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寄人篱下的童年祁文文的童年记忆,像蒙着一层灰的旧照片,大多时候是模糊的,
只有几个片段格外清晰。那是个初夏的午后,阳光透过姑姑家老式窗棂,
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五岁的祁文文蹲在墙角,手里攥着半块没吃完的饼干,
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门口。姑姑在厨房洗碗,哗啦啦的水声里夹杂着她和姑父低声的交谈,
内容她听不真切,只隐约捕捉到“她爸妈”“又加班”之类的字眼。
这是她被寄养在姑姑家的第三个年头。父母在城里打工,住的地方小,
据说连一张多余的小床都放不下,便把她托付给了乡下的姑姑。姑姑待她不算坏,
至少没让她饿着冻着,但也绝对说不上多亲近。饭桌上,鸡腿永远是表哥的;新衣服,
表哥先挑剩下的才轮到她;晚上睡觉,她挤在表哥房间的折叠床上,听着表哥均匀的鼾声,
常常睁着眼睛到天亮。“文文,发什么呆呢?过来把桌子擦了。”姑姑的声音从厨房传来,
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祁文文赶紧爬起来,小短腿噔噔跑到堂屋,拿起桌边油腻的抹布。
抹布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馊味,她皱了皱鼻子,还是用力擦了起来。表哥在一旁看电视,
动画片里的孙悟空正打得热火朝天,他笑得前仰后合,
完全没注意到妹妹小小的身影在桌子旁忙碌。这样的日子,周而复始。直到周末,
父母偶尔会骑着那辆吱呀作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来看她。每次听到自行车铃铛声,
祁文文都会像脱缰的小野马一样冲出去,扑进妈妈怀里。
妈妈身上总有一股洗衣粉和汗水混合的味道,她却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闻的味道。
“文文又长高了。”妈妈抚摸着她的头发,眼神里满是愧疚。
爸爸会从口袋里掏出几颗水果糖,塞到她手里,然后局促地站在一旁,看着她和妈妈亲近。
相聚总是短暂的,每次父母要走时,祁文文都会抱着妈妈的腿哭,“妈妈不要走,
带我一起走”。妈妈也会红着眼眶,掰开她的手,“文文乖,等爸爸妈妈攒够了钱,
就接你去城里”。可这个承诺,像挂在天边的月亮,看得见,摸不着。她就这样在姑姑家,
盼了又盼,直到上中学,父母终于在城里租了个大点的房子,把她接了过去。
刚到城里的那段日子,祁文文像个怯生生的小兽。城市的车水马龙,教学楼里光滑的地板,
同学们身上干净的衣服,都让她觉得自己与这里格格不入。父母依旧忙碌,早出晚归,
家里常常只有她一个人。白天在学校,她沉默寡言,成绩在班里垫底,老师找她谈过几次话,
见她没什么起色,也渐渐不再关注。放学回家,空荡荡的屋子让她感到孤独。
也就是从这时起,网络像一道光,照进了她灰暗的生活。家里有台老旧的电脑,
是爸爸从旧货市场淘来的。每天写完作业其实大多时候是抄同学的,
她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登录那个充满虚拟色彩的世界。在网上,
没有人知道她是那个成绩不好、穿着旧衣服的祁文文。她可以给自己取各种各样好听的名字,
和陌生的网友天南海北地聊。有人夸她说话有趣,有人说喜欢她的头像,这些简单的赞美,
让她第一次感受到被关注的滋味。她开始痴迷网络,常常一聊就到深夜。父母偶尔发现,
只会骂她几句“不学好”“浪费电”,却从来没问过她为什么那么喜欢上网。渐渐地,
网恋成了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第一次网恋对象,是个自称大学生的男生,说话温文尔雅。
祁文文把自己想象成偶像剧里的女主角,每天抱着手机傻笑。他们聊了三个月,
男生提出见面,她激动又忐忑,偷偷攒了几天的早饭钱,买了张单程车票,
瞒着父母去了男生所在的城市。结果可想而知,所谓的大学生,
不过是个比她大几岁的无业游民,见了面聊了不到半小时,就借口有事匆匆离开。
祁文文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街头,看着人来人往,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她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才买了张回程的站票,在拥挤的火车上站了十几个小时,回到家时,
双腿都肿了。这样的网恋,后来又发生了几次,每次都以失望告终。但她像着了魔一样,
总觉得下一个会是对的人。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下来,她全科加起来还不到二百分。
老师把父母叫到学校,语重心长地说:“这孩子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
要不你们想想别的出路吧。”父母唉声叹气,回到家,爸爸第一次动手打了她。
耳光落在脸上,***辣的疼,她却没哭,只是死死地盯着地面。那一刻,
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上学了,再也不上了。没过多久,在父母的安排下,
祁文文跟着同村的一个姐姐,进了一家电子厂。她的学生时代,就这样仓促地画上了句号。
那年,她才十五岁。第二章 迷失的工厂岁月电子厂坐落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
巨大的厂房像一头沉默的怪兽,吞噬着无数年轻人的青春。祁文文拖着一个破旧的行李箱,
站在厂门口,心里既忐忑又有一丝莫名的兴奋。终于不用再面对课本和老师的眼神,
终于可以自己挣钱了。宿舍是八人间,上下铺,空气中弥漫着汗味和廉价洗衣粉的味道。
同宿舍的女孩们来自天南海北,大多和她一样,年纪不大就出来打工。
她们每天的生活轨迹简单得像一条直线:宿舍、车间、食堂。祁文文被分到了流水线,
负责给电子元件贴标签。工作枯燥乏味,每天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机器运转的轰鸣声震得人耳朵发疼,车间里的空气闷热而浑浊。第一个月下来,
她的手腕肿了,脚底板磨出了好几个水泡,拿到那笔薄薄的工资时,她哭了。
那是她第一次靠自己的力气挣来的钱,却比想象中辛苦太多。
日子在单调的重复中一天天过去,祁文文渐渐麻木。她不喜欢和宿舍的女孩们闲聊家长里短,
空闲时间,还是习惯性地泡在网吧。工厂附近有好几家网吧,烟雾缭绕,
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这里成了她短暂逃离现实的避难所。就是在这家网吧,她认识了张强。
张强比她大十岁,是厂里的一个小组长,已婚,有一个三岁的女儿。他会说好听的话,
知道她喜欢吃什么,会在她加班晚了的时候,提着一碗热面等在车间门口。“文文,
你这么小就出来打工,太不容易了。”张强看着她的眼神,总是带着一种她读不懂的怜惜。
祁文文长这么大,除了父母偶尔的关心,很少有人这样对她。张强的出现,像一道暖流,
融化了她心里的坚冰。她知道他有老婆孩子,心里也曾犹豫过,
但张强说:“我和我老婆早就没感情了,要不是为了孩子,早就离了。文文,
我是真心喜欢你的。”花言巧语像蜜糖,让她一步步沦陷。她开始偷偷和张强约会,
在工厂后面的小树林里,在网吧的角落里,享受着那份短暂的、不被认可的甜蜜。
她以为自己遇到了真爱,却不知道,这不过是一场精心编织的骗局。他们的事,
终究没能瞒多久。妈妈不知从哪里听说了消息,突然出现在工厂宿舍,当着同宿舍女孩的面,
给了她一巴掌。“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人家有老婆孩子,你掺和什么!
”妈妈气得浑身发抖,眼泪直流。爸爸也来了,脸色铁青,一句话没说,拉着她就往家走。
回到家,迎接她的是紧闭的房门。父母把她关在家里,没收了她的手机,
断绝了她和外界的联系。那段日子,家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父母很少和她说话,
一开口就是指责和叹息。姑姑也来了,坐在她床边,絮絮叨叨地劝她:“文文,
女孩子要自爱,可不能走歪路啊。你爸妈为了你,操碎了心。”祁文文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不吃不喝,像一只受伤的困兽。她恨父母的粗暴,恨张强的欺骗,更恨自己的愚蠢。
过了大概半个月,父母见她情绪稍微稳定了些,提出让她去学门手艺。“你还小,
总不能一辈子在厂里打工。去读个卫校吧,以后当个护士,稳定。”祁文文没有反对,
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就这样,在父母的安排下,她走进了卫校的大门。
第三章 卫校里的短暂涟漪卫校的生活,和工厂截然不同。校园里绿树成荫,
学生们穿着统一的校服,背着书包穿梭在教学楼和宿舍楼之间。祁文文穿着不合身的校服,
站在人群中,依旧觉得自己像个异类。她的文化课基础太差,
解剖学、生理学这些课程对她来说,简直像天书。上课的时候,她常常走神,盯着窗外发呆。
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她却一句也听不进去。班里的同学大多是初中毕业考进来的,
年纪和她差不多,却比她懂的多。她们会讨论明星八卦,会分享新买的化妆品,
会计划周末去哪里玩。祁文文插不上话,只能默默地坐在角落。也就是在这种孤独的氛围里,
她认识了李伟。李伟是隔壁班的男生,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
他是那种很阳光的男生,喜欢打篮球,身边总围着一群朋友。不知怎么的,
他注意到了总是独来独往的祁文文。第一次和她说话,是在食堂。祁文文端着餐盘,
找不到空位,李伟冲她招了招手:“这里有空位。”她愣了一下,走过去坐下。那天,
李伟和她说了很多话,问她是哪个班的,以前在哪里上学。祁文文低着头,
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答。从那以后,李伟经常会主动找她。有时是在去教室的路上,
有时是在图书馆。他会给她带一瓶可乐,会借她课堂笔记,会在她被难题困住的时候,
耐心地给她讲解虽然很多时候,他自己也讲不明白。祁文文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
李伟的阳光和热情,像一束光,照亮了她灰暗的生活。他们开始像其他情侣一样,
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在校园里散步,一起去校外的网吧上网。李伟会拉着她的手,
跑过学校的林荫道,风拂过脸颊,带着青草的香气。那是祁文文从未有过的体验,
她觉得很开心,很幸福。可好景不长,相处了一段时间后,祁文文发现,她和李伟之间,
似乎少了点什么。李伟很贪玩,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也很少考虑未来。他们出去玩,
大多时候是去网吧打游戏,或者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有一次,他们约好去公园玩,
李伟却因为前一天晚上打游戏到太晚,睡过了头,让她在公园门口等了整整两个小时。
那天太阳很大,祁文文站在树荫下,看着来往的情侣,心里一点点变凉。李伟赶来的时候,
还带着惺忪的睡眼,毫不在意地说:“哎呀,睡过头了,不好意思啊。”那一刻,
祁文文突然觉得很累。她意识到,自己想要的,或许并不是这样的感情。他们之间,
没有共同的话题,没有对未来的规划,甚至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她提出了分手。
李伟愣了一下,似乎没明白为什么,但也没过多纠缠,只是哦了一声,转身就走了,
仿佛这段感情对他来说,无足轻重。分手后,祁文文又回到了独来独往的日子。
卫校的课程依旧枯燥,她越来越觉得没意思。心里的那点对未来的憧憬,也渐渐消失了。
读了一年半,她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她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没和老师打招呼,也没告诉父母,
偷偷离开了卫校。她又一次,选择了逃离。离开卫校后,她没回家,
在城里找了个小旅馆住了下来。她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该做什么,只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她翻看着手机里的通讯录,看到李伟的名字,犹豫了一下,还是没联系。后来,
她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发的照片,是李伟穿着军装的样子。配文说:“光荣入伍,保家卫国。
”祁文文看着照片里那个穿着军装、表情严肃的男生,心里五味杂陈。她默默地点了个赞,
然后滑了过去。他们的人生,就这样彻底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第四章 噩梦般的纠缠离开卫校的祁文文,像一艘没有航向的船,在城市的角落里漂泊。
她换了好几份工作,服务员、收银员、流水线工人,每份工作都做不长久。她不想回家,
怕面对父母失望的眼神,只能在外面混日子。就是在这个时候,她认识了王浩。
王浩是她在一家火锅店打工时认识的,比她大五岁,是店里的厨师。他看起来很成熟,
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干练。他会主动帮她分担工作,会在她被顾客刁难的时候站出来维护她。
“文文,别怕,有我呢。”王浩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让祁文文觉得很有安全感。
在异乡漂泊的日子太苦,王浩的出现,像一根救命稻草,让她紧紧抓住。
他们很快就在一起了。刚开始的时候,王浩对她确实很好,会给她买新衣服,
会带她去吃好吃的,会在晚上给她盖好被子。祁文文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可以依靠的人。
她甚至开始幻想,和王浩一起努力,攒点钱,然后过安稳的日子。但她错了,错得离谱。
相处了大概一个月后,王浩的本性开始暴露。他脾气暴躁,一点小事就会大发雷霆。有一次,
祁文文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盘子,王浩当着店里其他员工的面,
就对她破口大骂:“你这个蠢货!什么都做不好!”祁文文吓坏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却不敢哭出来。从那以后,辱骂成了家常便饭。王浩心情不好的时候,
会因为她炒菜放多了盐而骂她,会因为她看电视换错了台而骂她,
甚至会因为她走路的姿势不对而骂她。再后来,就发展成了殴打。第一次动手,
是因为祁文文想给家里打个电话,王浩不让。“你家里有什么好联系的?
他们根本就不在乎你!”王浩一把抢过她的手机,摔在地上。祁文文急了,和他吵了起来,
王浩二话不说,一巴掌扇在她脸上。那一巴掌,把她打懵了。她捂着脸,
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个曾经对她温柔体贴的男人。“怎么?不服气?
”王浩恶狠狠地盯着她,“再敢顶嘴,我打死你!”恐惧像潮水一样淹没了祁文文。
她开始害怕王浩,害怕他的眼神,害怕他的拳头。她想离开,可她身无分文,
家又在千里之外,她不知道自己能去哪里。王浩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
没收了她的身份证和身上所有的钱。“你哪儿也别想去,这辈子你都得跟着我!
”祁文文彻底绝望了。她被王浩牢牢地控制着,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王浩换了工作,
也换了住处,带着她搬到了一个偏僻的出租屋。那里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