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那一句断言,声音并不算洪亮,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张妙馨的心中激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
她端着清蒸鲈鱼的手臂在半空中微微一滞,秀眉不由自主地蹙了起来。
惊愕、疑惑,还有一丝被陌生人窥破隐私的薄怒,瞬间涌上了她的心头。
她循声望去,只见窗外站着一个身形挺拔的男子,他穿着一身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古代服饰,那款式,分明是她曾在历史书籍和博物馆里见过的汉末衣冠。
男子面容清癯,眼神深邃得如同古井,仿佛能洞穿人心,此刻正隔着一层明净的玻璃窗,静静地注视着她。
若是在平时,张妙馨只会把这当成是某个戏剧社团的成员,或是又一个哗众取宠的网红在搞行为艺术。
但今天不同,这个男人不仅准确地指出了鲈鱼性寒的特点,更让她心惊的是,他后半句话所言的隐疾,竟然分毫不差。
她确实有宫寒的毛病,这是多年来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落下的病根,每逢经期或是受凉,便会腹痛难忍。
这件事,除了她自己和她的私人医生,几乎无人知晓。
眼前这个陌生的古装男子,是如何一眼看穿的?
难道仅仅是巧合?
张妙馨心中念头飞转,她压下惊疑,将手中的菜肴稳稳地放在客人的桌上,并礼貌地致以歉意,然后转身快步走出了餐厅。
晚秋的夜风带着一丝凉意,吹起了她额前的碎发。
她站在华佗面前,仔细地打量着他。
眼前的男人虽然穿着看似戏服的囚衣,但那布料的质感却显得古朴而真实,绝非市面上那些廉价的化纤制品可比。
更重要的是他身上那股独特的气质,沉稳、肃穆,带着一种久经风霜的沧桑感,尤其是那双眼睛,平静之下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智慧,让人不敢轻易与之对视。
这种气度,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能够伪装出来的。
“先生,我们认识吗?”
张妙馨的语气带着几分警惕,但更多的是难以抑制的好奇。
作为一名三国历史爱好者,她对那个时代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
华佗看着眼前的女子,她走近之后,他更能清晰地观察到她身体的细微状况。
她的眼睑下方有淡淡的黑晕,这是肝肾亏虚之兆;鼻翼两侧的皮肤略显干燥,是肺气不足的表现;虽然她极力保持着挺拔的站姿,但气息的流转间,中气略显不足。
这些都是长期劳累、思虑过度所致的亚健康状态。
他拱了拱手,依循着古老的礼节,缓缓开口:“姑娘安好。
在下沛国谯县,华旉(fū),字元化。
方才唐突,只因见姑娘气色有异,职业使然,还望海涵。”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字都说得清晰而缓慢,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与周围嘈杂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华元化?”
张妙馨在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瞳孔猛地一缩。
这个名字,对于任何一个熟悉三国历史的人来说,都如雷贯耳。
那不是传说中外科鼻祖、一代神医华佗的字吗?
荒谬!
这个念头第一时间从她脑海中冒了出来。
一个人怎么可能自称是近两千年前的古人?
这恶作剧也未免太离谱了。
她脸上的好奇瞬间被一丝啼笑皆非的表情所取代:“先生真会开玩笑。
您这身装扮很专业,是在附近拍戏吗?
还是参加万圣节的活动?”
华佗看出了她眼神中的不信,但他并未过多解释。
对他而言,自己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医道能否得到验证。
他平静地说道:“姑娘不必信我之名。
但方才所言,句句属实。
姑娘肝郁气滞,寒气客于胞宫,平日里是否时常感到腰膝酸软,手足冰冷,且每逢阴雨天或月事来潮,小腹便会产生绞痛之感,需热敷方能缓解?”
华佗每说一句,张妙馨的脸色便苍白一分。
他所描述的症状,与她的情况完全吻合,甚至比她自己总结的还要精准。
那种感觉,就好像自己在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面前,被彻底看透了一般。
这绝不是巧合或者蒙骗能够做到的。
她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一种超乎常理的震撼感,紧紧地攫住了她的心脏。
就在此时,一股强烈的饥饿感如同潮水般向华佗袭来。
“咕噜噜……”一阵清晰的、不合时宜的腹鸣声,打破了两人之间诡异的沉默。
华佗的老脸微微一红,这还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在人前如此失态。
然而,也正是这阵腹鸣,如同一道闪电,彻底劈开了他脑海中最后的迷雾。
饥饿!
这是活人才有的感觉!
是肉体凡胎对五谷精气的渴求!
地府的鬼魂,吸食的是香火祭品,绝不会有如此真实而强烈的肠胃空虚之感。
他不是鬼!
他还活着!
这里,真的不是阴曹地府,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间!
这个认知带来的冲击,远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猛烈。
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混合着巨大的迷惘,在他的胸中激荡。
他还活着,他没有死在那冰冷的牢狱之中!
他还有机会,有机会将他那未竟的医道传承下去!
这突如其来的情绪波动,让他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张妙馨也听到了那声响亮的腹鸣,再看到华佗脸上那复杂的表情,心中的戒备不由得消散了大半。
一个骗子,无论伪装得多么高深莫测,终究还是需要食人间烟火的。
而且,从他的眼神中,她看到的是一种劫后余生般的激动,而非装神弄鬼的狡黠。
她心中一动,试探性地问道:“先生……您还没吃饭?”
华佗深吸了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心绪,恢复了平静。
他挺首了脊梁,尽管腹中空空,但那份属于名医的傲骨却丝毫不减。
向人乞食,非他所为。
他看着张妙馨,目光重新变得专注而锐利:“佗虽腹中空乏,但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姑娘若信我之言,可否让在下入后厨一观?
取生姜数片,红糖一块,红枣三枚,以为姑娘调理之方。
此方虽简,却可解姑娘今夜之急。
作为交换,只求一餐温饱,不知可否?”
他的话语不卑不亢,条理清晰。
他没有继续纠缠于自己的身份,而是首接提出了一个交易。
用他的医术,来换取一顿饭。
张妙馨彻底愣住了。
她经营餐厅多年,见过形形***的客人,有挑剔的美食家,有豪爽的江湖客,也有斤斤计较的普通市民,但像眼前这样,以医换食的人,她还是头一次遇到。
而且,他提出的那三样东西——生姜、红糖、红枣,都是厨房里最常见的食材,也是中医里经典的温经散寒的组合。
这说明他并非信口开河,而是确实懂得一些医理。
好奇心最终战胜了理智。
她想看看,这个自称华佗的神秘男人,到底能做出什么名堂。
而且,她也确实被自己的老毛病折磨得够呛,如果真能用一顿饭换来一个有效的方子,何乐而不为呢?
“好,先生请随我来。”
张妙馨点了点头,做出了决定。
她转身带着华佗从餐厅的侧门,走向了后厨。
餐厅里的一些食客和员工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看到老板娘竟然带着一个穿着古怪囚服的男人走向后厨,都露出了好奇和不解的目光。
“那人谁啊?
妙馨姐的朋友?”
“不知道,穿得跟拍古装戏似的,神神叨叨的。”
“不会是来闹事的吧?”
议论声不大,但还是传到了张妙馨的耳中,她没有理会,只是默默地加快了脚步。
华佗跟在她身后,目不斜视,神情坦然,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他的注意力,己经完全被即将进入的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厨房,所吸引。
那是他施展“食医”之道的第一个战场。
(注:文中涉及膳食方剂疗效的描述为小说效果,请勿模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