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朝堂风云大军凯旋而归,长安城内一片欢腾。
百姓们夹道欢迎,街道两旁人山人海,鲜花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将街道装点得热闹非凡。
我骑着马,跟在李靖身后,望着这繁华盛景,心中却满是对未来的思索。
人群中,有孩童兴奋地蹦跳着,手中挥舞着自制的小旗帜;有妇女们眼中噙着激动的泪花,为亲人的平安归来而感恩;老人们则满脸欣慰,口中念叨着大唐的荣耀与昌盛。
不久后,便是朝会之日。
太极殿内,气氛庄严肃穆。
李世民高坐龙椅之上,身姿威严,目光如炬,透着睿智与洞察一切的深邃,缓缓扫视着群臣。
李靖上前,恭敬地行礼,身姿挺拔,动作规范,将此次与突厥作战的经过详细禀报,着重提及了鱼鳞阵的精妙以及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落在我身上,眼神中带着审视与期许:“李逸风,你一介小卒,却有此等军事才华,实乃大唐之幸。”
我赶忙出列,跪地叩首,动作沉稳,额头触地:“陛下圣明,此皆仰仗陛下天威与将军指挥,臣不过略尽绵薄之力。
在战场之上,将军身先士卒,指挥若定,将士们英勇无畏,浴血奋战,方才有此胜利。
臣只是机缘巧合,略陈拙见,实不敢居功。”
这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乃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
他目光温和,却透着洞察一切的深邃,微微拱手道:“陛下,李逸风虽有功劳,但此等奇阵之法,前所未闻,臣恐其别有用心,还望陛下详查。”
他的话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群臣们交头接耳,各种目光汇聚在我身上,有猜疑,有好奇,也有看好戏的心态。
我心中一紧,深知这是官场的猜忌与试探。
在这权力的中心,任何一点异常都可能引发波澜。
但我面上仍保持镇定,眼神坚定而坦然,毫无惧色地迎接众人的目光。
李靖见状,连忙说道:“房大人,李逸风忠心耿耿,在军中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毫无架子。
且此阵在实战中己见成效,大大减少了我军伤亡,绝无不良之心。
末将愿以自身名誉担保,逸风一心只为大唐。”
他言辞恳切,语气坚定,身姿屹立不倒,展现出对我的绝对信任。
李世民抬手,示意众人安静,那动作沉稳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随后缓缓说道:“房爱卿所虑不无道理,然逸风若有二心,在军中大可不必如此尽心尽力。
朕观此人,才华出众,若能为大唐所用,必能成就一番大业。
朕用人不疑,但也会谨慎观察。”
我赶忙再次叩首,额头轻触地面,声音洪亮而坚定:“陛下,臣愿为大唐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只愿陛下能给臣机会,让臣继续为大唐的兴盛贡献力量。
臣生于大唐,长于大唐,大唐之荣辱即臣之荣辱,绝无丝毫异心。”
李世民沉思片刻,说道:“李逸风,朕封你为从六品下的仁勇校尉,入兵部任职,协同李靖将军,继续完善大唐军事之法,同时,朕也会命人暗中监察,若有异动,绝不轻饶。”
我心中松了口气,谢恩道:“臣遵旨,定不负陛下厚望。
臣将以忠诚和智慧,竭尽全力为大唐的军事建设添砖加瓦,为陛下守护这万里江山。”
朝会散去后,我与李靖走出太极殿。
阳光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金光璀璨。
李靖拍了拍我的肩膀,力度适中,带着鼓励与安慰:“逸风,朝堂之上,风云变幻,你今后行事需更加谨慎。
今日之事,不过是个开端,往后的路还长,需步步为营。”
我点头称是:“将军放心,我明白。
只是那房玄龄大人为何对我有所猜忌?
我一心为大唐,并无半分逾矩之处。”
我眉头微皱,眼神中带着一丝困惑与无奈。
李靖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豁达与通透:“房大人一向谨慎,你突然崭露头角,他有所疑虑也是正常。
在这朝堂之上,众人皆有自己的立场与考量。
日后你只要做出实绩,让众人看到你的忠心与才华,自可消除猜忌。
你有大才,不必过于介怀,只需专注于为大唐效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