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最后一天,我独自站在北京大学古朴的校门前,望着“北京大学”西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深吸一口气。
朱红色的校门在晨光中显得庄严肃穆,三三两两的新生带着憧憬与忐忑步入校园。
我的行李很简单:一个帆布包,一个樟木箱子。
箱子里除了几件换洗衣物,装满了我的设计手稿和书籍。
前世作为设计系高材生的专业素养,加上这几个月来为高考废寝忘食的努力,终于让我站在了这里。
“同学,需要帮忙吗?”
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女生热情的迎上来,胸前别着“迎新志愿者”的徽章。
我微笑着摇头:“谢谢我自己可以。”
前世独自在国外求学的经历,让我习惯了独立。
我拎起箱子,按照指示牌向新生报,到处走去。
校园里梧桐成荫,青砖灰瓦的建筑透着历史的厚重感,路过的人群中,有人好奇的打量着我——一个独自报到、好朴素却气质不凡的女生。
我的白色的确良衬衫和藏蓝色长裙虽然简单,但经过我亲手改造的收腰设计和独特领口,己经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审美。
报到处排着长队。
轮到我时,负责登记的老师推了推眼镜:“姓名?”
“陈兰,77”级经济系。”
老师在名单上查找时,旁边一位中年教师突然抬头:“陈兰?
就是那个数学满分、作文被收录进省优秀作文选的陈兰?”
周围瞬间安静了几秒,不少目光聚焦到我身上。
我平静的点点头:“是的,老师。”
“了不得啊!”
中年教师赞叹道,“你的作文《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被我们教研室传阅过,观点之新颖,见解之独到,完全不像是农村学生写的。
我保持微笑,心里却想那当然,毕竟我亲眼见证过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
但这话不能说。
办完手续,我拿着宿舍钥匙来到27号楼203室。
推开门时,三个女生正在整理床铺。
“你好!”
一个圆脸女生最先发现我,欢快的跑过来,“你就是我们最后一位室友吗?
我是赵小雨,上海来的。”
“李梦,北京本地人。”
一个戴着眼镜,气质文静的女生向我点头致意。
“周婷,来自广州。”
一个皮肤白皙,身材高挑的女生,爽快的自我介绍。
“陈兰,来自江南小城。”
微笑着回应,选了靠窗的空床位。
三个女孩热情的帮我收拾行李,很快我们就熟络起来。
赵小雨活泼开朗,李静沉稳内敛,周婷则精明干练。
前世大学时我曾因性格孤僻少有朋友,这次重生,我决定改变这一点。
“天哪,陈兰,这是你设计的衣服吗?”
赵小雨翻看着我箱子里的几件自制衣物,惊呼道,“比友谊商店的进口货还漂亮!”
我点点头:“喜欢自己设计些简单的款式。”
“简单?”
婷拿起一件我改造过的衬衫,“这个领口设计和收腰处理太精巧了!
你应该去学设计啊,怎么报了经济系?”
“经济是基础。”
我一边铺床一边回答,设计可以自学,经济规律需要系统学习。
更重要的是,知道未来几十年祖国经济发展轨迹,将是我的巨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