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大汉问天

第3章 典狱震撼,能力初显

发表时间: 2025-09-28
审讯室里坐着一个中年官员,身着深色官袍,神态威严。

他大约西十岁左右,面容严肃,眼神锐利如鹰。

浓眉下的双目仿佛能看透人心,让人不敢首视。

这就是要决定自己生死的人。

"苏问天?

"官员开口,声音低沉有力。

"草民苏问天,见过大人。

"苏问天恭敬行礼。

官员仔细打量着他:"我是廷尉署典狱官张汤。

你可知为何被押至此处?

"张汤!

苏问天心中震撼。

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张汤,汉武帝时期著名的酷吏,以严刑峻法闻名,后来官至御史大夫,是汉武帝最信任的执法官员之一。

没想到现在的张汤还只是典狱官,看来正是元光元年无疑。

"回大人话,草民确实不知自己犯了何罪。

"苏问天保持镇定,"草民一向安分守法,从未做过违法之事,更不要说勾结匈奴这样的滔天大罪。

"张汤冷笑:"不知?

有人检举你暗中与匈奴商队接触,意图出卖边防军情。

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敢说不知?

""大人明察,草民实在冤枉。

"苏问天语气诚恳,"草民只是个账房先生,哪里知道什么军情可以出卖?

而且草民从未见过匈奴人,更不要说与他们接触。

"张汤眯起眼睛:"那你如何解释有人检举?

"机会来了。

苏问天深吸一口气:"大人,草民斗胆推测,这很可能是有人故意陷害。

""陷害?

""正是。

"苏问天点头,"草民在永昌商行做账房,难免会接触到一些商业机密。

而勾结匈奴这样的罪名,既能置草民于死地,又能让真正的仇家置身事外。

"张汤来了兴趣:"继续说。

""大人,草民虽然只是平民,但对时局还是有些了解。

"苏问天缓缓说道,"如今朝廷正在调整对匈政策,边防形势日趋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与匈奴相关的案子都会被格外重视。

"张汤的眼神变得专注起来。

"陷害草民的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他们知道,只要扣上勾结匈奴的帽子,草民就算有十张嘴也说不清。

而且朝廷处理这类案子时,往往宁可错杀也不愿放过,这样就能确保草民必死无疑。

""更妙的是,这样做还能一石二鸟。

"苏问天继续分析,"既除掉了草民这个眼中钉,又能向朝廷表现自己的忠诚——毕竟是他们检举的匈奴奸细。

"张汤沉默了片刻,然后忽然问道:"你对匈奴了解多少?

"关键问题来了。

苏问天心中暗暗准备。

作为军事史专家,他对匈奴的了解远超这个时代的任何人。

但关键是如何合理地展现这些知识。

"回大人,草民对匈奴倒是略知一二。

""说来听听。

"就在苏问天准备开口的瞬间,胸前的天机石忽然变得极热。

与此同时,他脑海中闪过一个模糊的画面——两个囚犯在争斗,血光西溅,其中一人手持尖锐物件。

这种感觉太奇怪了,就像是能预见即将发生的事情。

苏问天心中一动。

如果这真是某种预知能力,那现在就是证明价值的绝佳机会。

监牢深处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张大人,不好了!

后院牢房出事了!

"有人急匆匆跑来报告。

张汤皱眉正要起身,苏问天忽然开口:"大人且慢。

""嗯?

"张汤疑惑地看向他。

"大人,草民斗胆提醒,此时切莫急于前往。

"苏问天语气郑重,"恐怕后院的情况比想象中更加凶险。

""你什么意思?

"张汤眼神一冷。

苏问天深吸一口气,决定赌一把:"草民感觉,后院的争斗恐怕不是普通的囚犯冲突。

如果草民没有猜错,应该有人持械伤人,而且血流不止。

"张汤脸色一变:"你怎么知道?

"就在这时,又有人慌张跑来:"张大人,大事不好!

后院的李二用削尖的筷子捅伤了王五,伤势很重!

"张汤彻底震撼了。

苏问天说得分毫不差!

而且准确得让人发指!

"你......你怎么知道的?

"张汤震惊地盯着苏问天。

苏问天心中暗松一口气。

看来那种预知感觉确实管用,但他不能表现得太过神异。

"回大人,草民刚才听到喧哗声时,仔细分辨了声音的特点。

"苏问天装作思考,"那种叫喊声不是普通争吵,而是带有痛苦和愤怒的混合情绪。

再结合传来的方向,草民推测应该是有人受伤。

""至于削尖筷子这一点......"苏问天继续解释,"草民在牢中几日,观察到囚犯们吃饭时的习惯。

有些人会把筷子在墙上磨尖,说是方便夹菜,实际是为了防身。

今天分饭时,草民注意到李二动作异常,就觉得可能出问题。

"张汤听完,神色复杂。

这种分析能力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但一个普通账房先生怎么会有如此敏锐的观察力?

"你说你只是账房先生?

""是的,大人。

"苏问天点头,"但草民平时喜欢读书,对人情世故略有心得。

""先处理后院的事。

"张汤对手下吩咐,然后对苏问天说道,"你跟我一起去看看。

"苏问天心中一喜。

这是个好机会,能够进一步展现能力。

他们来到后院监牢区,现场一片混乱。

几个狱卒正在制止其他囚犯的骚动,地上躺着一个满身血污的人,旁边站着一个手持带血筷子的囚犯。

"就是这样!

"张汤震撼地看着苏问天,"你竟然预测得如此准确!

"苏问天谦逊道:"只是恰好猜中,大人过奖了。

"但张汤绝不认为这是猜测。

这种准确度,绝非运气可以解释。

"李二为何动手?

"张汤问看守狱卒。

"回大人,李二说王五偷了他的干粮。

两人争执起来,李二一怒就动手了。

"苏问天在旁仔细观察现场,忽然发现了异常。

"大人,草民觉得此事可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怎么说?

"苏问天指着地上的血迹:"大人您看这血迹分布。

如果真是争抢干粮的冲突,李二和王五应该面对面动手。

但血迹显示,李二是从背后袭击的。

"张汤仔细一看,果然如此。

"而且,"苏问天继续分析,"王五的伤口在左肋下方,这个角度需要一定技巧。

李二一个农民,怎么知道人体要害?

"张汤脸色凝重起来。

"还有,"苏问天走到李二身边,"李二虽然惊慌,但眼中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不像冲动杀人的表现,更像是完成了什么任务。

""你的意思是有人指使?

""很有可能。

"苏问天点头,"王五可能知道一些不该知道的事,所以有人要让他永远闭嘴。

"张汤深吸一口气:"把李二单独关押,严加审讯!

"然后他转向苏问天,眼中满是赞赏:"你的分析很有道理。

看来我确实小看你了。

"重新回到审讯室,张汤的态度己经完全不同。

"苏问天,你真的只是个账房先生?

""大人,草民确实做过账房工作。

"苏问天如实回答,"但草民从小喜欢读书,对很多事都有自己的见解。

""你刚才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

"张汤端坐下来,"现在我想听听你对匈奴的看法。

"机会终于来了!

苏问天整理思路,开始展现他作为军事史专家的真正实力。

"大人,关于匈奴,草民确有一些浅见。

"他语气谦逊,内容却极其专业,"匈奴虽被视为蛮夷,但军事组织其实相当严密。

他们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强,擅长游击战术。

"张汤认真倾听。

"更重要的是,匈奴对草原地形了如指掌,这是最大优势。

我军虽装备精良,但在辽阔草原作战,往往处于劣势。

""那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张汤问道。

这正是苏问天最擅长的领域。

"草民认为,要对付匈奴,关键在于扬长避短。

"苏问天侃侃而谈,"我军优势在攻城器械和步兵阵法,但这些在草原用处不大。

因此需要改变战术思路。

""比如?

""首先,建立自己的精锐骑兵。

只有骑兵对骑兵,才能在草原与匈奴正面抗衡。

"张汤眼中一亮:"继续。

""其次,要学匈奴的游击战术,但要青出于蓝。

匈奴擅长分散游击,我们可用多路并进,让他们疲于应付。

""第三,切断匈奴补给线。

草原虽大,但水源牧场有限。

控制关键水源地,就能限制其活动范围。

"张汤听得津津有味。

这些分析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战价值,远超普通人水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苏问天语气严肃,"要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光靠武力不够,还需政治经济手段配合。

""愿闻其详。

""政治上,利用匈奴内部矛盾,扶持亲汉派,分化其势力。

经济上,用丝绸茶叶等建立贸易关系,让匈奴依赖我朝商品。

这样一来,不动刀兵也能让匈奴不敢轻易为敌。

"张汤彻底震撼了。

这种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连朝中大臣都未必具备!

这个苏问天,绝对不是普通人!

"你这些见解从何而来?

"张汤忍不住问。

苏问天心中暗笑。

这些都是后世史学界的成熟观点,对汉武帝时期的人自然显得超前。

"回大人,都是草民读书思考的心得。

"他谦逊道,"草民虽身份卑微,但始终关心国家大事。

"张汤沉默良久,然后问道:"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苏问天知道,这是最后机会了。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大胆决定。

"大人,草民有个不情之请。

""说。

""草民希望能为朝廷效力。

"苏问天语气诚恳,"草民虽被人陷害,但对朝廷忠心从未改变。

如果大人愿意给草民机会,草民愿用所学为朝廷分忧。

"张汤深深看了他一眼。

这个年轻人,确实不同寻常。

预测监牢事件的神异能力,分析案情的敏锐洞察,还有那些超越时代的军事见解——这一切都让张汤既震撼又困惑。

他到底是什么人?

为什么会有如此深邃的智慧?

但有一点张汤可以确定:这样的人才如果真被处死,那就太可惜了。

而且,朝廷正是用人之时。

"你的话我会认真考虑。

"张汤最终说道,"但在此之前,我需要进一步了解你。

"苏问天心中一喜,这说明有戏。

"草民愿意配合大人的一切调查。

""很好。

"张汤点头,然后对狱卒吩咐,"把苏问天单独关押,给他好些的待遇。

""是。

"临走前,张汤回头看了苏问天一眼,眼神复杂。

这个神秘的年轻人,也许真的能改变很多事情。

但他身上的秘密,恐怕远比表面看起来更加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