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在厨房忙了两日,贾天佑手上的水泡磨成了茧,胳膊腿酸得像是不属于自己,可腰杆却比先前挺得首了些。
每日两个窝头填肚子,虽依旧抵不住彻骨的寒,却总算没再体会过饿到发昏的滋味。
这两日他又挣了十个铜板,加上先前的,怀里己有十三个铜板,只是离买一张像样的草席还差得远——王婆子昨日路过时瞥了眼门板上的柳氏,冷笑着说像样的草席得三十个铜板,少一个子都别想从她那儿拿。
第三日天还没亮,贾天佑就揣着两个冷窝头往厨房去。
今日是除夕,府里的主子奴才都要守岁,厨房从后半夜就忙得脚不沾地,刘厨子见他来得早,倒没像前两日那般耷拉着脸。
指了指灶台边堆着的一堆脏碗碟:“先把这些刷了,仔细着点,别碰掉了碗沿的金边,碰坏了你十条命都赔不起。”
那堆碗碟摞得快有他半人高,瓷碗细瓷薄胎,上面还沾着没刮净的油渍,得用热水才能洗得掉。
贾天佑没敢耽搁,拎起水桶就往院里的水井去。
井水冰得刺骨,刚把水打上来,指尖就冻得通红,往灶台上的热水锅里兑了些,才敢把袖子卷起来下手。
油污沾在手上黏腻腻的,热水熏得人眼发花,他洗得慢,身后时不时传来厨子丫鬟们的催促声,还有人嫌他挡路,推搡间溅了他一衣襟的污水。
他都忍着,只埋头加快手上的活计,心里盘算着今日若能多挣几个铜板,说不定明日就能凑够草席钱。
忙到晌午,各院的丫鬟仆妇来传菜,厨房更是乱成一团。
蒸的、煮的、炖的,一道道往上端。
热气裹着肉香、脂香往鼻子里钻,贾天佑站在灶台边劈柴,闻着那香味,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今早的窝头早就消化完了。
“刘师傅,”他实在饿得慌,趁刘厨子腾出手的空档凑过去,低声问,“晌午的……急什么!”
刘厨子正烦着,没等他说完就挥挥手,“等主子们都用了,剩下的自然有你的份。”
贾天佑只好退回柴堆旁,咽了口唾沫接着劈柴。
这一等就等到了日头偏西,各院传回来的食盒渐渐多了,都是主子们吃剩的残羹冷炙。
有啃了一半的酱肘子,剩下小半盘的糟鹅掌,还有没动几筷子的细巧点心,虽说是剩下的,却也比他连日来吃的窝头不知强多少。
丫鬟们把这些倒在一个大粗瓷盆里,原本是要拿去喂府里的猫狗的。
贾天佑看着盆里的吃食,喉结滚了滚——他自己饿惯了,可瞧着门板边柳氏的方向,心里忽然一动。
娘这辈子没吃过一口好的,若能让她临走前……他咬了咬牙,趁没人注意,悄悄往那盆边挪了挪。
刚想伸手捡块没动过的点心,就被人狠狠推了一把:“你个小杂种,敢动主子们剩下的吃食?”
推他的是个年轻厨子,叫赵三,平日里就爱跟着刘厨子狐假虎威,前两日见贾天佑老实,就总使唤他跑腿。
此刻赵三瞪着眼,指着他的鼻子骂:“这些是给猫狗的,也轮得到你碰?
也不瞧瞧自己是什么东西!”
贾天佑被推得撞在灶台边,后腰磕得生疼。
他攥着拳低声道:“我没想自己吃,我想……想给我娘留一块,她这辈子……你娘?
一个死丫鬟罢了,也配吃主子们的东西?”
赵三嗤笑一声,抬脚就往那盆里踹了一脚,盆里的汤汁溅了一地,几块还算完好的点心滚到了泥里。
“给你娘?
我看给你填肚子都嫌脏!”
周围几个丫鬟仆妇都看了过来,有人窃笑,有人摇头,却没人替他说一句话。
贾天佑看着泥里的点心,心口像是被什么堵住了,又闷又疼。
他知道自己争不过,只能死死咬着唇,没让眼泪掉下来。
赵三见他不吭声,更得意了,抬脚就要往贾天佑身上踹:“还敢瞪我?”
就在这时,厨房门口传来个苍老的声音:“住手。”
众人都愣了愣,转头看去,只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嬷嬷站在门口,穿着件半旧的青布棉袄,手里拎着个空食盒。
这老嬷嬷是府里的老人,姓陈,早年在老太太院里当差,后来年纪大了,就被派去看管库房,平日里不常出来,可府里的老人都敬她三分。
赵三的脚僵在半空,讪讪地收了回来:“陈嬷嬷,我就是……就是教训这不懂规矩的小子。”
陈嬷嬷没理他,目光落在贾天佑身上,又扫了眼地上的狼藉,轻轻叹了口气。
她走到贾天佑身边,弯腰捡起一块没沾泥的糖糕,用帕子擦了擦,递到贾天佑手里:“孩子,拿着吧。”
贾天佑愣住了,没敢接。
“拿着吧,”陈嬷嬷声音放软了些,“老太太院里今日剩下些素点心,没动过,我给你拿了两块,比这个干净。”
她说着,从手里的食盒里拿出个小纸包,塞到贾天佑怀里,“给你娘带去吧,也算……全了份心意。”
贾天佑捏着那块糖糕,又摸着怀里温热的纸包,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他对着陈嬷嬷深深鞠了一躬:“谢……谢谢陈嬷嬷。”
陈嬷嬷摆了摆手,又看了眼赵三:“都是府里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把事做这么绝。”
赵三撇撇嘴,没敢再吭声。
陈嬷嬷没再多说,转身走了。
贾天佑握着糖糕和纸包,站在原地,心里又暖又酸。
他没想到,在这冰冷的府里,竟还有人肯对他这样一个庶子伸出援手。
他没敢再耽搁,把糖糕和纸包小心揣好,又去看那盆里的残羹冷炙。
赵三虽没再拦着,却还是恶狠狠地瞪着他。
贾天佑没理会,捡了块还算干净的酱肘子,用干净的菜叶包好,揣进怀里——这是给娘的,也是给……他自己攒的力气。
等他忙完手里的活,刘厨子扔给他三个窝头和七个铜板:“今儿除夕,多给你两个铜板,赶紧滚吧。”
贾天佑接过,心里算了算,加上这七个,一共二十个铜板了。
还差十个。
他攥着铜板,揣着怀里的点心和肉,快步往角门走。
路上随处可见挂起的红灯笼,风吹过,灯笼晃悠悠的,映得雪地上一片红。
府里的鞭炮声己经零星响了起来,带着年节的热闹,可这热闹越盛,衬得他身边越冷清。
回到破屋,他先把纸包打开,里面是两块雪白的山药糕,还带着点温热的气息。
他拿起一块,轻轻放在柳氏头边,又把那块糖糕和酱肘子也摆好,低声道:“娘,您尝尝,是好东西。”
做完这些,他才挨着门板坐下,拿出窝头慢慢啃。
啃着啃着,他摸了摸怀里的铜板,心里盘算着明日怎么再挣十个铜板。
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遭遇不公仍心怀善念,获陌生人善意相助,触发隐藏条件——“人间暖意”。
系统提示:基础生存技能激活,当前等级1(可提升)。
技能效果:小幅提升耐寒、耐饿能力,降低基础劳动疲劳度。
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怀中物品含微弱“福泽气”(陈嬷嬷常年在老太太院,沾了些许福寿气),可转化为气运点1点。
是否转化?
贾天佑愣了愣,连忙在心里应道:“转化!”
气运点+1,当前气运点:1。
他看着面板上的“1”,心里忽然亮堂起来。
原来不一定非要完成任务才能得气运点。
他想起陈嬷嬷递给他点心时的眼神,想起那句“全了份心意”,忽然明白了什么。
或许这贾府里,不光有冰冷的规矩和刻薄的人心,也有哪怕一点点的暖意。
而他要做的,不光是挣铜板活下去,更要抓住这些哪怕微小的光。
屋外的鞭炮声越来越响了,远处传来丫鬟们的笑语声,还有丝竹班子奏起的喜乐。
贾天佑把最后一口窝头咽下去,摸了摸怀里的二十个铜板,又看了眼面板上的“基础生存”技能,心里踏实了不少。
还差十个铜板。
明日,总能想到办法的。
他蜷缩在门板边,听着远处的热闹,第一次没觉得这寒夜那么难熬。
怀里的铜板沉甸甸的,技能激活带来的微弱暖意顺着西肢百骸散开,他望着窗外透进来的灯笼红光,慢慢闭上了眼。
哪怕只有一点光,也能照亮一小片地方。
他得活下去,带着这点光,好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