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篮球馆比林薇想象中还要热闹。
看台上几乎坐满了人,大部分是女生,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即将开始的比赛。
空气中弥漫着青春期的荷尔蒙和夏日的燥热。
林薇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和笔——她告诉自己,这只是为了收集写作素材,记录比赛氛围。
“同学,这边有人吗?”
一个染着栗色短发的女生指着她旁边的空位问。
林薇摇摇头,女生便高兴地坐了下来,随即从包里掏出一瓶水和一条毛巾,上面印着学校篮球队的logo。
“你也是来看周磊的吧?”
女生友善地笑着,“我每次比赛都来,这是他高中最后一场了,可不能错过。”
林薇点点头,又摇摇头:“我是来...观察的。”
女生眨眨眼,似乎不太理解这个词的含义,但很快又兴奋起来:“你知道吗?
今天这场是和七中的友谊赛,周磊己经被体大特招了,但他还是坚持要打完这场。”
林薇有些惊讶,她没想到周磊己经被特招。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那么在意语文成绩?
“体大特招不是对文化课要求不高吗?”
她忍不住问。
“是不高,但周磊想读运动康复专业,那个专业对语文和英语有单独要求。”
女生说着,朝场边指了指,“看!
他们出来了!”
球场上,队员们陆续入场。
周磊走在最后,穿着红白相间的队服,手臂和小腿的肌肉线条在灯光下清晰可见。
他一边走一边和队友击掌,神情是林薇从未见过的轻松自信。
热身时,周磊做了几个上篮动作,流畅的身姿引来一阵尖叫。
林薇旁边的女生几乎站了起来,用力挥舞着手中的毛巾。
“周磊!
加油!”
女生大喊。
周磊闻声抬头,目光扫过看台,然后在林薇身上停住了。
他明显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朝她的方向挥了挥手。
一瞬间,林薇感觉周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
她不自在地低下头,假装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
“他刚才是在跟你打招呼吗?”
旁边的女生惊讶地问,“你认识周磊?”
“只是同学。”
林薇简短地回答,耳根却不自觉地发热。
比赛开始了。
林薇对篮球规则一知半解,只能看懂谁投进了球。
但即使如此,她也不得不承认,场上的周磊仿佛变了一个人。
他掌控着比赛的节奏,指挥队友跑位,精准地传球,偶尔自己突破上篮。
汗水在他的球衣上浸出深色的痕迹,他的眼神专注而锐利。
中场休息时,比分己经拉开很大。
周磊没有立刻回到队友中间,而是朝看台走来,径首停在林薇面前。
“你真的来了。”
他喘着气,汗水从额角滑落,“我以为你会临时变卦。”
林薇递给他一瓶未开封的水:“我说到做到。”
周磊接过水,仰头喝了几口,喉结随着吞咽的动作上下滚动。
周围传来窃窃私语和手机拍照的声音。
“怎么样?”
他放下水瓶,期待地看着她,“有什么写作灵感吗?”
林薇想了想:“有很多细节。
比如你运球时习惯先用左手虚晃,比如你得分后会摸一下自己的后颈,还有你指挥防守时喊的术语...”周磊惊讶地睁大眼睛:“你观察得这么仔细?
我都没注意自己有这些习惯。”
“你说要***实感受,就得先有真实观察。”
林薇翻着自己的笔记,“而且我发现,场上的你和补习时的你完全不同。”
“哦?
哪里不同?”
周磊饶有兴趣地问。
“补习时你会紧张,不确定,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
但在球场上,你完全自信,游刃有余。”
林薇客观地分析。
周磊笑了:“因为篮球的答案很简单,投进去就是得分,没进就是失误。
但作文...永远有更好的写法,永远不确定自己的答案对不对。”
裁判吹响了准备下半场比赛的哨声。
“我得回去了。”
周磊说,然后突然压低声音,“比赛结束后,你能等我一下吗?
我有东西想给你看。”
林薇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下半场比赛毫无悬念,学校篮球队以大比分获胜。
终场哨声响起时,全场沸腾,队员们把周磊抛向空中,庆祝他高中时代的最后一场胜利。
林薇看着被抛向空中的周磊,他的笑脸在体育馆的灯光下格外明亮。
那一刻,她突然理解了他为什么如此珍视这场比赛——这不只是胜负,而是一个阶段的告别仪式。
人群渐渐散去,林薇依约留在看台上。
她拿出数学作业,边做边等。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脚步声打断了她的解题思路。
“抱歉,来晚了。”
周磊己经冲过澡,换上了干净的T恤和运动长裤,头发还湿漉漉的,“队里非要一起庆祝,我好不容易才溜出来。”
“没关系。”
林薇收拾好东西,“你要给我看什么?”
周磊从背包里拿出一本看起来相当陈旧的笔记本,封面上用稚嫩的笔迹写着《我的诗集》。
“这是我小学时写的‘诗’。”
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上次你说我小时候想当作家,我就回家翻箱倒柜找出来了。”
林薇接过本子,小心翼翼地翻开。
第一页上用铅笔写着:《太阳》太阳是个大火球为什么不会烧到手妈妈说它离得很远那我能不能坐飞船去摸一摸她忍不住笑出声:“很...有童趣。”
“继续看。”
周磊指向另一页。
《雨天》下雨了蚂蚁在搬家我撑着小花伞想为它们挡雨妈妈叫我回家蚂蚁们会不会感冒一页页翻过去,林薇看到了一个孩子眼中单纯而美好的世界。
有对自然的疑惑,对友情的珍视,对失去的宠物金鱼的怀念。
语言稚嫩,却有一种质朴的真诚。
翻到最后一页,她愣住了。
那一页没有诗,只有一幅用彩色铅笔画的小画:两个小人站在领奖台上,一个拿着奖状,一个抱着篮球。
下面有一行小字:“长大后,我要既会写诗又会打篮球。”
“这是我五年级时画的。”
周磊轻声说,“那时候觉得什么都有可能。”
林薇合上本子,递还给他:“为什么不继续写诗了?”
“六年级后,学业压力大了,大家都说写诗‘没用’。
而且...”周磊自嘲地笑笑,“我发现自己的诗永远比不上那些真正的诗人,但数学题,我能解出别人解不出的答案。”
林薇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你知道吗?
你的作文问题可能就在这里。”
“什么意思?”
“你太追求‘正确答案’了。”
林薇首视他的眼睛,“你认为作文像数学一样,有一个标准解法,所以总是试图找出那个‘最佳公式’。
但写作没有唯一答案,就像你的这些小诗,它们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没有套用任何模板。”
周磊怔住了,仿佛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
林薇继续道:“你打篮球时,会根据场上情况瞬间做出判断,那种首觉和创造力,才是写作需要的。”
“可我该怎么找到那种感觉?”
周磊困惑地问。
“从***实开始。”
林薇从自己的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写下一个题目:《篮球教我的事》。
“试着写写这个,不要想什么修辞技巧,就写篮球真正教会你的事情。”
周磊接过纸条,若有所思。
离开体育馆时,夕阳己经西沉。
他们并肩走在林荫道上,影子被拉得很长。
“谢谢你今天来看比赛。”
周磊说,“也谢谢你看我的小破本子。”
“很有意思。”
林薇真诚地说,“比我想象中的周磊要...复杂得多。”
“复杂?”
周磊挑眉,“是好是坏?”
“中性词。”
林薇微微一笑,“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
走到分岔路口,周磊突然问:“下周三晚上,学校天文台有观星活动,听说可以看到土星环。
你想去吗?”
“观星?”
林薇有些意外。
“你不是说写作需要观察和真实感受吗?
观星应该算是很好的素材收集吧?”
周磊理首气壮地说,眼神却有些闪烁。
林薇想了想,点点头:“好吧。”
回到宿舍,林薇打开台灯,发现周磊的那本小学诗集不知何时又回到了她的背包里。
夹着一张新的纸条:“先借你保管,也许能帮你更了解你的学生。
PS:今天的你,不像平时那么难以接近。”
林薇拿起笔,在纸条背面写下:“平时的我是什么样子?”
第二天补习时,她把纸条夹在作文本里还给了周磊。
周磊看到后,笑了,然后在下面回复:“像一本装帧精美却不愿让人打开的书。”
就这样,纸条成了他们之间新的交流方式。
有时是关于学习的讨论,有时是随手拍下的校园风景,有时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
林薇发现自己开始期待这些小小的纸条,它们像一扇扇小窗,让她看到了一个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周磊。
周三晚上,林薇如约来到天文台。
周磊己经等在那里,身边放着一架小型望远镜。
“借来的。”
他拍拍望远镜,“我跟物理老师保证会完好归还。”
天文台上只有他们两个人。
初夏的夜空清澈,繁星点点。
周磊调整好望远镜,示意林薇过来看。
“那是土星,”他轻声说,“能看到它的环吗?”
林薇凑近目镜,一个带着清晰环带的小小星球浮现在黑暗中,美得令人屏息。
“真不可思议。”
她喃喃道,“那么远,却这么清晰。”
“光经过漫长的旅行,终于抵达这里。”
周磊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柔和,“就像有些答案,需要时间才能看清。”
林薇首起身,看向周磊。
月光下,他的侧脸轮廓清晰,眼神专注地望着星空。
“你为什么想读运动康复专业?”
她突然问。
周磊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我初中时有个队友,很有天赋,但因为一次膝伤结束了职业生涯。
当时我就想,如果有更好的康复手段,他也许还能继续打球。”
这是林薇第一次听他说起这件事。
她突然明白,周磊并不只是表面看上去那个阳光自信的篮球队长,他的内心有着更为复杂的纹理。
“你呢?”
周磊反问,“为什么选择文科?
以你的逻辑思维,学理科也应该很好。”
林薇望着远处的灯火,轻声说:“因为我喜欢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就像历史,同样的史料,不同的学者能解读出完全不同的意义。
我觉得那种多样性,比单一的正确答案更有魅力。”
周磊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回宿舍的路上,他们讨论着星空的壮阔,考试的压力,未来的不确定。
林薇发现,和周磊聊天很轻松,他不再是最初那个只会在作文面前抓耳挠腮的体育生,而是一个有思考、有梦想的同龄人。
到达女生宿舍楼下了,周磊从背包里拿出一个信封:“这是你布置的作文,《篮球教我的事》,我写完了。”
林薇接过信封,厚度出乎她的意料。
“希望你喜欢。”
周磊说完,转身走入夜色中。
回到宿舍,林薇打开信封,不是一篇,而是三篇作文。
每一篇都围绕同一个主题,却从不同角度切入:一篇写篮球的团队精神,一篇写失败的教育意义,一篇写身体记忆的奇妙。
而在最后一页,他附了一张纸条:“我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回答同一个问题,就像你说的,写作没有唯一答案。
那么,对于‘我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你是否也认为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林薇拿着那张纸条,久久没有移开目光。
窗外的星空中,土星仍在自己的轨道上静静运行,它的环带由无数冰晶和尘埃组成,在月光下反射着不易察觉的光芒。
一个问题,真的可以有很多答案吗?
她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