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风云变幻界桥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双方的争战便此起彼伏,巨马水之战等战役接踵而至。
战火纷飞中,百姓流离失所,这历时两年之久的战乱,让原本富饶的大地满目疮痍。
在这动荡的时期,公孙瓒内部的矛盾也不断激化。
公孙瓒与上司刘虞之间的嫌隙日益加深,初平西年,矛盾终于彻底爆发。
“刘虞,你莫要挡我的路!”
公孙瓒怒目圆睁,对着刘虞喊道,他的脸上写满了愤怒与决绝。
那扭曲的面容仿佛被恶魔附身,声音如雷,震得营帐都微微颤抖。
“公孙瓒,你残暴不仁,倒行逆施,必遭天谴!”
刘虞义正言辞地斥责,眼中满是正义的怒火。
他身着官服,身形挺拔,正气凛然,毫不畏惧公孙瓒的威胁。
公孙瓒竟狠心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借此得到总督北方西州的授权。
可这一残暴之举,令他失去了当地部分人心。
“公孙瓒如此恶行,我们怎能坐视不管!”
刘虞的旧部们群情激愤,他们握紧拳头,恨不得立刻将公孙瓒绳之以法。
一位将领怒发冲冠,大声说道:“刘大人一生清正廉明,为百姓谋福祉,却遭此毒手,我们定要为他报仇雪恨!”
众人纷纷响应,呼声震天:“誓为刘大人报仇!”
龙凑之战后,公孙瓒锐气大减,他深知己难以在正面战场上与袁绍抗衡,于是改变战略,选择自保。
他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易京坞堡据守。
“为了守住此地,只能如此。”
公孙瓒望着逐渐成型的坞堡,喃喃自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疲惫。
他望着忙碌的士兵和工匠,心中暗自祈祷这座堡垒能成为他最后的庇护所。
但为了积聚储备,他大肆剥削辖区内的农民,百姓苦不堪言。
“这日子没法过了,公孙瓒简首不把我们当人!”
一位农民悲愤地说道,他的脸上刻满了生活的艰辛和对公孙瓒的痛恨。
泪水在他的眼眶中打转,声音带着绝望的颤抖。
“是啊,我们不能再忍受了!”
众人纷纷响应,愤怒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
一位老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说:“我们辛勤劳作,却被他无情掠夺,天理何在!”
人心尽失,其部下对他的信任也逐渐降低。
时光荏苒,到了公元 198 年,袁绍率军围攻易京。
公孙瓒被困其中,犹如笼中之鸟。
“将军,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
一名将领神色慌张地问道,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他焦急地来回踱步,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公孙瓒面色阴沉,说道:“派人向黑山军求救,但愿他们能速速来援。”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然而,黑山军的援兵在途中被袁绍击败。
199 年,易京城内,一片凄凉景象。
断壁残垣,硝烟弥漫,士兵们士气低落。
“如今大势己去,吾命休矣!”
公孙瓒望着城外袁绍的大军,满脸绝望,他的眼神空洞无神。
他瘫坐在椅子上,仿佛一瞬间苍老了许多。
“将军,或许我们还有一线生机。”
身旁的亲信试图安慰,但声音中充满了颤抖。
公孙瓒惨然一笑:“不必多言,一切都己结束。”
他缓缓站起身,望着天空,长叹一声。
最终,他引火自焚,结束了自己波澜起伏的一生。
而袁绍在这场漫长而残酷的争斗中,最终获得了胜利。
“终于结束了。”
苏逸望着战火渐熄的战场,心中感慨万千,他的眼神中既有对战争结束的欣慰,也有对逝去生命的惋惜。
他想起曾经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那些鲜活的面孔如今己消逝在战火中,不禁眼眶泛红。
“是啊,只希望此后能迎来太平日子。”
身旁的战友附和道,他的脸上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他望着远方,仿佛看到了和平的曙光。
战争的创伤需要时间来抚平,百姓们渴望着安宁与繁荣的生活重新降临这片土地。
苏逸深知,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他相信,只要人们心怀希望,就一定能重建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