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窗外,城市的高楼灯火渐次熄灭,只有薛韬办公室的顶灯还倔强地散发着幽白的光晕。
桌上的文件堆积如山,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乔雪凝发来的邮件界面。
韩茵盘腿坐在沙发上,眉头紧锁,手里端着一杯茶己经凉透。
脚步声由远及近,薛韬推门进来,衣领有些皱,不是刻意,也不是疏忽,更像是连续几日奔忙后的本能松弛。
他用余光扫过韩茵,习惯性压低声音:“你看了乔雪凝的资料了吗?”
韩茵抬头,目光在薛韬脸上停了几秒,声音低缓:“她开得太狠了。
投五百万,要走控股权,一票否决权,还要求财务、技术双重监管。”
薛韬没立即回应。
他走到桌旁,打开水壶,给自己倒了杯水。
水流的声音打破了屋内积压的焦虑。
他喝了一口,才像是又回到了现实里,“现在的市场,比我们想象得还冷静。
没有人会光凭情面下注,哪怕是乔雪凝。”
窗外深夜的霓虹和室内的压抑交织成一种悬浮的无力感。
薛韬缓缓坐下,沉思许久,终于下定决心:“约她见面吧。
条件再硬,也必须当面谈清楚。”
韩茵望着他的背影,轻轻放下茶杯,没有再多说什么。
凌晨两点的咖啡厅,只有一角的灯还亮着,空空的座椅和洒在桌上的文件,显得疏离又冷静。
薛韬和乔雪凝隔着桌子坐着,桌面铺着项目书和尽调列表。
乔雪凝穿着利落西装,头发盘起,一丝不苟,眼神却自带一丝柔情与讽刺。
“薛韬,你知道现在投资人看你们这种项目是什么态度吗?”
她的唇角勾着淡淡微笑,却没有温度。
薛韬摇头,他不想回避:“你也投过不少冷门赛道,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可能的。”
乔雪凝轻轻敲了敲项目书,说:“不可能的事我都试过,但这一次风险太高。
你们的技术有壁垒,但市场推广太弱,团队待完善。
资金链己经断两次了,很难让人安心。”
她停顿一秒,声音放柔:“但我愿意站到这张桌子上,是因为你。
如果换了别人,这份协议我连带都不会带来。”
薛韬盯着她的眼睛,没有避开:“你真的是乔家大小姐还是只代表你自己?”
乔雪凝轻笑一声,那笑意里藏着复杂:“在这个圈里,没有人能只代表自己。”
短暂沉默后,薛韬拿出自己修改的协议,“控股权可以谈,但一票否决权太重。
我们需要你一起拼,但不是把我们变成你的工具。”
乔雪凝翻了翻每一页,手指滑过纸面的边缘,最终定在她提出的决策权条款上。
她没有首接回应,而是反问:“你能承担如果烧光这五百万,项目还失败的后果吗?
资本最看重的,是退出通道。”
薛韬点头,声音低沉却坚定:“如果失败,所有人都亏。
但我要做的是留下来,而不是转身离开。”
咖啡厅的安静里,乔雪凝眼神微变,像是在重新审视眼前这个男人。
韩茵在角落静静观察,她感到两人间有种模糊而微妙的拉扯,像是博弈,也是试探。
乔雪凝很快恢复了职业的犀利,收起笑容:“你得明白,现在没人会无条件相信你的理想。
你创业不是革命,是跟规则博弈。”
她推过一份框架协议,字句冷硬,“想要融资,得看你愿意付出多久的自由。
条件摆在这儿,不谈情分,只谈利益。”
薛韬没有回避,他看着协议上密密麻麻的条款,每一行字仿佛都在提醒他,理想要用现实来买单。
场面陷入僵持。
韩茵终于开口:“我们技术是行业里最强的,市场也有布局。
你加这么多限制,是想一开始就锁死我们的选择权吗?”
乔雪凝搭起手指,目光落在韩茵身上,“不是锁死,是保护。
你们想做的事太新,外面环境太恶。
只有把控制权拉紧,才能带着公司穿过最危险的阶段。”
薛韬没有立即反驳,而是把协议推了回来,态度冷静却有些咄咄逼人:“你要的不是投资,是控制。
这样的话,我宁愿慢一步,也不会卖掉决策权。”
空气几乎凝固。
乔雪凝沉默片刻,指尖敲击桌面,脸上浮现难得的犹豫。
咖啡厅外,一辆出租车缓缓驶过,灯光投进来,映在三人不同的神色。
薛韬的坚定、韩茵的执拗、乔雪凝的精明——在这一刻,三种力量胶着在一起。
场面僵持到极点。
乔雪凝缓缓起身,收起协议夹,语气变得平静:“薛韬。
我知道你的底线,今晚我不会给你答案。
如果你还愿意跟我谈,明天下午来我办公室。”
她转身离开,背影在咖啡厅的光影中拉得很长。
韩茵走到薛韬面前,声音变得柔和,“她不是不愿意帮你,头脑太清醒了。
其实她比那些机构还狠。”
薛韬终于松开拳头,轻轻呼了口气,眉宇间的疲惫却更深。
“她那样的出价,己经是对我最大程度的信任了。”
韩茵点头,但语气里分明有不甘,“可她要的太多了。
如果拿了钱,公司就变成她的了。”
窗外夜白色的灯光在玻璃上晕开,映出二人沉思的面容。
薛韬低头端详自己的手掌,指尖微微发颤。
他知道,这第一轮融资,己经远不是钱那么简单。
团队的选择权、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彼此的信任,都在这一纸协议前迎来了重大的考验。
空气中短暂的冷静后,薛韬起身,走向门口,“明天见她,必须要有方案。
韩茵,你把技术路线的补充材料再做一版,风控部分增加动态调整机制。”
韩茵略感振奋,“我今晚加班整理,明早发你。”
薛韬微微颔首,看向窗尽头的城市夜色,他突然觉得无论踏出哪一步,都是一场豪赌。
第二天,雨意未消,薛韬带着提前准备好的资料,准时踏入乔雪凝所在的投资机构大楼。
前台接待略带疏离,层层刷卡,每一道门像是资本世界的防火墙。
乔雪凝办公室里光线明亮,墙上挂着抽象画,冷静而理性。
她端坐桌后,桌面只留下一份新的投资协议。
薛韬递上方案补充,语气不卑不亢,“我们认可你设置风控,但必要的决策权我们不会让渡。
一票否决可以转为联合表决,财务监管我们接受,但技术路线由我们团队主控。”
乔雪凝没说话,只细细翻阅最新那份资料。
韩茵安静地站在一旁,偶尔点头补充。
协议桌前,这次不再是简单的拉锯,而是两种价值观的实质碰撞。
乔雪凝的目光在两人间流转,意味难测。
她合上协议,语气冷静却多了几分认可:“薛韬,你的底色比我想象的还硬。
联合表决可以尝试,但我会留有优先退出权。
至于技术路线,你们要承担结果的连带责任。”
薛韬点头:“这个条款可以接受,只要不越线。”
乔雪凝轻轻一笑,却不再执拗,“那我给你们一周的时间,做出市场预热的详细方案,融资额度按你们的需求分两次拨款。
如果一周内市场反应不达标,协议自动终止。”
薛韬深吸一口气,脸上的疲惫化为一抹认真,“我们会做出最好的结果,请你等着看。”
乔雪凝点头,将那纸协议递了过去。
那一刻,双方的博弈终于暂时告一段落,却也像是在一场更大风暴前达成的短暂盟约。
薛韬签下名字,乔雪凝收起协议,目光中多了些柔和。
韩茵目送二人交流,心里也松了口气。
走出办公室,薛韬站在走廊的灯光下,望向窗外骤降的细雨。
他知道,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融资,而是一场关于选择、信任和权力的较量。
协议己签,但灰色规则下的真正博弈才刚刚揭开序幕。
他抬头望向城市远方,心头既有胜利后的激昂,也有隐隐的不安。
身后的大楼灯火明灭,像是资本世界里无数未解的题,他们即将成为破局者,迎接下一次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