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当崇祯成为一名党员

第3章 深宫窥斗初识阶,稚龙暗惕九重渊

发表时间: 2025-09-30
天启西年的紫禁城,夏意正浓,但宫墙之内却弥漫着一股比暑气更令人窒息的紧张。

十三岁的信王朱由检自那夜读《宣言》后,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便仿佛罩上了一层新的滤纱。

往日习以为常的宫闱景象,此刻在他眼中,竟处处显现出那“幽灵”所言“斗争”的痕迹。

这日清晨,朱由检依制入宫向皇兄请安。

甫入乾清宫院落,便觉气氛有异。

几名身着绯袍、补子上绣着云雁的科道言官——依稀记得是东林一脉的御史——正跪在宫门外的青石砖上,面色苍白,汗透重衣。

显然己跪了不短时辰。

而宫殿檐下阴凉处,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正悠闲地立着,两名小太监小心翼翼地为他打着扇。

他身着猩红蟒袍,腰系玉带,面上带着一丝似笑非笑的慵懒神情,似乎全然未看见眼前跪着的朝廷言官。

“杨涟杨大人,”魏忠贤慢条斯理地开口,声音尖细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压迫感,“您这又是何苦呢?

皇爷圣体欠安,需要静养。

您这几份奏疏,说的无非是些老生常谈,何必非要惊动天听?”

跪在前头的一位中年御史猛地抬头,尽管身形微颤,声音却铿锵有力:“魏公公!

辽东告急,建奴猖獗,而国库空虚,皆因奸佞当道,贪墨横行!

我等奏请陛下亲贤臣,远小人,省却宫内不急之务,聚财饷以固边防,此乃老生常谈,却是救国正理!

岂因‘老生常谈’便置若罔闻?

公公阻挠通传,是欲隔绝圣听,蒙蔽圣聪吗!”

朱由检认得此人,乃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涟,是东林党中极具清望的硬骨头。

魏忠贤闻言,脸上那丝笑意瞬间冷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他轻轻哼了一声:“杨大人,好大的帽子。

咱家一个奴婢,不过是体恤皇上龙体。

倒是你们,”他目光扫过跪着的几人,“动不动就结党喧哗,叩阙逼宫,眼里还有没有皇上?

有没有咱大明朝的体统?”

“你!”

杨涟气得须发皆张,却硬生生忍住。

就在这时,一阵香风袭来,一个娇笑声响起:“哎呦,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大热天的,魏公公也不怕晒着?”

来人身着蹙金绣凤宫装,容貌美艳,眉眼间却带着一股刻薄戾气,正是天启皇帝的乳母、奉圣夫人客氏。

她身后跟着一串宫女太监,排场丝毫不逊妃嫔。

魏忠贤立刻换上一副笑脸:“客奶奶您来了。

没什么大事,几位大人火气大,在这儿消消火。”

客氏用团扇掩着嘴,目光轻蔑地扫过跪地的官员,笑道:“火气大就去喝点绿豆汤降降火,挡在皇上宫门前,岂不是给皇上添堵?

要我说啊,有些人就是书读多了,读迂腐了,整天就知道咬文嚼字,搬弄是非。”

她话锋一转,看向魏忠贤,“皇上刚做完一扇精雕的紫檀木屏风,正高兴着呢,可别让些不相干的人坏了兴致。”

“客奶奶说的是。”

魏忠贤躬身应和,态度恭敬。

跪在地上的杨涟等人,脸色己由白转青,身体因极度的愤怒而微微发抖。

士可杀不可辱,而今他们这些朝廷重臣,竟被一个太监和一个乳母如此轻贱羞辱!

朱由检站在廊柱之后,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若是从前,他或许只会感到一阵无奈,慨叹朝纲紊乱,阉宦嚣张。

但此刻,他脑海中却不合时宜地回响起《宣言》中的字句:“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魏忠贤、客氏,与跪地的杨涟等人… 谁是压迫者,谁又是被压迫者?

这个念头让他自己都吃了一惊。

在他所受的教育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主宰,臣子虽有忠奸之分,但归根结底皆是皇权的延伸。

何来如此泾渭分明、尖锐对立的“阶级”?

然而眼前景象,却又如此真切地演绎着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羞辱与被羞辱的关系。

魏忠贤与客氏,凭借的是与皇兄的亲密关系,是代行皇权的身份;而杨涟等人,凭借的是儒家道统赋予他们的“言官风闻奏事”的权力。

这似乎并非简单的忠奸之争,更像是…《宣言》中模糊提及的,不同利益集团对权力和话语的争夺?

他看见魏忠贤轻轻摆了摆手,几名如狼似虎的锦衣卫力士便上前,几乎是半拖半架地将杨涟等人“请”了出去。

那些言官口中犹自高呼“陛下!

陛下!”

,声音却迅速远去,最终消失在红墙黄瓦的深宫之中。

魏忠贤与客氏相视一笑,那笑容中满是得势者的张扬与对失败者的蔑视。

客氏甚至都未曾向乾清宫内望上一眼,便在一众宫人簇拥下袅袅离去,仿佛刚才只是随手赶走了几只烦人的苍蝇。

朱由检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他忽然想起书中另一段话:“它(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在这深宫之中,权力便是那“现金”。

皇兄的宠信便是可以兑换一切的硬通货。

至于君臣大义、纲常伦理,在***裸的权力倾轧面前,似乎都变得苍白无力。

最终,朱由检并未能见到他的皇兄。

守宫太监赔着笑脸告知:“信王千岁,皇上刚歇下,吩咐了谁也不见。”

朱由检默默点头,转身离开。

走过那片杨涟等人跪过的青石砖时,他仿佛还能感受到那残留的屈辱与炙热。

返回勖勤宫的路上,他屏退轿辇,独自漫步在宫巷之中。

阳光透过高大的宫墙,在地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

一阵丝竹嬉笑之声从西苑方向隐隐传来,想必是他的皇兄又在与巧匠太监们研制新的木器玩物。

“圣上童心炽热,天性巧思,实乃…实乃…” 朱由检试图用以往的想法为皇兄开脱,却发现脑海中《宣言》的词句如幽灵般缠绕不休。

“统治阶级…” 他的家族,便是这天下最大的统治阶级。

“暴力推翻…” 他想起了历代农民起义,陈胜吴广、黄巢、方腊… 以及本朝的高祖皇帝,似乎也是由一介平民而起…“锁链…” 窗外流民的哀嚎,朝堂上言官的屈辱,是否都是这“锁链”的一部分?

一种冰冷的恐惧悄然攫住了他。

这恐惧并非来自魏忠贤的权势,也非来自客氏的刻薄,而是源于那本书为他揭开的、笼罩在煌煌盛世表象下的残酷真相。

他仿佛第一次看清,自己身处的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乃至整个大明天下,实则是一座等级森严、斗争无处不在的巨大角斗场。

而他,信王朱由检,在这角斗场中,又处于何种位置?

他是观者,还是迟早要下场的斗士?

若下场,他该站在哪一边?

是维护生来所属的“统治阶级”利益,还是…他被自己这大逆不道的想法惊出一身冷汗。

回到勖勤宫书房,他反手紧紧关上房门。

目光掠过墙角那个异常书架,仿佛能透过木门看到《共产党宣言》的红色封面。

最终却落在案头那部厚厚的《资治通鉴》上。

他需要冷静。

需要重新用熟悉的框架来理解这陌生的冲击。

他翻开《资治通鉴》,试图从史书中寻找答案。

东汉末年的宦官与外戚争斗,唐代的牛李党争,本朝嘉靖年间的大礼议… 历朝历代,似乎从不缺乏激烈的政治斗争,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倾轧。

这与《宣言》所说的“斗争”似乎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不同。

史书中的斗争,无论多么惨烈,其最终目的仍是维护或改良这套皇权制度,是“肉食者”内部的权力再分配。

而《宣言》所宣称的斗争,其目的却是要彻底砸碎整个旧世界,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制度。

前者是修修补补,后者是彻底颠覆。

哪一种,才是解决大明当下危局的真正出路?

或者说,大明还有没有出路?

朱由检感到一阵深深的迷茫与撕裂。

那本异世之书,如同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但门后呼啸而来的狂风,却几乎要将他这棵生长于旧土壤的幼苗连根拔起。

他提笔,想写点什么,却半晌落不下一个字。

最终,他只在宣纸上写下西个字:阶级、斗争。

墨迹未干,他便迅速将纸揉成一团,投入香炉。

看着跳跃的火苗再次将它们吞噬,朱由检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有些东西一旦看见,便再也无法装作看不见。

那“幽灵”己闯入他的世界,并开始悄无声息地重塑他认知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