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府晨曦初照,院中桐树婆娑,露水未干。
林知秋站在青石台阶上,目光投向远处。
她身着素色长裙,眉目间带着一丝淡淡的忧虑。
昨日方才入府,时至今日,沈老夫人己安排她入府学医,实则是为沈家小少爷沈子瑜诊治。
沈府管家陈叔步履急切而来,低声道:“林姑娘,老夫人己在东厢等候,还请随我前去。”
林知秋微微颔首,随陈叔穿过曲径回廊。
沈府虽不及王侯府邸奢华,却自有一番温润静谧。
路过花窗时,她隐约听见丫鬟们低语:“听说新来的林姑娘懂得西洋医术,不知是真是假。”
她暗自一笑,心知古人对现代医学尚存疑虑。
东厢房内,氤氲药香缭绕。
老夫人端坐榻前,眉目慈祥却掩不住愁色。
沈子瑜卧于床榻,年方八岁,却面容苍白,神情萎靡。
林知秋走近,细细观望,只见他气喘微弱,额头时有冷汗,手臂瘦削,显然久病未愈。
老夫人见她进来,忙道:“林姑娘,子瑜一病数月,府内良医皆束手无策。
听闻你医术不凡,还望施以援手。”
林知秋点头:“老夫人放心,我须先为小少爷诊脉问诊,再定疗法。”
她坐于榻边,轻轻搭上沈子瑜的脉搏。
脉息细弱、时有不齐。
林知秋又询问了近月来病症:高热反复、咳嗽不止,夜间尤甚,偶有胸闷。
她心中暗自思忖,症状与现代医学中的肺炎极为相似。
她再细看沈子瑜的指甲,发现有轻微青紫,呼吸中带有呼噜声。
林知秋回头,对老夫人道:“小少爷之病,恐为肺疾,伴有感染。
府中所用草药多为止咳化痰,但未有针对感染之药物,病情未得缓解。”
她语气温和,却坚定。
老夫人蹙眉:“林姑娘可有良策?”
林知秋沉思片刻,随即道:“我需以银针为小少爷疏通肺经,再以温水擦拭降温。
所需药材有紫苏、杏仁、黄芩,还需府中备些清洁纱布,煮沸消毒。
药方亦需调整,辅以现代法则。”
陈叔闻言,赶紧记下。
林知秋亲自调配药方,遣人取来所需药材。
她熟练地用银针为沈子瑜施针,手法轻巧,针入穴位,气息渐稳。
随后以温水擦拭额头、腋下,减缓高热。
她又细细嘱咐丫鬟:“日夜勤换衣被,房内通风,切不可闷热。
饮食以清淡粥食为主,忌油腻。”
药汤煎好,林知秋亲自试温,细心喂入沈子瑜口中。
小少爷微微睁眼,虚弱道:“姐姐,药苦吗?”
林知秋柔声道:“良药苦口,子瑜忍一忍,很快就会好起来。”
老夫人在旁,见林知秋举止细腻,心中稍安。
林知秋又叮嘱:“今夜尤为关键,若能退热,咳嗽减轻,病情即可转危为安。
府中若有西洋药物,譬如硫磺、樟脑,可适量辅助。”
夜色渐深,林知秋一首守在榻旁。
她将自己随身携带的酒精棉球取出,为沈子瑜擦拭双手、口鼻,防止感染加重。
府中丫鬟们见她举止与众不同,暗暗称奇。
翌日清晨,天光微亮。
沈子瑜己不再高热,咳嗽减轻,呼吸平稳。
老夫人喜极而泣,紧紧握住林知秋的手:“林姑娘,子瑜有救了!
你果然是沈府的福星!”
林知秋微微一笑,语气温柔:“老夫人勿需多礼。
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本是职责。
而且,子瑜聪慧善良,将来必是沈家的栋梁。”
老夫人点头,眼中泪光闪烁:“林姑娘,你医术高明,心地仁善,沈府当厚待于你。”
林知秋收拾药箱,轻声安慰沈子瑜:“子瑜,你身子虚弱,须静养数日,不可贪玩。
我每日来为你诊治,待你痊愈,便陪你去后花园赏花。”
沈子瑜眨巴着大眼睛,软软应道:“知秋姐姐,谢谢你。”
林知秋轻抚他的额头,目光温柔。
她知道,自己的这份医术和仁心,己在沈府初显锋芒,也在众人心中埋下信任的种子。
院外晨光熹微,桐树下落英缤纷。
林知秋望着窗外,心中淡定平和。
她深知,救人不仅是技术,更是情怀。
时光如歌,岁月温柔,她愿以仁心守护每一段温暖的相逢。
沈府上下,自此对林知秋刮目相看。
丫鬟们私下议论,称她为“林神医”,而陈叔更是将她医治沈子瑜之事传遍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