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书名:《脑机织网大脑再造坎途》本书主角有曹婕老作品情感生剧情紧出自作者“忆昔度”之本书精彩章节:老孙,曹婕,孙明是作者忆昔度小说《脑机织网:大脑再造坎途》里面的主人这部作品共计5418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10 23:39:51。该作品目前在本完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简短的语句就能渲染出紧张的气内容主要讲述:脑机织网:大脑再造坎途..
主角:曹婕,老孙 更新:2025-10-11 02:19:08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断弦之秋晨光初破,初秋的风裹挟着梧桐叶的清香,
轻轻拂过小区那蜿蜒的健身步道。七点整,一位身着深蓝色运动服的老者已手持太极剑,
稳稳立于老槐树下的空地上。他,便是八十高龄的老孙,一位退休十年的机械工程教授。
剑光如水,老孙的“白鹤亮翅”轻盈如风,脊背挺得笔直,
仿佛岁月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野马分鬃”时,脚步稳如磐石,
连石板都似要被踩出痕迹。路过的张阿姨拎着装满新鲜蔬菜的竹篮,停下脚步,
笑眯眯地喊道:“孙教授,您这剑耍得,比公园里的教练还地道!
我家那口子要有您一半认真,腰疼早好了。”老孙收剑而立,胸膛微微起伏,
额间细汗在阳光下闪烁。他爽朗一笑,声音醇厚如陈年佳酿:“张丫头别打趣我了,
人老了就靠这点运动量撑着,不然骨头都要锈住了。”张阿姨笑着摇头离去,
老孙望着她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太极剑。剑鞘是紫檀木的,上面刻着细小的花纹,
是老伴曹婕生前亲手为他打磨的。两年前,那个秋高气爽的早晨,曹婕还躺在病床上,
温柔地叮嘱他:“老头子,以后记得每天练剑,别总闷在书房里,对身体不好。”那时,
他笑着应下,却没想到,那竟成了永别。儿子孙明后来想接他去市区同住,说市区医疗方便,
也能多照顾他。但老孙摇了摇头,拒绝了:“这老房子住了三十年,
每个角落都有你妈的影子,我住着踏实。”独居的日子,被老孙安排得如同精密图纸般有序。
清晨六点半,闹钟未响,他已准时起床。先去阳台浇一遍曹婕生前种的绿萝,
那几盆绿萝郁郁葱葱,藤蔓顺着栏杆垂下,宛如绿色帘幕。浇完水,他坐在阳台的小竹椅上,
喝一杯温热的豆浆,翻看几页曹婕留下的菜谱。那本菜谱封皮已磨损,
里面夹着几张泛黄的便签,记录着“老孙爱吃的红烧肉做法”“给小宝做的番茄鸡蛋面”。
还有一张便签上画着笑脸,写着“老头子少放糖,血糖高”,看得老孙心里暖洋洋的。七点,
他准时去步道练剑;八点半回家吃早饭。上午,他趴在书房的旧木桌上整理教学笔记,
那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曹婕当年帮他抄题的字迹,有些地方画着小小的笑脸,
那是曹婕怕他太枯燥,偷偷添上的。偶尔累了,他会走到书架前,
抽出一本《机械设计基础》,扉页上是他和曹婕刚结婚时的签名,字迹虽已褪色,
却依旧清晰。他还记得,这本书是他们结婚一周年时,曹婕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他买的,
当时她笑着说:“以后你教学生,就靠它啦。”下午,他或去老年活动室与老伙计们下棋,
或揣着智能手机去公园散步。活动室里的老周总说:“老孙,你这棋艺还是这么厉害,
我跟你下了十年,就没赢过你几次!”老孙每次都笑着说:“老周,你就是太急躁,
下棋跟做人一样,得沉住气。”他还学会了视频通话,每周六晚上七点,
孙子小宝都会准时打来电话,举着手机给他看校园里的樱花、食堂的红烧肉。“爷爷,
您看这红烧肉,肥而不腻,可好吃了!不过还是比您做的差远了!
”小宝的声音透过屏幕传来,带着青春的活力。老孙每次都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叮嘱孙子“多吃点,别饿着”,心里盘算着等孙子寒假回来,
一定要给他做顿最正宗的红烧肉。书房的书架上,机械工程书籍排得整整齐齐,
最上层却专门留出位置,摆着他和曹婕的合影:结婚时的黑白照,曹婕穿着碎花裙,
羞涩地笑着;孙子满月时的全家福,曹婕抱着小宝,
眼里满是温柔;七十岁生日时在海边的照片,两人并肩站在沙滩上,身后是湛蓝的大海。
每一个相框,都被他擦得一尘不染,如同他对曹婕的思念,从未褪色。然而,
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九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天空飘着蒙蒙细雨,
老孙像往常一样去公园散步,想拍几张雨后的梧桐叶发给小宝。走到后山陡坡时,
脚下突然一滑,整个人重重摔在石阶上。手机从口袋滑出,屏幕摔得粉碎,
如同他此刻的意识。后脑勺传来的剧痛如电流般窜遍全身,眼前的梧桐叶渐渐模糊,
耳边的鸟鸣声也变得遥远。他想喊人,喉咙却像被堵住,只能发出微弱的“嗬嗬”声。
意识模糊间,他仿佛看到曹婕站在不远处的梧桐树下,穿着那件他最喜欢的碎花裙,
笑着朝他招手:“老头子,慢点走,别摔着。
熟悉的画面——曹婕煮面的背影、课堂上学生们专注的笑脸、孙子第一次喊“爷爷”的模样,
突然如被揉碎的纸片,散得无影无踪。第二章:迷途之痛不知过了多久,
老孙在一阵刺眼的白光中醒来。白色的天花板晃得他眼睛生疼,鼻尖萦绕着消毒水的味道,
耳边是仪器“滴滴”的响声。“爸!您终于醒了!”一只温暖的手握住他的手腕,
老孙缓缓转头,看到一个穿着灰色衬衫的中年男人,眼眶通红,头发里夹杂着几根白发。
旁边站着个穿粉色连衣裙的女人,正用纸巾擦眼泪,脸上满是担忧。“你们……是谁啊?
”老孙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木头。“爸,我是婷婷啊,您不记得我了吗?这是明宇哥,
我们是您的孩子啊!您去年还去我家吃了年夜饭,当时您还夸我做的鱼好吃,您忘了?
”女人哽咽着说。“孩子?年夜饭?鱼?”老孙皱着眉头,努力在脑海中搜寻这些词语,
可脑子里空空的,像被清空的硬盘。他只觉得眼前的两个人很陌生,陌生得让他心慌,
下意识地想把手抽回来。这时,一个穿白大褂的医生走过来,轻轻拍了拍中年男人的肩膀,
俯身对老孙说:“大爷,您别着急,先放松。您还记得自己叫什么名字吗?
还记得您以前是做什么的吗?”老孙张了张嘴,想说出自己的名字,可话到嘴边,
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他摇了摇头,眼里满是迷茫,像个迷路的孩子。医生叹了口气,
对中年男人和女人说:“患者头部受到剧烈撞击,大脑颞叶记忆区受损严重,
现在出现了严重的逆行性遗忘。不仅记不起家人,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可能混淆。
后续恢复情况很难说,大概率需要长期有人照顾。你们要有心理准备。”老孙躺在病床上,
听着医生的话,心里涌起一阵莫名的恐慌。他看着周围陌生的白色墙壁、闪烁的仪器灯光,
突然觉得自己像被抛弃在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曾经那个能轻松解出复杂力学题、能记住几十名学生名字的自己,
好像被永远留在了某个看不见的地方。出院后,老孙被儿子孙明接回了市区的家。
孙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每天早出晚归,只能请护工刘阿姨白天来照顾父亲。
可老孙的记忆障碍比医生预想的更严重。早上刚吃过早饭,
转眼就问“怎么还不做饭”;刘阿姨来了半个月,他每次见都要问“你是谁,
来我家做什么”;有一次趁刘阿姨收拾厨房,他竟然打开门走出小区,沿着马路一直走,
直到交警发现他找不到家,联系上孙明才把人接回来。那天晚上,孙明坐在客厅的沙发上,
看着父亲在卧室里来回踱步,嘴里念叨着“找曹婕”,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
妻子彭熙端来一杯热水,轻声说:“明宇,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咱们得找更好的治疗方案。
爸以前多要强啊,现在连家门都认不出,他心里肯定比谁都难受。”孙明点了点头,
打开电脑,在搜索栏里输入“老年记忆障碍治疗”,屏幕上跳出密密麻麻的信息,
可大多是“康复训练”“药物缓解”之类的常规方法,根本没有能根治的方案。
他翻了一夜的医学论文,直到天快亮时,
一篇标题为《脑机接口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的文章吸引了他的注意。
文章里提到,通过植入式或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能捕捉大脑微弱的神经信号,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