,不小心就闯进了孟家的后花园。
这时候,孟姜女正在后花园里浇花,突然看到一个人藏在葡萄架下,吓了一跳,正要喊人,范喜良急忙走出来,上前鞠躬施礼说:“小姐,别喊,别喊,我是逃难的,快救救我吧!”
孟姜女一看,范喜良眉清目秀,举止文雅,不像个坏人,就问他:“你是怎么回事啊?”
范喜良就把秦始皇抓夫修长城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孟姜女很同情他,就把他藏在了自己家里。
孟家老两口见范喜良一表人才,又知书达理,就想招他为婿。
范喜良也很乐意,于是,在征得双方父母的同意后,孟姜女和范喜良就拜堂成亲了。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然而,就在他们拜完天地,正要入洞房的时候,突然闯进来一伙官兵,不容分说,就把范喜良抓走了,要押到北方去修长城。
孟姜女悲愤交加,苦苦哀求官兵们放过范喜良,但官兵们根本不理会,硬是把范喜良带走了。
从此以后,孟姜女日日夜夜盼着范喜良回来。
她每天都站在门口,望着通往北方的路,希望能看到范喜良的身影。
可是,一天天过去了,一月月过去了,范喜良始终没有回来。
到了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孟姜女想到丈夫在北方修长城,天寒地冻的,没有棉衣,一定很受苦,就日夜赶制棉衣,做好后,她决定亲自去给丈夫送棉衣。
孟姜女一路上风餐露宿,跋山涉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她始终没有放弃。
她走啊走啊,不知走了多少天,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可是,长城下到处都是民工,她到哪里去找自己的丈夫呢?
孟姜女就向民工们打听范喜良的下落,民工们都说不知道。
后来,有一个好心的民工告诉她,范喜良己经累死了,被埋在了长城下面。
孟姜女听到这个消息,如五雷轰顶,一下子就晕倒在地。
等她醒来后,她放声大哭,哭得惊天动地,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止也止不住。
她哭啊哭啊,一首哭了三天三夜,哭得连天地都被感动了。
突然,只听“轰隆”一声巨响,长城竟然被孟姜女哭倒了一大段。
孟姜女看到长城倒塌的地方露出了很多白骨,她知道,丈夫的尸骨一定就在里面。
于是,她就用手在白骨中不停地挖啊找啊,手指都磨破了,鲜血染红了白骨,但她还是没有找到范喜良的尸骨。
孟姜女绝望了,她对着天空大声呼喊:“老天爷啊,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为什么要让我和喜良阴阳相隔?”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道亮光,一位神仙出现在孟姜女面前。
神仙告诉她,只要她把自己的鲜血滴在白骨上,如果白骨能渗出血来,那就是她丈夫的尸骨。
孟姜女听了,毫不犹豫地咬破自己的手指,把鲜血滴在白骨上。
果然,有一堆白骨渗出血来,孟姜女知道,这就是她日夜思念的丈夫的尸骨。
她抱着丈夫的尸骨,哭得更加伤心了。
孟姜女的哭声传到了秦始皇的耳朵里,秦始皇非常生气,他亲自来到长城脚下,要看看是谁这么大胆,敢把长城哭倒。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长得非常漂亮,就起了坏心,想把孟姜女纳为妃子。
孟姜女看到秦始皇,心中充满了仇恨,但她知道自己不能轻易反抗,于是就假装答应了秦始皇的要求。
她对秦始皇说:“我可以嫁给你,但你必须答应我三件事:第一,要为我丈夫举行隆重的葬礼;第二,要让所有的大臣都来为我丈夫披麻戴孝;第三,你要亲自为我丈夫抬棺。”
秦始皇为了得到孟姜女,就答应了她的要求。
他按照孟姜女的要求,为范喜良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让所有的大臣都来披麻戴孝,自己也亲自为范喜良抬棺。
葬礼结束后,孟姜女趁秦始皇不注意,突然转身,跳进了大海里。
秦始皇急忙派人去打捞,但什么也没有捞到。
从此以后,孟姜女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了下来。
人们为了纪念孟姜女,在很多地方都修建了孟姜女庙,供人们瞻仰和祭祀。
孟姜女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民间西大传说之一,被人们传颂了千百年。
修改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