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万人迷修炼指南

第1章 影后

发表时间: 2024-12-22
“让我们恭喜《大律师》温京月”主持人话音刚落,大屏就播放起了温京月此次获奖的作品《大律师》中的精彩片段,紧接着又扫到了现在的她。

白如凝脂,发如泼墨,一身白色丝绸质地拖尾长裙,裙摆跟随温京月鞠躬的动作而飘动,起身时两只手顺势交叉,让她面前的人们不得不注意到她手上戴的珍珠手串,是某奢侈品牌的未公开款。

新晋影后的脸上是伴着泪痕的笑意。

温京月的发言稿是提前撰写好的,她早己背熟了的,感谢里夹杂着几句原生家庭的不幸,甚至何时抬头,何时落泪,都是提前计算好的。

解京垚不许她不完美。

此刻她捧着奖杯,对摄像机笑道,“今天刚好是我二十八岁生日,这是最好的礼物”。

于是当晚,“温京月 影后”“温京月 二十八岁的礼物”“温京月解锁新代言”等词条果不其然准时出现在热搜,只是低位热搜有个新晋小花和男友被拍的热搜,温京月记得那小花刚签到解京垚这里,她有些不耐地蹙眉,怕这人给解京垚惹出什么***烦,于是点进词条一看,却见那位“绯闻男友”的身形和轮廓都眼熟的很。

正是解京垚本人。

可巧这时热搜上的男主给自己打来了电话,温京月犹豫了几秒,最终还是按了接听键。

男人低沉的声音缓缓响起,隔着手机也容易叫人产生暧昧不清的幻觉,他像往常一样夸温京月,“你做得很好”。

电话那头响起的清甜的女声打乱了温京月的思绪,恍惚中只听到对面说起续约的事。

是了,温京月和经世娱乐的合约快要到期,眼下她拿了影后,又才二十八岁,公司当然不想放她离开。

对着那头乱糟糟的笑声,温京月说,“电话里说不明白,我们明天回公司聊”。

此话一出,那边莫名安静下来。

解京垚说,“不要急,你刚得奖,恐怕对家会放点黑料出来,给你订了明早去新疆的航班,先在那儿支教几天”。

“这么急?”

,温京月不由地问出了声,然而一想到男人先前说不喜欢听这话,就立刻改口,“没问题”。

电话那头的解京垚满意地笑了,伸手捏了一下陈婉婉的脸,一边让温京月“好好做”。

首到电话挂掉,温京月还是没能从解京垚嘴里听到一句“生日快乐”。

不过她可以听出他很快乐。

一切正如解京垚所料,没过几天,温京月的“黑料”就铺天盖地地涌来,什么“包养”“金主”,甚至还有“隐婚”和“霸凌剧组演员”的词条。

而作为当事人的温京月却始终保持沉默,倒是许多和温京月合作过得的导演、演员、杂志主办方等主动发博力挺温京月。

大批粉丝在评论区谢过他们,然后立刻跑到温京月工作室的官号下要求澄清。

一个小时后,温京月工作室发了条“老板度假中,勿扰”。

粉丝当然不满意,一个id名叫“护月一生”的粉丝评论道,“你说这些干嘛,零个人想听”,一个id叫“月亮我罩的”的粉丝更是***开麦,“就是因为工作室都是你们这些不作为的人,所以姐姐才被人骂成那样”。

不过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工作室越是“不作为”,明天早上关于温京月去新疆支教的热搜就越能让粉丝心疼,一心认为自家姐姐是普度众生的白月光,增强粉丝粘性的同时,还能收割一波路人粉。

第二天,“温京月 新疆支教”的热搜果然居高不下。

只要看到的人点进去,便立刻能看到一张极富有感染力的照片,照片上的温京月素着一张脸,穿着简简单单的休闲服,正垂眸给一个新疆本地的小女孩扎头发,两人的脸上都含着笑。

有粉丝解释道,这是一个在新疆拍摄风土人情的外国摄影师拍的,还贴出那外国摄影师的原博文,英语底下还贴心地用中文翻译了一遍,大意是“新疆太美了,所以无法选出最美丽的风景,首到我看到这个画面”。

甚至到了中午,官方还转发了这条博文,夸奖温京月是优秀的青年文艺工作者。

解京垚打了电话过去,“京月,你命里就该干这行”。

原来那外国摄影师不是解京垚安排的,他只找了几个娱记去拍,谁知瞎猫碰上死耗子,这倒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他看着热搜上的那张照片,上头的温京月皮肤白皙,两只眼睛黑而清亮,头发只简单地扎了个低马尾,忽然想起刚见面时,这人也是这副打扮。

如今六年过去,时间的参照物仿佛只有那座影后奖杯。

陈婉婉看到解京垚盯着温京月的照片愣神,不悦地娇嗔一声,“京垚,我不许你看她”。

解京垚难得好脾气地哄人,“我这哪是看温京月啊,是看怎么把我的宝贝捧成下一个温京月”。

陈婉婉目前只有一部作品,是在一个古偶里演女二,不过那个角色古灵精怪的设定很讨喜外加长得实在漂亮,她也圈了不少粉。

然而她现在实在没什么事业心。

她看着眼前的男人,不光帅,还有一个在京市这种地方都排的上号的家世,经世娱乐的公子。

也许,抓住了这个男人才是真的抓住了事业。

陈婉婉看着照片里寡淡得又乏味的温京月,又想到自己艳丽娇媚的面孔,自信绝不会输给此人。

而远在新疆的温京月打了个喷嚏,坐在第一排几个同学立刻抬头看她,其中一个男孩用蹩脚的普通话透露出紧张和关心,“老师,你是不是感冒了?”

温京月摇了摇头,笑着看向他们,“老师没有感冒,可能是有人想老师了吧,让我猜猜是哪个小朋友呢?”

然后全班同学都争着抢着举手,“是我”“老师,我最想你”“我比他们加在一起还想你”这样的话语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