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潮起(末世降临与天命集结)时间跨度: 2045年1月下旬至 11月初,共约10个月。
核心主题:灾难爆发,主角觉醒,核心团队集结。
时间:2045年1月28日,星期五,下午3点屏幕上的梵文,正在以一种诡异的方式“死亡”。
刘舒月纤细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眉头微蹙,盯着显示器。
作为《文明探源》期刊的高级编辑,她正在终审一篇关于古天竺吠陀符号流变的论文。
然而,文档中几个关键的梵文词组,此刻却像被无形的虫子啃噬,字符扭曲、分解,变成一团无法辨认的数码雪花,旋即又恢复原状,但笔画己缺,含义尽失。
她重启了软件,甚至让技术部远程检测,结果都一样:文件本身毫无问题,但这种局部的、随机的乱码,就像某种无法治愈的“数字坏疽”,正悄然蔓延。
“刘姐,还是不行吗?”
实习生小陈探头进来,脸上带着无奈,“社里好几篇涉及古文字的稿子都出现这问题了,邪门得很。
技术部张工说,这可能是某种从未见过的底层编码冲突。”
“不是冲突。”
刘舒月轻声说,目光仍停留在屏幕上那残缺的“Om”(ॐ)符号上,“更像是一种……抹除。”
她没再多说,保存文档,关闭电脑。
窗外,2045年初的北风卷着灰色的尘霾,拍打着写字楼的玻璃幕墙。
这座城市,像一台过度运转的机器,散发着焦躁和疲惫的气息。
她的采访地点是几个街区外的一个社区供水点。
由于持续数月的异常干旱,全市实行限时供水,这里每天都聚集着排队接水的人。
气氛比她想象的还要紧绷。
队伍冗长,人们提着各式各样的容器,脸上写满了焦虑和不耐。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火药味。
冲突的爆发毫无征兆。
一个中年男人指责前面的老人插队,言语迅速升级为推搡。
男人手中半旧的塑料水桶脱手飞出,“哐当”一声砸在地上,珍贵的水流了一地。
这一下,像点燃了引线。
“我的水!”
男人眼睛瞬间红了,扑向老人。
周围的人像被惊醒的蜂群,骚动起来,叫骂声、哭喊声、劝架声混杂在一起,小小的混乱迅速发酵成一场失控的漩涡。
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的声音被彻底淹没。
刘舒月本能地后退半步,想避开这危险的混乱。
但就在这时,她看见那个被男人撞倒的小女孩,约莫五六岁,跌坐在湿漉漉的地上,吓傻了,连哭都忘了,只是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周围扭曲的面孔和挥舞的手臂。
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猛地攫住了刘舒月。
那不是恐惧,而是一种深切的、几乎令人窒息的悲悯。
她仿佛能“听”到空气中弥漫的刺耳噪音——不是声音,而是绝望、愤怒、恐慌的情绪波,像无数尖锐的碎片,刮擦着她的神经。
她没有犹豫,逆着推搡的人流,挤到小女孩身边,蹲下身,用身体护住她。
“别怕,没事了。”
她的声音不大,却奇异地带着一种穿透喧嚣的柔和。
她轻轻拍着孩子的背,目光扫过周围几张因愤怒而狰狞的脸。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那尖锐的“情绪噪音”似乎减弱了一些。
离她最近的几个躁动者,动作迟疑下来,目光中的戾气被一丝困惑取代。
她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存在,只是那种发自心底的、想要抚平创伤的意念,像水波一样悄然扩散,无形中中和了部分的狂躁。
混乱的漩涡中心,出现了一片短暂的平静。
趁着这个机会,工作人员和几个清醒过来的居民终于控制住了场面。
刘舒月把小女孩交还给匆匆赶来的母亲,婉拒了对方千恩万谢。
她走出人群,手心微微出汗,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
刚才的感觉……不是错觉。
深夜,书房只亮着一盏孤灯。
刘舒月无法入睡,白天的乱码和街头冲突在她脑中交替闪现。
她打开个人数据库,开始检索“文字消失”、“古代符号失效”等关键词。
一条冷僻的关联信息跳了出来,来自一份扫描版的中亚考古笔记残卷,提到了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古老传说——“法灭”。
笔记中晦涩地记载:当某种维系世界的根本法则(“法”)即将崩坏时,其承载物(如文字、经典)会首先出现异象,如同油灯熄灭前的最后一闪。
更有支离破碎的线索提及,末世之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而“月光”将现……刘舒月靠在椅背上,深吸了一口凉气。
窗外的城市灯火阑珊,却照不亮她心中骤然升起的、巨大而莫名的不安。
2045年1月28日,一些东西开始无声地湮灭。
而某种被预言的力量,也在无人察觉的角落,悄然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