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御与林靖的共同努力下,军工坊选址在一处隐蔽山谷。
此地地势险要,西周环山,仅有一条狭窄通道可供出入,易守难攻。
且山谷附近铁矿资源丰富,为武器制造提供了便利条件。
筹备工作迅速展开,唐御从亲信与琉洲华族中挑选出对锻造略有了解之人,组成核心团队。
他亲自向众人传授武器制造的原理与技巧:“打造兵器,火候的掌控至关重要,淬火的时机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只有把握好这两点,方能使剑身坚硬且富有韧性。”
众人围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聆听,不时提出疑问。
与此同时,林靖组织百姓砍伐树木,搬运石块,搭建工坊厂房。
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
有人负责砍伐粗壮树木,有人将石块凿平,还有人编织茅草用于覆盖屋顶。
唐御则带领部分人深入矿山,开采铁矿。
尽管工具简陋,开采艰难,但众人热情高涨,毫无怨言。
“加把劲,这些铁矿就是我们战胜敌人的希望!”
唐御鼓舞着大家。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军工坊的厂房终于搭建完成,第一批铁矿石也成功开采出来。
唐御看着初具规模的军工坊,心中满是欣慰,但他明白,这仅仅是个开始。
军工坊正式运转起来,工匠们在炽热的熔炉前忙碌不停。
他们将铁矿石放入熔炉,待其熔化后,倒入精心制作的模具,打造出武器的雏形。
唐御在工坊中来回巡视,严格把控质量:“这把剑的刃口不够锋利,还需再细细打磨。
我们要打造出精良的武器,让敌人见识我们的厉害!”
在唐御的严格要求下,军工坊制造出的武器愈发精良。
这些武器装备到琉洲华族的反抗力量中,在首次骚扰敌人补给线的行动中便初显威力。
那日,华族青年们手持军工坊制造的利刃,如鬼魅般潜伏在敌人补给线必经之路。
待敌人运输队出现,他们一声令下,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
一番激烈拼杀,成功伏击敌人运输队,缴获大量物资,而己方伤亡极小。
军工坊的建立,成为琉洲反抗外来势力的坚实后盾,为后续的斗争注入了强大信心与力量。
自军工坊成功打造出精良武器,并在骚扰敌人补给线行动中初显威力后,琉洲(琉球群岛,同音字代指)华族的反抗力量士气大振。
唐御深知,这只是漫长反抗道路上的小小胜利,要想彻底赶走外来势力,还需精心策划更多行动。
唐御与林靖(琉洲华族首领)再次召集众人商议。
唐御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说道:“此次行动虽有收获,但敌人必定会加强防备。
我们需趁热打铁,制定更周密的计划,给予敌人更沉重的打击。”
林靖点头表示赞同,“唐公子所言极是,我们要让敌人知道,琉洲不是他们肆意妄为的地方。”
经过一番深入讨论,他们决定对敌人一处重要的物资储备据点发动突袭。
这个据点囤积着大量武器、粮草等物资,若能成功夺取,不仅能极大地增强华族反抗力量的实力,还能沉重打击敌人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