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狂想趣事

第3章 第一个故事,“荒唐的仙山”三

发表时间: 2025-09-29
沈砚怀中的孙子咿呀学语,肉乎乎的小手突然指向山道蜿蜒处。

薄雾渐散,一队身着玄色劲装的人马正沿着青石阶缓缓而上,为首之人腰间玉牌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那是朝廷钦天监的徽记。

“爷爷,他们是来上香的吗?”

孩童脆生生的声音惊飞了檐下白鸽。

沈砚摩挲着石碑上“道本自然”的刻痕,记忆突然翻涌——二十年前那场风波后,仙山虽重归平静,却始终未摆脱世俗的窥视。

清瑶手持竹帚从观内走出,鬓角银丝在晨风中轻颤:“怕是来者不善。”

话音未落,钦天监众人己至观前,为首的白发老者拂袖行礼:“沈道长、清瑶仙姑,圣上听闻仙山修行法门奇特,特命我等请二位入京讲道。”

沈砚望着老者眼底暗藏的戒备,忽然想起藏经阁中那本手记的末页。

三百年前三位先贤临终前,曾留下预言:“当金铁之光照亮山门,便是仙山因果了结之时。”

此刻钦天监众人腰间佩剑寒光闪烁,恰似预言中的“金铁之光”。

当夜,沈砚与清瑶在三清殿前相对而坐。

烛火摇曳间,清瑶取出珍藏的桂花酿:“他们不会甘心只听几场讲道。”

坛盖轻启,酒香混着往事扑面而来——那年她也是捧着这碗酒,唤回了藏经阁中沉迷旧卷的丈夫。

三日后,沈砚夫妇随钦天监入京。

金碧辉煌的皇宫内,皇帝端坐龙椅,目光如炬:“朕听闻仙山修行不拘戒律,可属实?”

沈砚瞥见殿外候着的一众道佛两派高人,心下了然——这哪里是请他们讲道,分明是要当众辩法,以正“异端”之名。

辩法在太极殿前展开。

佛宗高僧引经据典,斥责仙山修行违背人伦;道门真人则诘问清瑶既为坤道,何以婚育。

清瑶一袭素衣立于阶下,忽而抬手轻挥,殿内烛火骤然化作万千流萤,在空中拼出“慈悲”二字。

“诸位可知,贫僧为何甘愿触犯戒律?”

福安寺老僧不知何时也出现在殿中,他撩起僧袍,露出布满伤痕的双腿,“二十年前山崩,我背着二十三个孩子往返山中,这双腿便是那时废的。

若这叫破戒,贫僧愿再犯百次!”

殿内一片哗然。

皇帝的目光落在沈砚展示的救灾记录上,密密麻麻的人名与日期,皆是仙山修行者历年来救助山民的实证。

突然,有宫人匆匆来报:“陛下!

南方大旱,祈雨三日后无果!”

沈砚与清瑶对视一笑。

当他们在天坛设坛做法时,望着长安城外枯裂的土地,仿佛又回到了仙山初遇的那年。

清瑶指尖划过青铜鼎,漫天桂花化作甘霖,沈砚剑指苍穹,引动天雷劈开厚重云层。

这场雨连下三日,长安城万人空巷。

皇帝亲自为仙山题匾“大善无拘”,但沈砚夫妇婉拒了留京加封的旨意。

返程那日,百姓自发组成长队,捧着清水与干粮相送。

回到仙山时,沈砚在观前种下的桂花树己亭亭如盖。

某个月圆之夜,他带着孙子来到当年发现手迹的藏经阁,却见清瑶正对着三百年前的旧卷垂泪。

泛黄的纸页间,不知何时多了新的字迹:“荒唐者,非常理所能囿;慈悲者,自能破万世迷障。”

山风穿堂而过,吹灭了烛火。

黑暗中,孙子突然指着窗外惊呼:“爷爷,有好多萤火虫!”

沈砚望向漫天流萤,恍惚又见清瑶在金雨中张开双臂的模样。

原来这世间最漫长的修行,不是与天斗,不是与地争,而是在荒诞与偏见中,始终相信善意的力量。

多年后,仙山成了天下修士向往的圣地。

人们不再执着于道场中乾坤合契的奇景,而是传颂着“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的修行真谛。

每当有人问起仙山的故事,年迈的清瑶便会指着送子观音像前的木牌:“你看,这里不荒唐,这里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