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若曦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几乎一夜未眠,蜷缩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脑子里反复梳理着事件的每一个细节。
王明远的话言犹在耳,“不要离开公司大楼”,这与其说是保护,不如说是软禁。
果然,当她早上试图下楼买杯咖啡时,前台拦住了她,礼貌却不容置疑地表示:“林工,王总吩咐过,在事情调查清楚前,请您在办公区域活动。
需要什么,我们可以帮您代买。”
若曦无奈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这里曾经是她挥洒才华的舞台,如今却成了临时的囚室。
她的电脑被技术部的人带走“检查”,只留下一台无法连接内部网络的备用笔记本。
手机信号正常,但她知道,自己的通讯很可能己经被监控。
她需要盟友,需要信息,需要一个突破口。
第一个想到的人,是张野。
张野是“天穹系统”项目组的资深工程师,比若曦早进公司两年。
他技术扎实,性格温和,平时话不多,但乐于助人,是团队里公认的“老好人”。
若曦作为架构师,很多具体模块的实现细节,都会和张野讨论。
张野对整个系统的代码结构也非常熟悉。
更重要的是,若曦记得,就在昨天下午,张野曾以“核对一个历史版本的接口参数”为由,借用过她的办公电脑。
当时她正忙着处理一个紧急的测试BUG,没有多想,就把解锁密码告诉了他,让他自己操作。
难道……?
若曦甩了甩头,不敢轻易下结论。
张野看起来不像是会做出这种事情的人。
但在巨大的利益和阴谋面前,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
她尝试用备用笔记本的企业微信联系张野,但消息发出去后,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复。
她又尝试拨打张野的分机号,提示“无人接听”。
一种不祥的预感在若曦心中蔓延。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回忆张野最近的表现。
有没有什么异常?
似乎没有。
他还是像往常一样,默默工作,偶尔和同事开几句玩笑。
但如果非要找一点不同……林墨想起,最近几次在茶水间,她似乎都看到张野在和江辰低声交谈。
当时她以为只是不同部门间的正常业务交流,毕竟“天穹”和“星云”虽然是竞争关系,但偶尔也需要协同。
现在想来,那些交谈的时机和神情,似乎都透着一丝不寻常的刻意和隐秘。
江辰……又是江辰。
若曦的心乱如麻。
她不相信江辰会参与构陷自己。
三年前的分手,并非因为背叛或仇恨,而是源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
那场“意外”,让江辰背负了“项目数据泄露”的黑锅,黯然离开了当时的部门,也让他们的关系走到了尽头。
若曦一首相信江辰是无辜的,但他从未对她解释过真相,只是选择了沉默和离开。
三年后,他回来了,成了竞争对手部门的总监。
而现在,自己又陷入了一场几乎一模一样的“泄密”丑闻,所有的线索,都若隐若现地指向他。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一个巨大的阴谋?
若曦感到一阵无力。
她被困在这里,手无寸铁,信息闭塞。
她需要证据,需要主动出击。
突然,她想起了一件事。
作为“天穹系统”的首席架构师,她深知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为了防止出现类似今天这样的极端情况——被恶意构陷且无法自证清白——她在设计系统底层监控模块时,悄悄留下了一个只有她自己知道的“后门”。
这个“后门”并非用于破坏或窃取,而是一个极其隐蔽的日志记录程序,它不接入公司任何官方的日志服务器,而是将系统核心模块的异常访问、代码修改尝试等关键操作,加密记录在一个物理上独立的、伪装成普通存储设备的微型服务器里。
这个微型服务器被她藏在了机房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角落,伪装成了一个废弃的网络交换机。
这是她最后的底牌。
如果那个伪造的代码真的被提交并运行过,那么这个隐藏日志里,一定会留下痕迹,记录下真正的操作IP和时间戳,从而揪出幕后黑手。
现在的问题是,她被禁足在办公区,如何才能接触到那个藏在机房的微型服务器?
若曦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楼下进进出出的员工。
安保虽然“看住”了她,但并没有对她进行人身限制,只是不允许离开大楼。
办公区和机房在同一楼层,中间只隔着几道需要权限卡才能打开的门。
她的权限虽然被暂停了,但她的员工卡基础功能应该还在,至少能在办公区内活动。
机房……她需要一个进入机房的理由,或者一个机会。
她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上午九点半。
距离王明远给的48小时期限,己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时间,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