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无敌全能大脑

第2章 脑域初显威,竞赛露锋芒

发表时间: 2025-09-29
陆星推开家门时,客厅的灯正亮着。

妈妈周兰系着围裙从厨房走出来,手里还拿着锅铲,看到他回来,随口问道:“今天怎么这么晚?

是不是又在学校惹事了?”

以前的陆星总爱因为上课睡觉、作业不交被老师留堂,周兰早就习惯了操心。

陆星换鞋的动作顿了顿,笑着说:“没有,今天老师留我讨论题呢。”

“讨论题?”

周兰一脸怀疑,擦了擦手走过来,“你数学月考才考 32 分,老师跟你讨论什么题?

别是又被批评了吧?”

陆星没辩解,从书包里掏出数学练习册,翻到王老师白天给的竞赛题:“妈,你看,这是老师给我的竞赛题,我都做完了。”

周兰凑过去一看,练习册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解题步骤,字迹工整,步骤清晰,最后还标注了三种不同的解法。

她虽然不懂数学题,但也能看出这不是随便糊弄的,惊讶地说:“这…… 这真是你做的?

没抄别人的?”

“当然是我做的。”

陆星拿起笔,指着其中一道题,“你看,这道题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能解,用柯西不等式也能解,我还想到了一种几何建模的方法,比老师讲的更简单。”

周兰听得一头雾水,但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不像在撒谎,心里又惊又喜:“你这孩子,难道真开窍了?

快洗手吃饭,妈给你炖了排骨。”

饭桌上,爸爸陆建国提起单位的事,皱着眉头叹气:“我们厂那个机床参数调不好,生产的零件总不合格,工程师来了三天都没找出问题,再这样下去要耽误工期了。”

陆星夹排骨的手顿了顿,问道:“爸,是什么型号的机床?

具体哪里出问题了?”

“就是 M1432 外圆磨床,磨削精度达不到要求,振动频率也不对。”

陆建国随口说道,没指望儿子能懂。

没想到陆星放下筷子,拿出纸和笔,飞快地画起了机床的结构示意图:“应该是主轴轴承的预紧力不够,导致径向跳动超标,还有砂轮的平衡精度差,振动频率和机床共振频率接近了。

你让工程师把预紧力调到 0.02mm,砂轮重新做动平衡,频率控制在 25Hz 左右试试。”

陆建国愣住了,这些参数连厂里的老工程师都要查资料计算,儿子怎么张口就来?

他半信半疑地掏出手机,给厂里的工程师发了消息。

没过多久,工程师回复:“陆工,你儿子说的参数太准了!

调整后精度达标了,振动也消失了!

你儿子是学机械的?”

陆建国看着陆星,眼睛都亮了:“星星,你怎么知道这些的?

你什么时候懂机床了?”

“在书里看的。”

陆星笑了笑,没解释脑域开发的事,“之前看了本机械原理的书,没想到真能用上。”

周兰和陆建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 —— 儿子不仅学习变好了,还懂这么多东西,难道真的长大了?

吃完饭,陆星回到房间,开始研究脑域开发的原理。

他打开电脑,搜索 “脑域开发脑电波应用粒子波谐振” 等关键词,屏幕上跳出大量文献,大多是关于脑科学的基础研究,没什么实用内容。

但他注意到一篇 20 年前的论文,标题是《高能电磁脉冲与脑神经元激活的关联性研究》,作者署名是 “陈默”,机构是 “国家脑科学实验室”。

陆星点开论文,快速阅读 —— 里面提到,高能电磁脉冲(如雷击)可能激活大脑中未开发的神经元,使脑域开发度提升,但这种激活具有不可控性,且可能引发 “脑电波谐振” 现象,即大脑发出的电波与外界粒子波产生共振,实现意识对物质的影响。

“原来如此!”

陆星恍然大悟,自己的脑电波影响他人、琴音激活脑细胞,都是 “脑电波谐振” 的表现,不是玄幻,而是科学!

他继续往下看,论文最后提到,目前最高的脑域开发记录是 30%,由一名志愿者在实验室中短暂达到,之后因无法控制谐振强度,大脑出现损伤。

陆星心里一紧 —— 看来脑域开发不是越多越好,需要控制强度,不然会有危险。

他关掉论文,决定明天去学校图书馆找找更多关于陈默的资料,说不定能找到控制脑域的方法。

第二天一早,陆星背着书包去学校。

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争吵声 —— 是李帅和张扬在吵架。

张扬是班里的体育生,平时总爱嘲讽陆星,昨天陆星解出竞赛题后,他心里不服,今早又找李帅的麻烦。

“李帅,你说陆星那题是不是抄的?

他以前连函数都不会,怎么可能会竞赛题?”

张扬双手抱胸,语气嚣张,“我看他就是找别人写好,故意装牛逼!”

“你胡说!

星哥是自己做的,我亲眼看着他写的!”

李帅涨红了脸,反驳道。

“亲眼看着?

说不定他早就背好答案了!”

张扬冷笑一声,“有本事让他再解一道题,我就信他!”

“不用找题了,我现在就能解。”

陆星推开门,走进教室。

张扬看到陆星,嘴角勾起嘲讽的笑:“哟,陆大学霸来了?

正好,我这里有道题,你要是能解出来,我就服你;解不出来,就承认你是抄的,怎么样?”

他从书包里掏出一本《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题典》,翻到最后一页,指着一道题:“就这道,几何题,据说全国没几个高中生能解出来。”

陆星走过去,扫了一眼题目 —— 是一道关于空间几何体与拓扑学结合的题,确实很难,涉及大学的知识。

但他的大脑己经开始自动分析,构建模型,推导步骤,不到三分钟,解题思路就清晰了。

“这道题可以用‘多面体欧拉公式’结合‘拓扑变换’来解。”

陆星拿起笔,在纸上画起立体图,“首先,确定几何体的顶点数 V、棱数 E、面数 F,根据欧拉公式 V-E+F=2,计算出未知面数;然后通过拓扑变换,将空间几何体投影到平面,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他一边说,一边写,笔尖在纸上飞快移动,步骤清晰,逻辑严密。

张扬凑过去看,越看越惊讶 —— 他昨天找这道题时,问了好几个学霸,都没人会,陆星竟然真的会解!

不到五分钟,陆星放下笔:“解完了,答案是 36。”

张扬拿起题典,翻到答案页 —— 果然是 36!

他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只能悻悻地走回座位。

周围的同学都围过来,看着陆星的解题步骤,眼里满是崇拜:“陆星,你也太厉害了吧!

这题我都看不懂!”

“陆星,你能不能教我解几何题啊?”

“以后你就是我们班的学霸了!”

陆星笑了笑,没有骄傲 —— 他知道,这只是脑域开发的初步效果,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他回到座位,林晓雨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真的很厉害,放学后能一起讨论一道物理题吗?”

陆星抬头看向林晓雨,她的脸颊微红,眼神里满是好奇。

他点了点头,把纸条放进书包 —— 班长不仅学习好,人也温柔,和她讨论问题应该能学到不少东西。

上午的第一节课是物理课,王老师(这里注意,第一章是数学王老师,物理课可以设定为张老师)拿着一套实验设备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做‘单摆周期测定’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 g 的值。

大家分组进行,最后比较误差,误差最小的组有奖励。”

同学们分成八组,陆星和李帅、林晓雨一组。

他们来到实验室,拿出单摆、秒表、刻度尺,开始测量。

李帅负责计时,林晓雨负责记录数据,陆星负责测量摆长。

“摆长是 100cm,计时 10 次周期,时间是 20.1 秒。”

李帅报出数据,林晓雨记录下来,计算出 g 的值是 9.75m/s²,误差比标准值 9.8m/s² 大了 0.05。

“误差太大了,可能是计时不准,或者摆长测量有问题。”

林晓雨皱着眉头,说,“我们再测一次。”

第二次测量,摆长还是 100cm,时间 20.2 秒,g 的值是 9.73,误差更大了。

李帅急了:“怎么回事?

我明明按秒表了,难道是秒表坏了?”

陆星接过秒表,看了看 —— 秒表没问题。

他又拿起单摆,仔细观察,突然发现单摆的摆线在摆动时会轻微伸缩,导致摆长不稳定。

他集中注意力,用大脑感知摆线的振动频率 ——2.5Hz,和秒表的计时频率有微小偏差,导致计时不准。

“我有办法。”

陆星说,“李帅,你不用按秒表,我来‘计时’;林晓雨,你记录我报的时间。”

李帅和林晓雨一脸疑惑,但还是照做。

陆星握住单摆,让它开始摆动,同时用大脑发出特定频率的脑电波,与单摆的振动频率同步,精准感知每次周期的时间。

“第一次周期:2.01 秒,第二次:2.00 秒,第三次:2.01 秒…… 第十次:2.00 秒。”

陆星报出时间,林晓雨快速记录,计算出 g 的值是 9.798m/s²,误差只有 0.002,几乎没有误差!

“哇!

这么准!”

李帅惊讶地说,“星哥,你怎么不用秒表就能计时这么准?”

“是‘脑电波同步’。”

陆星解释道,“我的大脑能感知单摆的振动频率,与它同步,就能精准计算时间,这是科学,不是超能力。”

林晓雨若有所思:“你是说,大脑发出的电波能和物体的振动频率产生共振,从而感知时间?

这和我看过的‘脑机接口’研究有点像。”

“对!

就是这个原理。”

陆星眼睛一亮,林晓雨竟然懂这个,“不过我的情况更特殊,脑域开发后,脑电波的强度和精度都提高了,能实现更精细的同步。”

其他组的同学看到他们的误差这么小,都围过来看,连张老师也走过来,惊讶地说:“陆星,你们组的误差怎么这么小?

用了什么方法?”

陆星把脑电波同步的原理简单解释了一下,张老师听得连连点头:“这个思路很新颖!

虽然目前的科学还没证实,但你的实验数据很准确,值得深入研究!”

物理课结束后,张老师把陆星叫到办公室,递给她一本《脑机接口技术前沿》:“这是我儿子的书,他在清华学脑科学,你要是感兴趣,可以看看,说不定对你有帮助。”

陆星接过书,心里满是感激:“谢谢张老师,我一定会看的!”

中午午休时,陆星在图书馆看《脑机接口技术前沿》,里面提到脑电波不仅能感知物体,还能控制电子设备,比如用意念操控机器人、无人机等。

他突然想到,自己能不能用脑电波控制手机?

他掏出手机,打开音乐 APP,集中注意力,用大脑发出特定频率的电波,对准手机的蓝牙模块 —— 奇迹发生了!

手机屏幕突然亮起,自动播放起他昨天在琴行弹的那首曲子,音量还在慢慢增大!

“成功了!”

陆星心里一喜,又尝试控制手机切换歌曲、调整亮度,都能精准操作。

他关掉手机,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能力 —— 以后不用动手,就能控制电子设备,在很多场合都能用得上。

下午放学后,陆星和林晓雨一起去图书馆讨论物理题。

林晓雨问的是一道关于 “电磁感应” 的难题,涉及涡流效应和能量转化,她想了很久都没思路。

陆星拿起笔,在纸上画起电路图:“这道题的关键是分析涡流的产生原因 ——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电流在导体内部形成涡流,消耗能量。

我们可以用‘楞次定律’结合‘能量守恒定律’来解……”他一边讲,一边推导公式,林晓雨听得很认真,时不时提出疑问,陆星都耐心解答。

讨论完题目,林晓雨突然问:“陆星,你最近为什么变化这么大?

不仅学习好,还懂这么多东西。”

陆星犹豫了一下,决定告诉她一部分真相:“我前段时间被雷击了,醒来后发现大脑变得很清晰,能快速学习知识,还能感知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脑电波、振动频率。

但这不是超能力,是科学,是脑域开发后的正常现象。”

林晓雨愣住了,随即点了点头:“我相信你,因为你的解释都符合科学原理,不是凭空编造的。

我爸爸是脑科医生,他说过,人类的大脑还有很多未开发的区域,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人开发出特殊能力。”

陆星眼睛一亮:“真的吗?

你爸爸有没有说过怎么控制脑域开发的强度?

我担心开发太快会有危险。”

“我不太清楚,不过我可以回家问问他,明天告诉你。”

林晓雨笑着说,“对了,学校下周要举办‘数理综合竞赛’,报名截止到明天,你要不要参加?

我们可以组队。”

“好啊!”

陆星立刻答应,“正好可以检验一下我的能力。”

两人约定好明天一起报名,然后各自回家。

陆星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很好 —— 不仅解决了物理题,还找到了了解脑域开发的途径,甚至有了竞赛的目标,生活越来越有方向了。

回到家,陆星打开电脑,继续研究陈默的论文。

他搜索 “国家脑科学实验室”,发现这个实验室在 15 年前就解散了,原因不明,陈默也失去了消息。

但他找到一篇新闻报道,提到实验室解散前,曾进行过一次 “脑域开发实验”,有 5 名志愿者参与,最后只有 1 人存活,其他人都因大脑损伤去世。

陆星心里一沉 —— 看来脑域开发很危险,自己能安全觉醒,己经很幸运了。

他关掉电脑,决定明天向林晓雨问问她爸爸,看看有没有安全开发脑域的方法。

第三天一早,陆星和林晓雨一起报名参加数理综合竞赛。

报名处的老师看到陆星的名字,惊讶地说:“陆星?

你也参加竞赛?

去年你不是连初赛都没通过吗?”

“老师,今年我会努力的。”

陆星笑了笑,没有多说。

报完名,林晓雨告诉陆星:“我问我爸爸了,他说控制脑域开发的关键是‘情绪稳定’,情绪波动会导致脑电波强度增加,容易引发共振失控。

另外,他还推荐了一种‘冥想训练法’,每天冥想 15 分钟,能稳定脑电波,增强对脑域的控制。”

“太好了!”

陆星连忙记下冥想训练法的步骤,“谢谢你,林晓雨,帮了我这么多。”

“不用谢,我们是队友嘛。”

林晓雨脸颊微红,转身走进教室。

接下来的几天,陆星每天都进行冥想训练 —— 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让大脑保持平静。

他发现,冥想时,大脑的疲劳感会减轻,对脑电波的控制也更精细了,甚至能感知到周围人的情绪变化,比如李帅的紧张、林晓雨的开心。

周五下午,数理综合竞赛初赛开始。

考场设在学校的阶梯教室,共有 50 名学生参加,都是年级里的学霸。

陆星和林晓雨坐在相邻的位置,拿到试卷后,陆星快速浏览 —— 题目涵盖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学科,难度很大,很多都是大学内容。

但对陆星来说,这些题并不难。

他的大脑自动分析题目,构建模型,推导公式,笔尖在纸上飞快移动。

数学题用拓扑学、数论知识解答,物理题用电磁场理论、量子力学基础分析,化学题用分子结构、反应动力学推导,不到一个小时,他就完成了所有题目,还检查了一遍,修正了两处计算错误。

他抬头看向林晓雨,她还在埋头答题,眉头微蹙,显然遇到了难题。

陆星没有打扰她,而是开始思考竞赛的决赛 —— 初赛题目这么难,决赛肯定更有挑战性,说不定会涉及实验操作,需要用到脑域能力。

考试结束后,林晓雨走过来,有些沮丧:“最后两道物理题太难了,我没做出来,你呢?”

“我做完了,还检查了一遍。”

陆星说,“要不要我给你讲讲?”

“好啊!”

林晓雨立刻高兴起来。

两人来到图书馆,陆星拿出纸笔,给林晓雨讲解最后两道题。

他用 “脑电波谐振” 的原理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用 “粒子波振动” 分析量子隧穿效应,不仅讲清楚了解题步骤,还解释了背后的科学原理。

林晓雨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原来如此!

我之前没想到用这些原理,你懂得真多。”

“都是从书里看的。”

陆星笑了笑,心里却在想 —— 如果能找到陈默,说不定能学到更多控制脑域的方法,甚至开发更高的脑域。

周一早上,初赛成绩公布 —— 陆星获得第一名,满分!

林晓雨获得第三名,92 分!

全班同学都惊呆了,连王老师和张老师都来祝贺陆星。

张扬看着成绩榜,脸色难看 —— 他也参加了初赛,只考了 58 分,连决赛都没进,和陆星的差距越来越大。

他心里不服,却又不敢再嘲讽陆星,只能悻悻地走开。

陆星和林晓雨进入决赛,决赛时间定在下周,内容是 “综合实验操作”,题目保密,需要现场抽签决定。

陆星知道,这是检验自己能力的好机会,也是探索脑域开发的新途径。

放学后,陆星来到琴行,想再试试琴音的效果。

老板看到他,热情地打招呼:“同学,你又来了!

上次你弹的曲子太好听了,好多顾客都问呢!”

陆星笑了笑,坐在钢琴前,开始弹奏。

这次他没有用意念激活他人,而是尝试控制琴音的频率,让它与自己的脑电波产生共振 —— 他感觉大脑越来越清晰,周围的声音、光线都变得更敏锐,甚至能感知到琴行里每一件乐器的振动频率。

“这就是‘音频谐振’!”

陆星恍然大悟,琴音不仅能影响他人,还能增强自己的脑域能力,稳定脑电波。

他继续弹奏,琴声越来越悠扬,大脑的感知范围越来越大,甚至能听到街对面咖啡馆里的对话,看到远处树叶上的露珠。

弹奏结束后,陆星感觉浑身充满力量,大脑也很清醒,没有丝毫疲劳 —— 看来琴音是稳定脑域的好方法!

他向老板道谢,走出琴行,决定明天带林晓雨来听听,说不定能帮她提高学习效率。

夜色渐浓,陆星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充满了期待 —— 决赛的实验操作、陈默的神秘论文、脑域开发的更高境界,还有和林晓雨的合作,未来有太多的未知等着他探索。

他握紧拳头,眼神坚定 —— 自己不仅要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还要探索脑域开发的奥秘,用科学的方法控制能力,帮助更多人,甚至引领人类文明的进化,就像系统说的那样,成为真正的 “无敌全能大脑”!

回到家,陆星打开电脑,搜索 “陈默 国家脑科学实验室”,突然跳出一条新的信息 ——20 年前,陈默在实验室解散后,去了 “东海市脑科学研究所”,现在可能还在那里工作!

“东海市!”

陆星眼睛一亮,东海市离这里只有 100 公里,周末可以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陈默,解开脑域开发的秘密!

他关掉电脑,决定明天和林晓雨商量,周末一起去东海市,既能找陈默,又能放松一下,为决赛做准备。

躺在床上,陆星开始冥想,大脑渐渐平静下来。

他能感觉到脑电波在稳定地振动,与周围的粒子波产生微弱的共振,像是在和整个世界交流。

他知道,自己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挑战和机遇, but he is ready—— 因为他拥有无敌全能的大脑,更拥有探索科学的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