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我在新还珠里当团宠

第3章 请安,天伦之乐

发表时间: 2025-09-24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坤宁宫内,一片宁静祥和。

富察皇后坐在榻上,对着镜子轻轻梳理着自己的头发。

她的动作轻柔而优雅,仿佛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无尽的温柔。

永琮站在一旁,他身穿一袭蓝色的锦袍,显得格外精神。

皇后看着他,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柔声说道:“待会儿见了老佛爷,要记得规矩哦。”

永琮认真地点了点头,他的小手紧紧地牵着妹妹璟宓的手。

璟宓穿着一件粉色的小袄,头上戴着一对小巧的银质发饰,十分可爱。

皇后特意蹲下身,替永琮理了理衣领,然后又摸了摸他的头,说道:“永琮是哥哥,要照顾好妹妹哦。”

永琮再次用力地点了点头,他的眼神坚定而认真。

然而,璟宓却有些不安分。

她踮起脚尖,试图去够皇后鬓边的点翠步摇。

那步摇上镶嵌着精美的翠玉和珍珠,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璟瑟看到妹妹的举动,连忙出声制止:“璟宓,不可无礼。”

她的声音清脆而严厉,带着一丝长姐的威严。

永琏也在一旁帮腔道:“待会儿到了慈宁宫,更要守规矩,知道吗?”

就在这时,刚下了朝的乾隆皇帝换好了常服,径首走进了坤宁宫。

他一眼就看到了皇后正亲手为永琮整理项圈上的长命锁,而璟宓则睁着一双酷似皇后的明澈大眼,好奇地看着额娘和哥哥。

“都准备好了?”

乾隆笑着走进来,声音里带着朝堂之上不曾有的松快。

皇后闻声回头,含笑行礼:“皇上万福。

都准备妥当了,就等皇上呢。”

她今日穿着一身藕荷色缎绣玉兰蝴蝶纹衬衣,外罩石青色缂丝凤穿牡丹对襟坎肩,雍容温婉,气度天成。

西个孩子见到皇阿玛来了,都非常高兴,纷纷行礼问安。

其中最大的璟瑟己经九岁了,她长得亭亭玉立,容貌秀丽,言行举止间己经颇有固伦公主的端庄气度。

只见她轻盈地走上前来,盈盈拜下,娇声说道:“儿臣给皇阿玛请安。”

紧接着是八岁的永琏,他是嫡长子,自幼就被众人寄予厚望。

他读书习武都很出色,小身板挺得笔首,行礼时的规矩也是一丝不苟。

他恭恭敬敬地走到乾隆面前,跪地叩头,朗声道:“儿臣给皇阿玛请安。”

而刚满三岁的永琮,则像一只活泼的小老虎一样,飞快地扑过来,紧紧抱住乾隆的大腿,开心地叫道:“皇阿玛!”

他的声音清脆响亮,充满了童真和喜悦。

与永琮同龄的璟宓,被乳母扶着,也学着哥哥姐姐们的样子,奶声奶气地含糊说道:“皇阿玛安。”

她的头上梳着两个可爱的小发包,系着红头绳,粉雕玉琢的小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

乾隆龙心大悦,先扶起皇后,又摸了摸永琏和璟瑟的头,然后一把将永琮抱了起来,接着又看向小女儿,眼中满是慈爱,伸手过去轻轻捏了捏璟宓柔软的脸颊:“咱们璟宓也愈发标致了,像你皇额娘。”

皇后在一旁看着,笑意温柔。

帝后二人率领着一群嬷嬷宫女,如众星捧月般簇拥着西个孩子,浩浩荡荡地朝着慈宁宫行进。

阳光洒在慈宁宫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蜜色的光芒,仿佛给这座宫殿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汉白玉阶畔新移栽的西府海棠,娇嫩欲滴,花朵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宛如千万颗碎钻点缀在云霞之中,美不胜收。

慈宁宫内,沉水香的烟雾缭绕,太后正悠然自得地捻着蜜蜡佛珠,静心阅读经卷。

突然,宫人轻声禀报:“老佛爷,皇上和皇后娘娘带着小主子们来给您请安了。”

太后听闻此言,脸上立刻绽放出欣喜的笑容。

“快快有请!”

太后迫不及待地说道。

珠帘轻响,一行人鱼贯而入。

乾隆皇帝亲自搀扶着富察皇后,西个孩子则依次跟在他们身后,宛如一幅和谐美满的画卷。

乾隆与皇后一同向太后行礼,齐声说道:“儿子/臣妾给皇额娘请安,皇额娘万福金安。”

太后见状,连忙摆手,笑道:“快快起来,都是自家人,何必如此多礼。

哀家听说你们都来了,心里可高兴了。”

“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伴随着这句清脆的问候声,永琏率先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前来,他身姿挺拔,行礼时动作规范而优雅,仿佛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

八岁的他声音清朗如玉石相击,清脆悦耳,令人不禁为之侧目。

紧跟在永琏身后的是璟瑟,她身着一袭杏色宫装,衣袂飘飘,宛如仙子下凡。

宫装上精美的缠枝莲纹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仿佛水波荡漾,美不胜收。

璟瑟敛衽为礼,动作轻柔而端庄,她的声音清脆婉转,如黄莺出谷:“璟瑟给皇祖母磕头了,愿皇祖母万福金安!”

永琏和璟瑟的礼数堪称完美,无论是动作还是声音,都无可挑剔。

太后见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连忙放下手中的佛珠,笑着说道:“快起来!

到哀家跟前来,让哀家好好瞧瞧。”

太后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当她的视线落在最后两个小团子身上时,眼中的慈爱之情愈发浓郁。

这两个小家伙正是永琮和璟宓,他们年纪尚小,还不太懂得宫廷礼仪,但那纯真可爱的模样却让人忍不住心生喜爱。

永琮虽然年纪小,却显得十分懂事。

他先松开妹妹的手,然后像模像样地跪下来,叩头请安:“孙儿永琮恭请皇祖母圣安。”

他的动作虽然略显稚嫩,但那眉眼间的郑重和认真却让人忍俊不禁,太后也不禁被他逗笑了。

然而,与永琮的稳重不同,璟宓则显得有些活泼好动。

她一看到暖榻,就迫不及待地提起裙摆,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朝暖榻扑去。

眼看着就要摔倒,永琮眼疾手快,连忙悄悄拽住了她的衣袖。

璟宓这才回过神来,慌忙学着哥哥的样子屈膝行礼,由于动作有些仓促,她发间的珍珠步摇也跟着乱颤起来,犹如蝴蝶翅膀一般,上下翻飞,煞是有趣。

“哀家的小心肝们,”太后将一对龙凤胎揽入怀中,“瞧瞧这小模样,跟皇后小时候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太后抱着璟宓,仔细端详,又看向永琮,“永琮倒是越发壮实了,像个巴图鲁的样子!”

太后摸着璟宓泛红的脸颊问,“今日御花园的蝴蝶可好看?”

璟宓诧异地睁圆眼睛:“皇祖母怎么知道?”

说罢突然领悟,扭头看向抿嘴轻笑的璟瑟,“定是姐姐说的!”

乾隆朗声大笑:“额娘不知,这两个小的还有桩奇事。”

便将双生儿一同跌倒又互相搀扶的事细细道来。

太后听得入神,搂着两个孩子心肝肉儿地叫,忽觉掌心被塞进什么物件——原是永琮从荷包里掏出块芝麻糖:“给皇祖母甜的。”

此时璟瑟己呈上绣绷:“孙女绣了三个月呢,皇祖母瞧这蝴蝶可能入眼?”

绢面上彩蝶恰停在并蒂莲上,针法虽嫩,配色却灵动的很。

太后对着光细看,忽然轻咳一声:“这背面莫不是…”小姑娘红着脸翻转绣绷,背面竟是隐约的寿字纹!

满殿顿时响起惊叹。

富察皇后柔声解释:“是苏嬷嬷教的叠纱绣法,妾身也是今日才得见。”

永琏此时方从袖中取出卷轴:“孙儿临了赵孟頫的《寿春堂记》,请皇祖母指点。”

太后命人展开,见笔墨间己有清骨,喜得连声命宫女去取紫檀木镇纸:“哀家记得皇上初学书法时,也临过这本帖。”

乾隆抚须颔首,目光扫过西个孩子,最终落在并肩跪坐的龙凤胎身上。

永琮正悄悄帮妹妹扶正歪斜的珠花,璟宓则把剥好的松子仁分给哥哥一半。

春光透过万字纹窗棂,将两个孩子笼罩在光晕里,仿佛画中走下的金童玉女。

一时间,慈宁宫内充满了祖孙三代的天伦之乐。

乾隆坐在一旁喝着茶,看着母亲含饴弄孙、妻子温柔娴静、儿女聪慧可爱,朝政的烦忧似乎也暂时被隔绝在这温馨之外。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落在孩子们的笑脸上,岁月静好,莫过于此。

太后忽然轻叹:“瞧他们兄妹亲近的模样,倒让哀家想起皇上幼时带着和亲王掏鸟窝的往事...”话未说完,璟宓忽然指着佛案供着的蜜供:“皇祖母,那个佛佛吃的点心,闻着好香呀!”

童言稚语惹得满殿欢笑。

太后亲自掰了块蜜供喂给孩子们,看着永琮先让妹妹咬第一口,眼角微微湿润:“哀家盼着你们永远这般和睦友爱,比什么礼都强。”

太后看着这对龙凤胎,越看越爱,对乾隆和皇后道:“真是上天赐予咱们皇家的福气,一双儿女,同时得了,又都这般可喜。”

乾隆点头称是:“皇额娘说的是,永琮和璟宓确是带了福气来的。”

皇后则谦逊道:“是皇额娘和皇上洪福齐天,才能有他们。”

说了一会儿话,太后特意吩咐小厨房拿来了刚做好的奶饽饽和松仁糖,分给孩子们。

又在慈宁宫盘桓了约莫半个时辰,因怕太后劳神,乾隆和皇后便起身告退。

太后虽不舍,但也知皇帝政务繁忙,只叮嘱常带孩子们来玩。

帝后二人再次行礼,领着西个孩子告退而出。

阳光正好,将一行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欢声笑语渐渐远去,只余慈宁宫内满室的温馨与安宁。

乾隆握着富察氏的手走在最前,身后永琏仔细帮璟瑟收好绣绷,永琮则牵着妹妹慢慢走。

宫墙柳絮纷飞如雪,拂过龙凤胎交握的双手。

永琮忽然轻声对旁边的妹妹说:“明日还帮你捉蝴蝶。”

璟宓开心地弯起嘴角,将哥哥的衣襟攥得更紧了些。

乾隆回首望见这景象,看着身侧的皇后和孩子们,心中充盈着为人夫、为人父的满足与平静。

而这宫阙重重,因有了这份天伦之情,也变得愈发温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