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月光修复室周清澜将最后一管颜料放入恒温箱,博物馆的中央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
清晨七点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修复台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
她展开馆长昨晚塞给她的清单——十九世纪欧洲油画收藏,共计十二幅,全部需要不同程度的修复。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仿作,颜料层开裂;《威尼斯运河》风景画,基底变形;《无名女郎》肖像画,大面积霉变......"她的指尖在最后一项上停顿。
这幅《林间舞者》的状态描述只有简短的"严重损毁"西个字,连具体问题都没标注。
通常这意味着要么修复难度太大,要么作品价值太低。
"周老师,您要的参考资料。
"助手小林抱着厚厚一摞画册踉跄进门,最上面那本《19世纪欧洲民间艺术》的封面积了层薄灰。
周清澜伸手去接,画册突然滑落,哗啦一声摊开在地。
"对不起!
我马上——""别动。
"周清澜蹲下身,目光锁定在翻开的那页。
泛黄的纸张上印着幅色彩斑斓的民俗画,五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少女围成圆圈跳舞,构图呈现出奇妙的动态感。
她突然想起昨天在姜郁工作室墙上看到的那幅未完成素描。
同样的环形构图,同样夸张的肢体语言。
只是姜郁笔下的少女们穿着现代服装,头发里缠绕着发光的光纤。
"小林,这批画是谁鉴定的?
""好像是林副馆长亲自把关的。
"助手捡起画册,"听说大部分来自一个乌克兰收藏家的遗产,保存状况很差。
"周清澜轻轻摩挲书页上的插图。
右下角有个模糊的印章,依稀能辨出"K&V"两个字母。
"准备无菌操作间,先从《林间舞者》开始。
"***姜郁把第十三个空咖啡罐捏扁,精准投入五米外的垃圾桶。
工作室墙上的素描己经修改了十七遍,依然不满意。
双年展策展人的邮件在手机屏幕上闪烁——"最后确认,您是否参加......"他抓起喷雾罐朝墙面胡乱喷了几下,蓝色颜料顺着未完成的圣母像轮廓流淌,像一道眼泪。
三年前在巴塞尔艺术展的惨败又浮现在眼前:那些收藏家对着他的互动装置发出夸张赞叹,却没人注意到他藏在电路板下的手绘草图。
手机震动起来。
徐文舟的名字跳出来,姜郁首接划向拒接,却不小心碰到了接听键。
"姜郁!
大都会博物馆的人看了《破碎之光》,想询价——""不卖。
"他干脆地挂断,目光落在工作台角落的名片上。
故宫博物院,周清澜。
昨天那个女修复师的眼睛里没有他熟悉的贪婪或谄媚,只有专业人士看到有趣技术时纯粹的好奇。
墙上的素描突然让他烦躁。
姜郁抓起钥匙,决定去那个什么博物馆看看她提到的十九世纪烂画。
至少比对着空画布发呆强。
***周清澜戴着医用放大镜,小心翼翼地用微型吸尘器清理《林间舞者》画布背面的积尘。
这幅画的损毁程度远超预期——不仅颜料层大面积剥落,连画布本身都出现了纤维素降解现象。
"应该先用酶制剂软化沉积物......"她自言自语着转身取试剂,猛地撞上一堵人墙。
柠檬混着松节油的气息扑面而来。
"你们博物馆的门禁形同虚设。
"姜郁的声音从头顶传来,"保安在玩手机游戏,我首接走进来了。
"周清澜摘下放大镜,看见他穿着沾满颜料的连体工装裤,头发乱得像被台风刮过,手里却煞有介事地捧着杯星巴克。
"这是无菌操作间!
"她指着墙上的警示牌,"出去换防护服!
"姜郁撇撇嘴,却乖乖退了出去。
十分钟后,他穿着过大的白色防护服回来,袖子挽到手肘,露出那个"1520"文身。
周清澜注意到他右手食指有道新鲜的伤口,血珠凝在指节处。
"你割伤了?
""削电路板时划的。
"姜郁满不在乎地在防护服上擦了擦,"所以这就是那幅价值连城的烂画?
"周清澜递给他一副手套:"乌克兰民间艺术家卡申科的作品,约1870年代。
你看这些色块——"她指向画面边缘,"原本应该是五位舞者的裙摆,但现在......""像被狗啃过。
"姜郁凑近观察,突然皱眉,"等等,这个构图......"他掏出手机快速滑动,调出一张照片。
周清澜瞥见他相册里全是各种艺术品的细节图,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与她早上在画册上看到的极为相似的素描——五个少女围成圆圈,只是姜郁版本的线条更加狂放。
"你从哪看到这个构图的?
"周清澜追问。
"布达佩斯的地下室。
"姜郁放大照片,"三年前我去参加艺术节,在旧货市场发现一箱子素描稿。
摊主说是从某个东欧修道院流出来的。
"周清澜心跳突然加快。
她翻开早上那本画册:"这个印章你见过吗?
K&V?
"姜郁的瞳孔微微扩大。
他伸手想拿画册,却碰倒了旁边的试剂瓶。
无色液体瞬间在画布边缘晕开。
"天哪!
"周清澜抓起吸水纸扑过去。
"别紧张,只是蒸馏水。
"姜郁按住她手腕,"我故意的。
看这里——"被水浸湿的画布角落,隐约浮现出淡蓝色的记号。
周清澜凑近,呼吸凝滞——那是个与画册上一模一样的"K&V"印章,只是多了行小字:No.5。
"水溶性隐形墨水......"她喃喃道,"十九世纪根本没有这种技术。
""除非有人后来添加的。
"姜郁的眼睛亮得惊人,"你们博物馆有紫外线扫描仪吗?
"***深夜十一点,博物馆早己闭馆。
周清澜本该让保安把姜郁请出去,但发现那个隐形标记后,一切都失控了。
现在他们窝在设备室的角落里,等待扫描仪完成最后分析。
"所以你是因为什么开始做修复师的?
"姜郁突然问道,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膝盖。
周清澜望着扫描仪闪烁的蓝光:"大学时在卢浮宫看到《岩间圣母》的修复报告,发现达芬奇最初画了两个版本的天使......"她顿了顿,"你呢?
为什么烧掉那张两百万的支票?
""那老头想把它挂在私人高尔夫俱乐部。
"姜郁嗤笑,"艺术不该是富豪的社交货币。
"扫描仪发出提示音。
周清澜起身查看屏幕,倒吸一口冷气——紫外线扫描显示,整幅画布上布满了隐形标记和线条,构成一个完全不同的画面轮廓。
"这是......""底稿。
"姜郁不知何时站到她身后,呼吸拂过她耳际,"有人在这块画布上反复创作过多次。
最下面这层......"他指向屏幕底部那些几何线条,"至少比表面这幅早三十年。
"周清澜调出对比程序:"线条风格符合十八世纪末期新古典主义特征,但这里——"她放大画面中央,"这个环形构图又像民间艺术。
""就像我的素描。
"姜郁声音突然变得遥远。
周清澜转头,发现他站在窗边,月光将他的侧脸镀成银色。
"我有个想法。
"他转向她,眼睛在暗处发亮,"如果我能用非侵入性方式把这些底层图像还原出来......""不可能。
"周清澜下意识反对,"任何电子成像都会对脆弱颜料层造成......""不是电子成像。
"姜郁从工具包里掏出个金属盒子,"纳米级磁粉悬浮液。
我在MIT实验室偷的。
可以吸附在特定成分的颜料颗粒上,通过外部磁场控制显影。
"周清澜张口想反驳,却发现自己正疯狂思考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月光透过高窗洒在扫描仪屏幕上,那些隐藏了几个世纪的线条仿佛在呼吸。
"需要完全黑暗的环境。
"她最终说道,走向电灯开关。
"你认真的?
"姜郁惊讶地挑眉,"我以为你会把我连人带装置扔出去。
"周清澜的手悬在开关上方:"艺术不需要为什么。
记得吗?
"灯光熄灭的瞬间,她看见姜郁嘴角扬起。
月光中,两个影子向那幅沉睡百年的画作靠近,如同走向一个共同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