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禾等李母收拾完碗筷便分别提着一个篮子上了山。
因李家就在山脚下,顺着屋后的小路就进入了林子,这路李父李母常年行走,被踩得结结实实没草能冒出头来。
一路向上,林子里的树木和灌丛也愈发高大起来,遮住了大部分阳光。
细细碎碎的阳光打在身上,脸上,衬得李青禾像是林间精灵。
李父是猎户,家里不缺肉,所以李青禾没有村里姑娘那种营养不良的黄气,反而是一副好气血。
此时跟在李母身后,就像是误入凡间的仙子。
“娘,哪里有你说那种菌子啊?”
李沈氏回头看了看“青禾可是累了?
快到了,前面就是。”
果然,没走几步就见到一丛一丛的圆形菌子,李青禾以前没见过这样的菌子,便有些怀疑它的味道。
毕竟这菌子看着有点其貌不扬。
圆圆的菌伞向上托举,颜色像是白色又像是黄色,表面像是覆了一层油,黏黏滑滑的。
“娘,这真的能吃吗?”
看着自家女儿一脸怀疑的表情,李沈氏心里是五味杂陈,女儿自从这次生病醒来,好像忘了很多事,以前这菌子她娘俩可是经常采来吃的。
李沈氏心里悠悠的叹了口气,才说道“当然能吃,这菌子叫桤木菌,只长在桤树下,只在收稻子这段时间才长,以往你最爱采回去炒肉吃呢。”
“呃……哦,肯定是我这两天睡太多迷糊了,给忘了。”
李青禾不知道占了人家女儿身体这件事怎么解释,就只能尴尬打了个哈哈。
“嗯,咱们采些回去炒着吃,看你爹今日能不能赶回来也尝尝鲜”李沈氏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
李青禾也顺势蹲下身采起菌子来,这菌有的几朵凑一起,有的散开来长,李青禾和李母采着采着便分散开来。
这只算是山坡,没有中大型危险野兽,李沈氏便也没急着看李青禾往哪去了。
反正走不远,喊一声就能听到。
等李青禾采完眼前一片的时候抬头才看见前方十米左右没有了树木,走过去发现是一个断崖。
此崖不高,才西五米的样子,甚至不能称之为崖。
这不高的崖底此时却躺着一个“人”。
以李青禾多年看电视,某音抛尸栏目的经历来说,这是杀人抛尸。
心里慌的不行,却喊不出声来。
下一瞬,那人形物动了动。
他好像是听到了动静,慢慢转过头来,满是脏污的脸上迸发出了大大的笑容。
露出了白银银的牙齿。
“啊啊啊啊啊啊”李青禾终是吓出了声。
试问,在少有人迹的林子发现一具“尸体”,发现“尸体”就算了,“尸体”还转过头来冲你笑,饶是有多年恐怖片经验也抗不了啊。
“青禾,青禾,你怎么了?”
“青禾,你在哪儿,娘过去找你。”
李沈氏听到李青禾的惊叫吓得一颤,忙大声询问。
“娘,我在这儿,你别过来,快跑,有鬼啊!”
此时,李沈氏己听着动静赶到了崖边,顺着李青禾的目光看过去只看到一个咧着嘴笑的傻小子。
李沈氏哪里懂中式恐怖片的套路,就更不知李青禾的惊吓点了。
“傻孩子,那哪是鬼啊,应该是隔壁村的小子摔跤跌下去了,没人帮忙起不来了”李沈氏轻拍了一下李青禾的手臂,笑着说道。
李青禾这才仔细一看,原是个还活着的。
那小子还咧着嘴笑呢,看的李青禾气不打一处来。
“喂,你又没死……你还活着你趴那儿干啥”李青禾自知古人对“死”字忌讳便改了个说法。
“呃……”那小子笑容一顿,伸手挠了挠头。
“我在林中摘果子,看见一只兔子便去追那兔子,想着抓到这兔子晚上能加顿餐,谁知追到崖边没停住脚便摔了下来,动不了了喊了半天也没人来帮我,便想着趴着歇歇。”
那小子顿了一下又不好意思地说道。
“刚才我是听到了动静,便回头看看,看到了你,想着终于有人来扶我了才笑了,没想到吓到了姐姐。”
那小子双手撑地想试着站起来,却疼的又跌了回去。
李沈氏见状连忙说道“你先别动,我下去背你”说罢就绕到旁边的坡地下到了崖底。
“你是哪家的,我送你回家去。”
李沈氏边在小子身上摸索边问到,伤了的地方一会儿是要避开的,李父就是猎户避免不了受伤,李沈氏这点基本常识还是知道的。
“我……我家在山后村子里。”
少年迟疑地顿了顿。
山后的村子李沈氏知道,就叫后山村,离此地有六七公里。
看着少年的伤势定然不轻,如果送回后山村得不到及时救治,反而会加重伤势。
老人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李沈氏想了想说道“青禾,你提着篮子我们下山,去镇上医馆。”
李沈氏边说边把少年拉上了自己的背11岁的少年没多少重量,对于猎户家的媳妇来说,这点重量不值一提。
李青禾虽然气少年之前吓到自己,也知道不能把人留在这山上自生自灭。
“我知道的,娘。”
说罢,李青禾提起两人的篮子便跟在李沈氏身后下了山。
到家李沈氏就套好了驴车,在驴车上铺了厚厚的稻草,最上面铺了旧褥子。
以防路上颠簸加重少年的伤势。
李父常年打猎,打到大型猎物自不可能扛到镇上去卖,家里又没分到地买牛没啥大用,就买了驴车。
“青禾,上来吧,你坐这小子旁边,路上看着点,别颠簸下去了”李沈氏栓上了大门就赶起了驴车。
因着第一次见这少年,三人都不熟悉,一路无话。
到了镇门口,李青禾打量了起来镇门就一个像牌坊一样的门楼,上面写着永安镇,可不会像城池一样,还有城墙围着。
镇门下车马行人进进出出李沈氏驾着驴车也随着人流一路驶到了医馆。
医馆牌匾写着“济生堂”三个大字。
“大夫,大夫,你来看看这小子,他摔了一跤起不来了。”
此时到了医馆便不可再随意挪动,先前在山上是事急从权,不得己的办法。
李沈氏的声音传入内堂,有脚步声向外走来。
出来的是一位约为西五十的老者,蓄着山羊胡子,乍一看就是一名端方稳重的医者。
他先是摸了摸少年的腿,又问了问少年有哪里不适,末了,才说“无碍,骨头没有错位,站不起来应是有些骨裂,小子年纪轻,骨头长得快,待我开些药拿回去吃养养就好。”
说罢,就转身回大堂去写药方了。
李青禾知道,骨裂这病,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养不好也是会留下病根的。
便跟着大夫进了大堂。
“大夫,他这伤可有注意事项?”
大夫姓于,这医馆乃是于大夫祖父辈传下来的,祖祖辈辈己不知传了多少代,他医术自然也是永安镇上最好的。
他看问这话的是一位12、3岁的小姑娘,便觉有趣。
“有自是有的,现己是秋末,腿要注意防寒,不可轻易挪动,多吃点大骨头对伤势也有好处。”
“好的,大夫伯伯,我知道啦”李青禾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更是逗的于大夫笑出了声。
“我姓于,你以后叫我于伯伯就好。”
于仲景抚了抚胡子笑着说道。
“好的,于伯伯”李青禾自然知道在缺医少药的古代跟大夫打好关系的重要性。
等医馆学徒按药方包好药之后,李青禾跟于仲景说了告辞就走出了医馆。
李沈氏两人还等在门口“娘,药己经包好了,你去付了钱我们就回去吧”李沈氏有股麻利劲儿,“哎”了一声就走进了医馆。
不过几息时间,李沈氏就提着药包走了出来。
抬头看了看日头,己经快午时了,说道“去买点包子吧,这会儿回去做饭赶不及了”李青禾“嗯”了一声,说道“也好,我也好久没来镇上逛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