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一年、春,扬州城,宛如一幅诗意的水墨画徐徐铺展。烟柳依依,仿若翠色的幔帐轻柔地垂落在瘦西湖两岸,丝丝绦绦间隐约透出远处的画桥如虹,桥面上人来人往,或悠然赏景,或低语浅笑,皆融入这无边的秀色之中。风帘翠幕在微风中轻轻拂动,那若有若无的沙沙声似是这座古城在悠悠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处处透着温婉与诗意,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江南独有的柔情与静谧。
宋家小姐因父亲宋,母亲姓杨,而得名宋思杨,正值年芳二十,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青莲,盈盈立于尘世之间。她眉如远黛,那一抹淡淡的青色恰似春日山峦间的薄雾,透着朦胧的美感;目含秋水,清澈的眼眸中流转着灵动与聪慧,顾盼间波光潋滟,藏着少女的娇羞与憧憬。宋思杨才情出众,在这扬州城里也是小有名气,她尤擅抚琴,修长的手指在琴弦上轻轻一拨,便能流淌出动人的音符,宛如山间清泉,叮叮咚咚,扣人心弦。
清晨,今日的风显得格外温柔,瘦西湖上波光粼粼,湖中的游船往来穿梭,船上的欢声笑语随风飘散。宋思杨便携着她心爱的古琴来到湖畔亭中。她身着一袭月白色的旗袍,旗袍上绣着几枝淡粉色的梅花,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她的温婉与清丽。亭中石桌上摆放着各种精致的茶具,袅袅茶香升腾而起,与周围的景致融为一体。宋思杨缓缓坐下,将古琴置于膝盖之上,洁白的玉手轻轻抚动琴弦,调试着音准。
片刻之后,一曲《长门怨》从她指尖倾泻而出。琴音悠扬婉转,如泣如诉,那丝丝缕缕的哀怨仿佛是幽居长门宫的陈阿娇对汉武帝的无尽思念与愁苦,又似宋思杨自己内心深处对知音的期盼与渴望。
这琴音悠扬地飘出亭外,绕过湖边的柳树,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飘入了路过的苏家少爷苏伯陵的耳中。
苏伯陵出身名门,苏家在扬州城亦是声名显赫,家族产业涉及丝绸、茶叶等多个领域,富甲一方。苏伯陵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写得一手好书法,画得一手好丹青,且风度翩翩,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