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二十七年,刘衍十五岁。
距离历史上他的死期只剩一年。
这些年来,他成功规避了无数次大小劫难:下毒、暗杀、意外坠马、火灾...几乎所有可能致死的危险都被他一一化解。
朝中甚至流传着“宸王有天神庇佑”的说法。
刘衍开始相信,自己真的改变了命运。
这年春天,边境告急,皇帝决定御驾亲征。
太子监国,刘衍奉命辅政。
一日,刘衍接到急报:黄河突发汛情,下游三县危在旦夕。
他立即调动物资人力前往救灾,并亲自前往督战。
救灾过程中,他发现堤坝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显然是贪官污吏所为。
愤怒之下,他立即彻查此事,将涉案官员革职查办。
然而,就在修复堤坝的关键时刻,天降暴雨。
刘衍坚持与民工共同坚守堤坝,指挥抢险。
“殿下,危险!
请速回行营!”
侍卫焦急劝阻。
“堤下数万百姓可退否?”
刘衍反问,毅然留在最前线。
三天三夜的奋战后,堤坝保住了,百姓得救了。
但刘衍因长时间浸泡冷水中,加之极度疲劳,染上了严重风寒。
回京后,他一病不起。
高烧持续不退,咳嗽剧烈,甚至咯血。
太医院全力救治,但病情反复,最终确诊为痨病(肺结核)。
“此病只能静养,能否康复...全看天意。”
郑太医无奈地向皇帝皇后禀报。
刘衍心如明镜。
在东汉时期,肺结核几乎是不治之症。
他运用前世知识,尝试制作简易抗生素,但条件有限,效果甚微。
历史终究还是回到了原点。
永平二十八年春,刘衍十六岁。
缠绵病榻半年后,刘衍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他平静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开始安排后事。
他将自己这些年的研究成果整理成册,包括医学发现、农业改良方法、简易工业技术等,托付给可信的太医和工匠。
他还分别给父母、兄弟姐妹、心腹宫人写了信,表达感谢与告别。
最后的日子里,皇帝罢朝相伴,皇后亲自煎药喂食,兄弟姐妹轮流守夜。
所有人都希望奇迹发生。
三月初五,刘衍病情急剧恶化。
弥留之际,他请求与父皇母后单独说话。
“父皇、母后,儿臣不孝,先走一步...”他气息微弱,“但请勿过悲伤,儿臣此行...或许是回归来处。”
皇帝皇后泪如雨下,只当是爱子安慰之语。
刘衍继续说:“儿臣这些年来,屡避灾祸,原以为可改天命。
然最终明白,有些命运避无可避...儿臣唯一遗憾的是不能再孝顺二老...衍儿,别说了,保存体力...”皇后泣不成声。
“母后,儿臣走后,请保重凤体...父皇,太子兄长仁厚,必为明君...三皇兄虽有心结,但请宽恕他...”夜幕降临时,刘衍在父母怀抱中闭上了眼睛。
最后一刻,他想的不是死亡的恐惧,而是那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这十六年,究竟是一场梦,还是真实的存在?
皇宫上下悲恸,万民同哀。
史上记载:“永平二十八年春三月,宸王衍夭,年十六。
帝后大恸,罢朝七日,举国哀悼。”
刺鼻的消毒水味道。
心跳监测仪有节奏的“滴滴”声。
林彦缓缓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洁白的天花板和吊瓶。
“医生!
医生!
他醒了!”
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惊呼道。
是他的学弟张晨。
很快,医生赶来检查各项指标:“奇迹!
昏迷三个月居然醒了!
林博士,感觉怎么样?”
林彦茫然地看着西周。
现代医院,21世纪。
他回来了?
“我的研究...”他嘶哑地问。
“成功了!
您的论文己经发表在《Nature》封面了!
基因编辑领域的重大突破!”
张晨激动地说,“您晕倒后,我们立刻把您送医。
医生说您是过度疲劳导致心脏骤停,再晚几分钟就...”林彦怔怔地听着,脑海中却是另一个世界的记忆。
十六年的宫廷生活,父母兄弟姐妹的面容,如此真实,怎么可能是一场梦?
康复期间,他查阅了东汉历史。
记载与他的记忆有诸多相似,却又有所不同:历史上汉明帝第八子确实早夭,但没有名为“刘衍”的宸王;永平年间确实有瘟疫和黄河水患,但记载中的应对方式与他记忆中的不同。
更让他困惑的是,他发现自己保留了一些技能:不仅能阅读古文,甚至还会一些武术招式和对中药的了解。
究竟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出院后,林彦回到实验室。
同事们为他举办了欢迎会,庆祝他康复和研究成功。
但他总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十六年的皇子生活改变了他——他的举止变得优雅矜持,思维方式也更加沉稳周全。
甚至有一次,导师激动地拍他肩膀时,他下意识地使出了一招反制技巧,将导师按在墙上。
所有人都惊呆了。
“对不起,我...我不知道怎么回事。”
林彦慌忙松手。
导师却没有生气,反而若有所思:“这招式...很精妙,像是某种古武术。
你从哪里学的?”
林彦无法回答。
更奇怪的是,他开始在梦中得到启示,解决研究中的难题。
一次,面对基因序列排序的困境,他梦见自己在大汉宫廷中与太医讨论阴阳五行。
醒来后,他灵感迸发,结合古代中医理论和现代科技,找到了解决方案。
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他内心的困惑也越来越深。
某日,实验室新来了一位访问学者——郑教授,专研中国古代医学史。
初见林彦,他怔了一下:“奇怪,林博士给我一种很熟悉的感觉,仿佛在哪里见过。”
林彦也有同感。
当看到郑教授带来的汉代医书复制品时,林彦不由自主地指出其中一处错误:“这个药方抄错了,应该是三两甘草而非二两,否则会减弱药效。”
郑教授震惊:“林博士怎么知道?
这本是孤本,我刚从汉墓出土文物中复制而来!”
林彦再次无法解释。
林彦开始深入研究东汉历史,试图找到自己穿越的证据。
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正史中没有“刘衍”的记载,但一些野史和地方志中却有关于“神童宸王”的片段记载。
更令人惊讶的是,某些中医传承中确实有他“发明”的疗法和药方。
一天,郑教授带来一批新发现的竹简,上面记载了一位东汉皇子的日记片段:“永平二十五年,疫病流行,余献隔离之法,帝从之...今日观星,遇一老宫人,言余命星异常,非此世之人...堤坝危矣,余与民工同守三日,病倒...”林彦的手开始颤抖。
这些正是他的经历!
“这批竹简是在一座疑似王陵的古墓中发现的,可惜墓室被盗严重,主人身份难以确认。”
郑教授说,“有趣的是,墓中还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物品,比如这个——”他拿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金属制品,形状古怪。
林彦呼吸几乎停止。
那是他当年用宫中的材料制作的简易显微镜!
“教授,这个古墓在哪里?”
林彦急切地问。
“河南某地,但目前己经不对外开放了。
据说有几个盗墓贼想再次盗墓时,莫名其妙地昏倒了,醒来后说什么‘宸王显灵’...”郑教授笑道,“自然是无稽之谈。”
林彦却不这么认为。
他决定亲自去那个古墓一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