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的莲花镇西考家门口的皂角树上,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尹氏一边汲水一边纳闷儿着,家里三子一女亲,早就定下了。
怎么还有喜鹊登枝报喜?
再说了,今年她家也没有小子下场考科举,的喜事从何而来?
考小三看着老娘在提水,赶紧上前去接过手。
埋怨着说:“娘哎,这活儿我来干就成。
孩子大了,您就等着享福吧。”
“三儿,你赶紧读书去。
这些事儿不用你,你大哥二哥也过来搭把手。”
尹氏看着小儿子来接手满是欣慰。
都说尹大花是有福的。
进了考家门,一口气生了三个小子,且个个站住了脚活了下来。
在整个莲花镇也是数得着的。
生了小儿子西年后还又生了个老生女,算是儿女双全。
三个儿子中老大是秀才,老二是木匠。
现在小三也在书塾读书,先生说读的不错,后年可以下场。
要是也能谋个秀才,他这辈子就算圆满了。
当然还有那刘女婿,也能得个秀才就更好了。
考氏夫妇是少年夫妻,双亲早亡没有兄弟帮忙。
二人勤俭持家,在莲花镇张罗了有六十亩好地水田,鱼塘都有,还有一处小山林。
考家大哥名考英俊,成家后住进了紧挨着考家大院儿东面第一进房子。
娶妻徐氏,生养两个儿子。
现在徐氏又怀上,会看的人都说又是儿子。
孙家二哥名英武,携妻子梁氏住在考家院西第一间房子。
也是比邻父母住着,和大哥一样,也打算照顾父母。
现有一子两岁。
小三考英名还跟着父母住。
但房子早就起好了,连着大哥家。
因为有房有地,所以这亲事儿早就定好了。
这么好的婆家当然早就被抢订了。
过门儿就是自己过。
分家给二十五亩好田,一头牛。
家什,什么的都备好了,用在婆婆跟前立规矩。
不用怕小姑子找茬。
上上的好日子来。
…………考英俊一早就到自家的地里看麦子,长势很好,就是再过个西五天不下雨就要挑水浇地。
到时候要请几个帮工准备扁担,水桶。
他回到家中,在院子里冲了冲脚上的泥土,才走进里屋。
见妻子坐在炕头儿拆洗大儿子小时候的衣服,准备给肚子里这个小的。
“相公回来了,麦子怎么样?”
徐氏问道。
“还成,过个西五天不下雨就抗旱。
大牛,二牛呢?”
徐氏抿了抿嘴,低声说:“你前脚刚出门,他俩就到娘那院儿里找小妹去玩儿。
说是小妹说了,今儿个给他们蒸糕吃。
两个馋蛋!”
考英俊也笑了,紧着说“也就小妹好事儿不嫌他们两个皮。
对了,今年过端午节给小妹做件襦裙。
你也做两件,都好几年没有添新衣了。”
“我记着呢,小妹的如裙我都扯好布了。
蓝底儿小翠花的!
我就不填了,等端午节的时候就显怀了,没得浪费。
过几年孩子们都大了,我再添。
前几年做的衣服够多,不必破费。”
徐氏拒绝了。
打心里还是很感动。
又对自家相公说:“相公,你记挂着我,我心里记着呢。”
看着贤惠的妻子,考英俊也是很愉悦。
坐在炕头上轻轻的揽着她的肩头,开心的说。
:“不必节省。
咱家你当家,什么都你说了算。
该添置就添置。”
“嗯,要是这一胎能生个闺女多好啊。”
徐氏有点儿期待。
“可不是!
小妹那样的女娃子才讨人亲睐。”
…………考二媳妇梁氏今早刚从娘家回来。
前个儿与丈夫因为端午节要送小姑子一件夹袄争吵起来,气的跑回了娘家。
在娘家住了两天两宿也没人来接,心里没底着呢。
这会儿背着儿子在家收拾呢。
考二一早上地里看了地色,又背着家伙事儿出门儿给别人打家具。
根本就不想来接。
梁氏一边儿干活儿,一边儿想着老娘的话儿。
心里七上八下的。
再想想一起出嫁的几个好姊妹,哪有她的日子过的滋润?
自己怎么经常不知足似的?
这脾气啊要改改。
原来前日梁母听了女儿回家的哭诉,一巴掌打在她的脸上。
吓得她怀里的大羊都哭了起来。
“你个蠢货,我打死你得了!”
梁母被女儿气急了,连外孙都不顾,一顿劈头盖脸的骂。
她气都喘不匀了。
“不跟考二过了?
把你长本事的!
他打你了?
他老娘找你立规矩了?
还是他养了小的?
还是他家不给你饭吃了?
啊!”
越说越气,梁母都要翻白眼儿了。
这会儿梁老汉进来,对婆娘说道:“闺女抱孩子回来。
有话好好说就是生什么气?
来,孩子给我。
我们爷俩亲香亲香。”
又瞪着大闺女说:“几岁了?
一点儿事儿都看不明白?”
说完便抱着外孙出去了。
梁氏坐在炕上只是哭着,嘴里也讲着自己的委屈。
“他心里只有他爹娘,他兄弟,他妹子。
从来没有你们,没有我妹子。”
“浑说!
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现在是考家人。
好,女婿逢年过节送的礼在咱村儿都是上上等。
他心里当然有他爹妈,要是心里有你的妹子,那算什么?
我看你是过了两年好日子,上烧心了吧。”
梁母气得慌。
还在院子里的梁老汉听了这话儿,回头对老婆子说:“好好和她说道说道,明儿个一早滚回去。”
说完带着外孙出去串门儿了。
梁母用手指头点大女儿的脑门儿,喝道:“大女!
你是不是傻了?
要是不跟考二过了,他身后边儿绝对排着一溜黄花大闺女等着嫁他。
要我说你给你那小姑子做十件八件夹衣,也不过你这个人怎么只看见眼前三寸地儿?
想想前年你生大羊时正是收麦子的时候,谁伺候你的月子?
做人怎能忘本?”
“可是,她来伺候月子是代替婆婆来的。”
梁氏还是转不过弯儿来。
梁母气的仰歪蹬!
指着她的鼻子骂:“蠢驴!
想我要强了这么多年,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浑货?
谁像你做足了整整一个月的月子?”
看着闺女那朦胧样样,梁母心软了,不骂了。
劝道:“大女,你怎么还想不明白?
你婆婆没伺候你,可她帮你们收了麦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