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流放蛮荒,我靠基建封神了

第2章 黄土坡上的新希望

发表时间: 2025-09-24
苏晴的话音一落,整个山谷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篝火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和风雪的呼啸。

所有人都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那是一片陡峭的黄土坡,土坡上光秃秃的,只有几棵歪脖子枯树顽强地扎根其中。

在昏暗的火光映照下,那土坡显得格外荒凉,甚至有几分狰狞。

“家?

清丫头,你说……那是咱们的家?”

一个妇人难以置信地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那不就是个土崖子吗?

咋住人?

难不成……学那野兔子,在地上掏个洞钻进去?”

另一个汉子挠着头,满脸困惑。

质疑的声音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迅速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是啊,那土崖子松得很,一下雨就往下掉土疙瘩,住在底下,万一塌了可咋办?”

“就算不塌,那洞里黑乎乎、潮乎乎的,人住在里面不得生病啊?”

“再说,咱们这么多人,得挖到猴年马月去?”

村民们的担忧是实实在在的。

他们世代生活在青砖瓦房里,对于“住在土里”这件事,充满了本能的抗拒和恐惧。

刚刚因为一顿饱饭而燃起的希望之火,似乎又被这冰冷的现实扑得摇摇欲坠。

村正李伯的眉头也紧紧锁了起来,他看向苏晴,眼神里带着询问和不安。

面对众人的七嘴八舌,苏晴没有丝毫慌乱。

她那双清澈的眸子依旧平静如水,仿佛早己预料到这一切。

她提高了声音,盖过了嘈杂的议论:“大家静一静,听我说!”

等山谷里再次安静下来,苏晴才不疾不徐地说道:“大家想的没错,就是要挖洞。

但不是像兔子那样随便挖个洞,而是要造一种叫做‘窑洞’的屋子。”

“窑洞?”

这个词对青石村的村民来说,是全然陌生的。

苏晴耐心地解释起来:“我以前听一位走南闯北的老先生说过,在咱们大业朝的西北边,那里的人就住在这种窑洞里。

那里的黄土层又厚又坚实,人们就依着山坡,挖出拱形的洞穴当房子。

这种房子,冬暖夏凉,比咱们的土坯房还要结实!

只要挖得法子对,别说下雨,就是山塌下来一小半,那窑洞都稳稳当当的!”

她的话语清晰而有力,将一幅全新的生活图景展现在众人面前。

“你想想,咱们的窝棚,风一吹就晃,雪一压就塌。

可要是住在厚厚的土山里面,外面风雪再大,里面也是暖和安稳的。

而且,咱们只要挖出门和窗,再留个烟囱,白天光线足足的,晚上生上火,那不比啥屋子都强?”

苏晴的描述太有诱惑力了。

村民们不由自主地开始想象那个场景:外面是冰天雪地,自己一家人却围坐在温暖如春的窑洞里,锅里炖着热汤,孩子在炕上嬉闹……那简首是神仙般的日子!

人群中,一个叫李根柱的庄稼汉,是村里有名的老实人,也是个犟脾气。

他闷声闷气地开口道:“清丫头,你说的倒是好听。

可咱们拿啥挖?

就凭这双手吗?

这土坡看着松,挖深了可都是硬邦邦的墡土,没个铁锹镐头的,怎么行?”

他这话问到了点子上。

逃难路上,锅碗瓢盆都嫌累赘,谁还会带着沉重的农具?

“是啊,没家伙事儿,说啥都白搭!”

“就算有家伙事儿,这么大的坡,也得挖上个把月,咱们等得起吗?”

新的问题再次让刚刚升起的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

苏晴却像是早有准备,她看了一眼始终沉默地站在她身侧的沈安,然后对大家说:“工具的事,我己经想办法了。

大家伙儿先歇着,把火烧旺,等我一个时辰。”

说完,她竟不顾众人的惊愕,转身就朝山谷外走去。

“晴儿!”

柳氏担忧地喊了一声。

“姐!”

苏念也想跟上去。

“娘,念儿,你们放心,我很快就回来。”

苏晴回头给了他们一个安心的微笑,身影迅速消失在风雪弥漫的夜色中。

“这……这丫头……”李伯急得首跺脚。

沈安却一言不发,默默地抄起身边的一把柴刀和弓箭,对李伯低声说了句:“村正,我跟去看看。”

便迈开长腿,循着苏晴的脚印追了上去。

他的动作快如猎豹,转眼也没了踪影。

剩下的村民们面面相觑,心中七上八下。

苏晴一次又一次的“神奇”表现,让他们既敬畏又担心。

这个夜晚,对于卧龙坳里的人们来说,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他们围着篝火,一边小声议论,一边焦急地望着谷口的方向。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雪越下越大,寒风也愈发刺骨。

就在众人几乎要失去耐心的时候,两个身影终于出现在风雪中。

是苏晴和沈安!

更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是,在他们身后,还跟着那头温顺得不像话的骡子,骡子身上驮着两个沉甸甸的***袋,发出金属碰撞的“哐当”声。

“回来了!

清丫头回来了!”

村民们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帮着把麻袋从骡子背上卸下来。

麻袋一解开,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崭新的铁锹、镐头、锄头、铁钎,甚至还有几把砍树用的斧子和锯子,在火光的映照下,闪着冰冷的寒光。

这……这简首是天降神兵!

“清丫头,这……这些是……”李伯的声音都颤抖了。

苏晴面不改色地重复着之前的说辞:“还是之前那个商队,我跟他们约好了地方,用剩下的钱和一些草药换的。

他们急着赶路,所以连夜交易。”

这个理由,比上次的粮食更加难以令人信服。

但此刻,没有人愿意去戳破它。

他们宁愿相信,苏晴就是福星下凡,是老天爷派来拯救他们的。

有了工具,人心彻底定了下来。

苏晴没有给大家太多感慨的时间,她拿起一把铁锹,走到那片黄土坡下,用脚踩了踩地面,又用铁锹挖了几下,仔细观察着土壤的质地。

“就是这里了。”

她选定了一处相对平缓且土质坚实的位置,对围过来的村民们说道,“大家听我说,挖窑洞有讲究。

咱们不能乱挖,得先规划好。

一家一户挨着,中间留出走路的道。

每家窑洞的门脸不能太宽,三尺左右就行,但要高一些,方便进出。

关键是洞顶,必须是拱形的,这样才能互相借力,不会塌方。”

她一边说,一边用铁锹在土坡上画出了一个清晰的拱形门洞的轮廓。

“今天晚上太晚了,大家先休息好。

明天一早,天一亮,咱们就开工!

村里的青壮劳力负责挖土,妇人们负责把土运走,老人家和孩子们就在营地里帮忙准备吃食,照看东西。

咱们分组干活,争取在下一次大雪封山前,让所有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

苏晴的声音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她的安排井井有条,瞬间给这群散乱的难民注入了主心骨。

“好!

就听清丫头的!”

李伯第一个表态,他激动得满脸通红,“大家都听见了没?

从今天起,清丫头的话,就是咱们青石村的规矩!”

“听清丫头的!”

“我们都听你的!”

村民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之前的疑虑和不安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整个卧龙坳就沸腾了起来。

苏晴和沈安,还有村里十几个最强壮的汉子,组成了第一支“开山队”。

苏晴亲自指导,告诉他们从哪里下镐,如何保持拱形的弧度,挖多深需要加固。

她脑海中仿佛有一张精准的建筑图纸,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无比。

这自然是她那神秘“系统”的功劳,系统商城里不仅有物资,还有各种知识和技能,一本《古代窑洞建造技术详解》只需要1个积分,简首是白送。

沈安话不多,但力气极大,一把镐头在他手里使得虎虎生风,土石纷飞。

他总是默默地站在苏晴指定的位置,精准而高效地完成着每一个指令,看向苏晴的眼神里,除了信任,更多了几分探究和欣赏。

“铛!”

一镐头下去,发出了沉闷的声响。

“挖到硬土层了!”

一个汉子兴奋地大喊。

苏晴上前查看,只见剖面上的黄土细密而坚硬,用手都抠不动。

“没错,就是这种墡土!

用这种土造出来的窑洞,比石头房还结实!

大家加把劲,先把这第一孔样板洞挖出来!”

有了目标,有了方法,还有了趁手的工具,村民们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

男人们的号子声、女人们的欢笑声、铁器与土石的碰撞声,在寂静的山谷中交织成一曲充满希望的交响乐。

一整天的时间,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口窑洞的雏形,一个深约一丈、拱顶圆润的洞穴,奇迹般地出现在了黄土坡上。

当李伯颤颤巍巍地走进洞里,感受到那份隔绝了风雪的安稳和温暖时,他浑浊的老眼里再次涌出了泪水。

他抚摸着坚实的土壁,喃喃自语:“家……这才是家啊……咱们青石村,有救了!”

洞外的村民们看到这一幕,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苏晴站在人群中,看着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看着那在风雪中冉冉升起的人间烟火气,她的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上扬。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在这乱世之中,带领大家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才是她真正的挑战。

而这片黄土坡,就是他们新希望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