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接通,许江南的声音像是被成都的夜露浸透,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沙哑:“薇薇,没打扰你吧?”
“怎么会?”
林薇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清亮又带着恰到好处的温柔,像她视频里常用的那款白茶香水,若有若无,“刚剪完视频,正好歇会儿。
你声音怎么了?
听起来很累。”
“没什么,”许江南走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巷口,靠在斑驳的墙壁上,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墙皮,“就是……遇到点烦心事,想起以前卖房子的时候了。”
他刻意停顿,留白里充满了引人探究的意味。
“哦?”
林薇果然上钩,语气里带着关切和好奇。
她这类知识女性,往往对“有故事”的男人缺乏抵抗力,尤其是当这个男人展现出脆弱一面的时候。
“没什么好说的,都过去了。”
许江南轻描淡写,却又在语气里注足了沧桑,“只是觉得,有时候努力显得很可笑。
拼尽全力,以为抓住了时代,结果发现只是被浪潮拍晕在沙滩上。”
他成功地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被时代辜负的、怀才不遇的悲情角色。
“别这么说,”林薇安慰道,声音放得更软了些,“行业起落很正常,你的能力和眼光才是最重要的。
我看你现在做的不是挺好嘛?
那个瑶瑶……我看她最近数据涨得很快,是你的手笔吧?”
她提到了瑶瑶,语气自然,但许江南敏锐地捕捉到那一丝极细微的试探。
“帮点小忙而己。”
许江南立刻撇清,语气带着点无奈的笑,“小姑娘挺努力的,就是没什么章法。
我看她有点潜力,顺手推一把。
毕竟……”他话锋一转,带着自嘲,“我也算是在流量这滩水里扑腾过的人,知道点门道。”
他巧妙地将自己对瑶瑶的帮助,定义为前辈对后辈的、不带私情的“顺手”提携,同时暗示自己仍在探索,处境并不稳固,进一步激发林薇的同情心。
“你太谦虚了。”
林薇果然笑了,语气轻松了不少,“你给她策划的那个‘挑战成都最辣串串’的视频,我看了,冲突感和话题性都抓得很准。
现在做内容,光有真诚不够,还得有策略。”
“策略……”许江南咀嚼着这个词,适时地流露出几分“知己难寻”的感慨,“是啊,可惜很多人不懂。
就像你上次那个‘揭秘大牌护肤品平替’的选题,数据和口碑双赢,这才是高级的策略。”
他精准地赞美了林薇最近的得意之作,表明他不仅关注,而且能看懂她的专业和价值。
电话那头的林薇显然很受用,笑声更真切了几分:“看来我们是同道中人了。
下次有机会,可以聊聊合作。”
“求之不得。”
许江南从善如流,随即又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倦意说,“不早了,你早点休息吧。
听你聊几句,感觉心情好多了。”
“那就好,你也别想太多。”
林薇温柔地道别。
挂断电话,许江南脸上那点刻意营造的忧郁瞬间褪去,只剩下冰冷的计算。
林薇这条线,需要耐心和“高级感”,他不能操之过急。
而对待瑶瑶,则是完全不同的策略。
第二天下午,在许江南租住的、略显凌乱但位置尚可的公寓里,他称之为“工作室”,他开始了对瑶瑶的“改造计划”。
瑶瑶穿着简单的T恤牛仔裤,素颜,头发扎成马尾,坐在小板凳上,像个认真听讲的小学生。
她的小助理己经被“优化”掉了,许江南以“效率低下,增加不必要成本”为由,说服瑶瑶暂时由他全权负责拍摄和策划。
许江南在白板上写写画画,语气是毋庸置疑的权威:“首先,定位要极致。
‘能吃’不够,要‘会吃’,还要‘吃得让人有幸福感’。
你的人设不是大胃王,是‘人间小美食家’,是粉丝们的‘互联网电子榨菜’,是能带给他们治愈感和陪伴感的甜妹。”
“镜头感要调整,不要刻意瞪眼装可爱。
自然,松弛,把镜头当成你最好的朋友,吃到好吃的东西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满足和雀跃,要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
“互动词也要改。
别总是‘谢谢宝宝点亮’,太低级。
换成‘哇!
这个小心心好闪!
谢谢我的宝藏女孩/男孩!
’或者‘这家肥肠粉绝了!
屏幕前的你口水有没有流下来?
快告诉我!
’”他一边说,一边观察着瑶瑶的反应。
她听得两眼放光,拼命点头,拿着本子飞快记录。
“许哥,你太懂了!
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
她看他的眼神,崇拜里几乎带上了滤镜。
“其次,内容矩阵。”
许江南敲了敲白板,“主账号发精剪的探店vlog。
同时,开一个副号,发拍摄花絮、日常碎片,比如你为了找一家巷子里的老字号走了多远,或者试吃失败被辣哭的狼狈样子。
要真实,要接地气,拉近和粉丝的距离。”
“还有,”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着瑶瑶,“从今天起,建立‘饲养员’这个概念。”
“饲养员?”
瑶瑶眨巴着大眼睛,没明白。
“就是我。”
许江南指了指自己,语气平淡,“镜头后给你投喂美食的人。
这个概念有几个好处:第一,弱化我作为男性的身份,避免初期不必要的绯闻干扰;第二,增加神秘感和趣味性,让粉丝有讨论的空间;第三,潜移默化地树立我对你账号内容和方向的主导权。”
瑶瑶似懂非懂,但觉得“饲养员”这个词听起来又萌又有安全感,立刻点头同意:“好!
都听许哥的!”
接下来的日子,许江南展现出了惊人的执行力和对流量算法的精准把握。
他带着瑶瑶,不再去那些昂贵的、同质化严重的网红店,而是钻进了成都的毛细血管——玉林路的菜市场,魁星楼街的冷锅串串,曹家巷的工人村破旧门脸里飘香的老牌冒菜馆……他亲自掌镜。
不得不说,他确实有天赋。
他能抓住瑶瑶咬下酥肉时,油脂从嘴角溢出那一瞬间的满足感;能捕捉到热油浇在铺满辣椒和花椒的水煮牛肉上,“刺啦”一声中,瑶瑶被香气冲击得微微眯眼的陶醉表情;甚至能在她被辣得嘶嘶吸气、鼻尖冒汗时,适时地递上一杯冰镇的唯怡豆奶,镜头里那只骨节分明、沉稳有力的手,与瑶瑶被辣得通红的小脸形成鲜明对比。
“镜头后饲养员”这个概念,果然迅速火了。
粉丝们疯狂磕起了这对CP。”
啊啊啊饲养员哥哥的手好好看!
好稳!
“”每次瑶瑶被辣到,饲养员就递豆奶,太宠了吧!
“”这是什么神仙工作伙伴!
请你们立刻在一起!
“瑶瑶看着这些评论,常常会偷偷脸红,看向许江南的眼神,也越发依赖和……不清白。
许江南对这一切心知肚明,但他从不点破,也从不回应。
他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工作时是严格的导师和经纪人,生活里是偶尔流露关怀的“兄长”。
这种若即若离,反而让瑶瑶越陷越深。
同时,他严格控制着成本。
拍摄的餐饮费用尽量谈合作置换,交通选择地铁或共享单车,设备用他二手淘来的。
他将瑶瑶之前微薄的首播打赏和广告收入(现在由他“暂管”)几乎全部投入用于购买流量豆荚、做数据维护,美其名曰“战略性投入,放长线钓大鱼”。
瑶瑶对此毫无异议,甚至觉得许哥真有远见。
*** * ***晚上,许江南会准时给林薇发去问候,有时是分享一首小众音乐,有时是讨论某个社会热点他的“独特”见解,营造一种精神共鸣的假象。
他从不主动提及瑶瑶,如果林薇问起,他也只用“工作”二字带过,语气疏离而专业。
他像一个高超的棋手,同时下着两盘棋。
一盘是快棋,追求短平快的收益,棋子是瑶瑶和她的流量;另一盘是慢棋,讲究布局和底蕴,目标是与林薇建立更“牢固”的、基于“理解和共鸣”的关系。
他游刃有余地切换着面具,算计着每一步。
看着瑶瑶账号飞速上涨的粉丝数和逐渐增加的商务咨询,他感到一种冰冷的满足。
这比他卖房子时,看着业绩板上的数字更让他有掌控感。
数字是死的,而人心,尤其是女人的心,在他看来,一旦摸准了脉络,操控起来似乎也并不难。
他站在公寓的窗边,看着楼下成都夜晚永不熄灭的灯火,点燃一支娇子。
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锐利而清醒。
游戏,才刚刚进入中盘。
他享受这种将一切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感觉。
这让他觉得,自己还活着,并且,牢牢掌握着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