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连载
“书狂散人”的倾心著萧玦苏绾是小说中的主内容概括:苏绾,萧玦,柳如烟是著名作者书狂散人成名小说作品《嫡女归来:王别来无恙》中的主人这部作品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简短的语句就能渲染出紧张的气那么苏绾,萧玦,柳如烟的结局如何我们继续往下看“嫡女归来:王别来无恙”
主角:萧玦,苏绾 更新:2025-09-26 03:44:34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 火焚别院,死里逃生天启五年秋,靖王府西侧的冷香院,连风都带着一股子萧瑟。
院角的桂花树落了满地花瓣,苏绾蹲在树下,
小心翼翼地将花瓣捡进竹篮——萧玦喜欢桂花味,她想做些桂花糕,等他巡营回来吃。
“小姐,天凉了,您快回屋吧。”侍女锦儿裹紧了苏绾身上的薄披风,语气带着担忧,
“柳姨娘又去前院了,听说还把您上周绣好的‘平安符’拿去给王爷了,说是她亲手绣的。
”苏绾捡花瓣的手顿了顿,指尖泛白。她轻轻“嗯”了一声,声音轻得像羽毛:“无妨,
只要王爷能平安,谁送的都一样。”可这“无妨”,却等来了一场灭顶之灾。三更天,
苏绾还在灯下熬着桂花糖浆,院外突然传来“救火”的呼喊!她刚跑出房门,
就看见柴房方向火光冲天,滚滚浓烟裹着火星,瞬间蔓延到了正屋。“小姐,快走!
”锦儿拽着苏绾往门外冲,可火势太猛,门框已经被烧得通红,灼热的气浪烫得人皮肤发疼。
苏绾朝着前院的方向拼命哭喊:“萧玦!救我!我在这儿!”她看见了他。萧玦站在廊下,
玄色锦袍被火光映得泛着红光,身姿依旧挺拔,可眼神却冷得像腊月的冰。他身边的柳如烟,
穿着苏绾新做的粉色襦裙,正用手帕捂着嘴,声音娇柔却淬着毒:“王爷,
姐姐院中怎会突然起火?莫不是她还在为昨日‘诅咒您’的事怨恨,故意纵火博您同情?
”昨日,柳如烟在萧玦的书房里“发现”了一张写着萧玦生辰八字的黄符,
上面还画着歪歪扭扭的咒文,一口咬定是苏绾所画。苏绾百口莫辩,
萧玦也没给她解释的机会,只冷冷说了句“你好自为之”。如今,
这句话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萧玦皱了皱眉,
对身边的侍卫道:“别让火势蔓延到前院,里面的人……不必救了。
”“不必救了”——这五个字像一把淬了冰的刀,狠狠扎进苏绾的心脏。就在这时,
一根燃烧的房梁“嘎吱”作响,朝着她砸了下来!锦儿猛地将她推向后院的枯井:“小姐,
活下去!替我活下去!一定要让他们付出代价!”苏绾尖叫着坠入井底,
冰冷的井水瞬间淹没了她,也隔绝了上方的火光、哭喊与绝望。井底一片漆黑,井水刺骨,
她的左腿重重撞在井壁上,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疼——骨头断了。她挣扎着浮出水面,
摸了摸怀中湿透的玉佩——那是三年前萧玦求娶时,亲手为她系在腰间的。
那时他还不是靖王,只是个领兵打仗的将军,他握着她的手说:“绾绾,等我平定了边疆,
就风风光光娶你,护你一生安稳。”可如今,他却眼睁睁看着她去死。“萧玦,
柳如烟……”苏绾咬着牙,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血珠融进浑浊的井水里,“我苏绾若不死,
定要你们血债血偿!”三日后,一对走南闯北的货郎路过靖王府后山,
听见井中传来微弱的呼救声。他们找来绳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才将奄奄一息的苏绾拉了上来。苏绾不敢暴露身份,只说自己是遭山贼抢掠的孤女,
跟着货郎一路南下,最终在江南水乡的青溪镇上停了下来。第二章 水乡蛰伏,
医毒双绝青溪镇上的日子,是苏绾从未经历过的清贫。她租了间临河的小院,土墙斑驳,
屋顶还漏雨,每月租金要五百文。锦儿偷偷带出的三十两私房钱,除去路费和治病的开销,
剩下的已经不多了。更难熬的是左腿的伤。她没钱请大夫,只能自己找些草药敷在伤口上,
每逢阴雨天,骨头缝里就像扎了无数根针,疼得她整夜蜷缩在床上,冷汗浸湿了被褥。
可她不敢哭——锦儿用命换了她的活,她不能认输。第二天一早,苏绾拄着用树枝做的拐杖,
一瘸一拐地去了镇上的“仁心堂”。老郎中陈大夫见她一个弱女子浑身是伤,
眼神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便动了恻隐之心,收下她做了学徒。苏绾学东西快得惊人。
她本是京城苏家的嫡长女,母亲曾是宫中御用医女,她自幼跟着母亲认药材、背医书,
《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早就烂熟于心。跟着陈大夫的第一个月,
她就学会了抓药、号脉,还能给感冒、咳嗽的小病号扎针。可她知道,只懂医术不够。
在这乱世,软弱就是原罪,她要变强,强到能保护自己,强到能回京城复仇。夜里,
她就在油灯下翻看母亲留下的《毒经》。那是一本泛黄的手抄本,
封面用丝线绣着一朵曼陀罗,里面记载了数百种毒药的炼制方法,也有对应的解毒之术。
她按照书中记载,在小院的角落里种满了曼陀罗、附子、夹竹桃等有毒的草药,
白天跟着陈大夫看病,夜里就关起门来研究药性。有一次,她为了试“软筋散”的药效,
不小心沾到了指尖,没过多久就浑身无力,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她强撑着爬去药箱,
翻出解毒的草药嚼碎咽下,才慢慢缓过来。看着镜中脸色惨白的自己,她非但没怕,
反而笑了——这就是她的武器,是她活下去的底气。半年后的一天,青溪镇出了件大事。
张大户家的独子突然得了怪病,浑身溃烂流脓,高烧不退,请来的大夫都摇头说没救了,
张大户只能抱着儿子哭着准备后事。有人提起了苏绾,说她能治疑难杂症,
张大户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亲自去“仁心堂”请她。苏绾跟着张大户来到张家,
掀开张公子的被子,一股恶臭扑面而来,屋里的下人都忍不住捂紧了鼻子,
可苏绾却面不改色。她仔细查看了溃烂处,又搭了搭脉,沉声道:“不是怪病,
是有人下了‘腐骨毒’。这毒会顺着血脉侵蚀骨头,若再晚三日,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救不活。
”张大户“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苏姑娘,求您救救我儿子!我张家定有重谢!
”苏绾扶起他,从药箱里取出银针,
在张公子的“曲池”“血海”“足三里”等穴位上精准刺入——这些穴位能疏通经络,
暂时压制毒素扩散。随后,她取出自己配制的药膏,
那是用金银花、蒲公英、黄连等草药熬制的,能清热解毒、生肌止血。“每日换一次药,
再喝三副我开的汤药,三日后必见好转。”三日后,张公子的高烧果然退了,
溃烂处也开始结痂。张大户又惊又喜,带着五十两银子和一块“神医在世”的匾额去谢苏绾,
还拉着街坊四邻去“仁心堂”夸她医术高超。自此,苏绾“神医”的名声在青溪镇传开,
连邻镇的人都专程驾着马车来请她看病。苏绾没有恃宠而骄,反而更谨慎了。
她借着看病的机会,暗中收集各地贪官污吏、恶绅劣商的罪证——她知道,想要回京城复仇,
光有医术和毒术不够,还得有足够的势力和筹码。有一次,镇上的李捕头强抢民女,
苏绾便在他的茶里加了点“痒痒粉”,让他浑身发痒,在公堂上又抓又挠,出尽了洋相。
随后,她将李捕头贪污受贿的证据交给了知府,知府早就看李捕头不顺眼,
当即下令将他革职查办。渐渐地,青溪镇的百姓都敬她、服她,连镇长都要让她三分。
而苏绾站在小院的桂花树下,看着满院的草药,眼底闪过一丝坚定——京城,
她很快就会回去了。第三章 京城重逢,形同陌路天启六年冬,
京城传来一道圣旨——太后常年受头痛困扰,宫中太医束手无策,皇帝下旨寻访天下名医,
为太后诊治。青溪镇的镇长想起苏绾,便写了奏折举荐她。接到圣旨那天,
苏绾正在院中晒草药。明黄色的圣旨展开,
“宣江南名医苏凝即刻进京”几个字刺得她眼睛发疼——她早已不是苏绾,而是“苏凝”,
一个在江南重新活过来的人。她连夜收拾行李,
将《毒经》和母亲留下的信物仔细缝进衣襟里,又给陈大夫磕了三个头:“师父,
弟子此去京城,若能平安归来,定再陪您坐诊。”陈大夫摸了摸她的头,
递过一个药箱:“这里面有我配的伤药,你的腿还没好,多保重。
”苏绾穿着一身月白色锦袍,戴着一顶帷帽——帽檐上的轻纱能遮住她下颌的疤痕,
也能遮住她眼中的戾气。马车一路向北,离京城越近,她的心就越沉——那里有她的恨,
也有她不堪回首的过往。到了宫门外,苏绾刚走下马车,就听见了熟悉的声音。
她掀开车帘一角,看见萧玦正牵着柳如烟的手,两人并肩走在宫道上,说说笑笑。
柳如烟穿着一身石榴红的襦裙,头上插着金步摇,正是当年苏绾最喜欢的样式。“王爷,
您看那位苏姑娘,架子可真大,竟还戴着帷帽,莫不是长得丑陋,不敢见人?
”柳如烟瞥见苏绾的马车,故意挽紧萧玦的胳膊,声音娇滴滴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
萧玦本没在意,可当苏绾拄着拐杖从马车上走下来时,一阵风吹起了帷帽的轻纱,
露出她下颌的一道浅疤——那是当年冷香院大火时,被木柴划伤留下的。
萧玦的脚步猛地顿住,目光死死盯着苏绾,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苏绾?
”苏绾的身体僵了一下,指尖微微颤抖,可脸上却依旧平静。她缓缓转过身,掀起帷帽,
露出一张苍白却清丽的脸——只是从前那双满是温柔的眼睛,如今冷得像冰。
她对着萧玦福了福身,声音平淡无波:“王爷认错人了,民女苏凝,并非王爷口中之人。
”说完,她便跟着太监走进了宫门,没有再看萧玦一眼。萧玦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
心中满是疑惑——那道疤痕、那走路的姿态、甚至说话时微微垂眼的习惯,
都和苏绾一模一样,可她为何不认自己?柳如烟见他神色不对,
连忙晃了晃他的胳膊:“王爷,您怎么了?不过是个乡野女子,怎值得您如此在意?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