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按照宫规,新任世子需单独觐见国后,聆听教诲。
木云璟身着庄重的世子朝服,来到国后所居的“坤宁宫”。
宫殿内熏香袅袅,气氛宁静祥和。
禾菀并未身着繁复宫装,只穿了一身简单的常服,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中捧着一卷兽皮古籍,旁边趴伏着一只通体雪白、额生独角的小兽,正眯着眼打盹,那是她的灵宠之一——望月犀。
“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木云璟恭敬行礼。
禾菀放下书卷,慈爱地招招手:“璟儿来了,快过来坐。”
她屏退了左右宫人,只留祖孙二人在殿内。
木云璟依言上前,在禾菀下首的绣墩上坐下。
近距离看,皇祖母的面容温婉,眼神却透着历经岁月的通透与智慧。
“昨日累坏了吧?”
禾菀拉过她的手,轻轻拍了拍,触手依旧有些凉,“瞧你这手,冰凉冰凉的。
可是心里有事,睡得不安稳?”
温和的话语,关切的眼神,瞬间击中了木云璟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在威严的皇祖父和期待甚高的父母面前,她必须维持世子的体面与坚强。
唯有在这位看似不问世事、实则洞察人心的皇祖母面前,她才能稍稍卸下心防。
她眼圈微红,低下头,轻声道:“皇祖母……孙儿……孙儿只是觉得,自己德才浅薄,恐难当大任。
昨日宴上,云瑶她……傻孩子。”
禾菀打断她,语气温柔却带着力量,“抬起头来,看着皇祖母。”
木云璟抬起头,对上那双清澈而包容的眼睛。
“你可知道,为何你皇祖父与父王,最终会选择你为世子,而非天赋更为耀眼的云瑶?”
禾菀缓缓道。
木云璟茫然地摇头。
禾菀微笑道:“治国,不同于修行。
修行可勇猛精进,一剑破万法。
但治国,需要的不仅仅是力量,更是平衡、耐心、包容与智慧。
云瑶那孩子,是天生的将才,是帝国的利剑,锋芒毕露,可斩外敌。
但你,”她目光柔和地看着木云璟,“你是一块温润的玉石,或许没有利剑的锋芒,却能以其坚韧与柔和,凝聚人心,调和鼎鼐。”
她指了指窗外庭院中一棵巨大的梧桐树:“你看那梧桐,它不像旁边的青松那般挺拔傲雪,也不像远处的灵竹那般节节攀升。
它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枝叶舒展,为凤凰提供栖身之所,也为下方的花草遮风挡雨。
它的价值,就在于其本身的厚重与包容。”
木云璟怔怔地听着,皇祖母的话,与昨日那神秘散修夜茗所言,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昨日宴上应对蜀国公一系的刁难,不就做得很好吗?”
禾菀继续道,“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既维护了妹妹,也守住了自己的立场。
这便是你的长处。
若换做云瑶,恐怕当场就要拔剑相向了,虽痛快,却于大事无益。”
“可是……孙儿处理政务,总觉吃力,远不如云瑶在修行上那般得心应手。”
木云璟说出心中最大的顾虑。
“那是因为你还未找到自己的‘道’。”
禾菀语气笃定,“驭兽师驯服灵兽,亦非全靠强力压制,需了解其习性,与之沟通,建立信任。
治国亦然。
你不必强求自己像历朝历代先王那般算无遗策,你可以用你的方式,去倾听,去理解,去凝聚。
你的仁心、你的细腻、你的坚韧,这些都是无比珍贵的力量。”
她顿了顿,目光望向远方,带着一丝追忆:“你皇祖父年轻时,也曾醉心丹道,不喜俗务。
但坐上这个位置后,他找到了将药修之‘生’意,融入治国之道的方法。
云国在他的治理下,丹道繁荣,民生安乐,这便是他的道。”
“我的……道?”
木云璟喃喃自语。
“不错。”
禾菀收回目光,郑重地看着她,“找到它。
或许它不在经世致用的典籍里,而在你喜欢的音律中,在你对一草一木的感悟里,在你与身边人的每一次真诚交往中。
记住,真正的强大,不是活成别人的样子,而是极致地发挥你自己的天赋。”
这番话,如同拨云见日,让木云璟多日来积压在心头的阴霾消散了大半。
她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一线指引的光。
“孙儿……明白了。”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眼中重新焕发出神采,“谢皇祖母教诲!”
禾菀欣慰地笑了:“好孩子。
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皇祖母这里,永远是你可以停靠、倾诉的港湾。
去吧,按照你的本心去做。
朝堂上的风波,有皇祖母和你皇祖父在,还翻不了天。”
从坤宁宫出来,木云璟感觉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阳光洒在身上,带着暖意。
她抬头看了看那棵巨大的梧桐树,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她致意。
她不再去纠结与妹妹的比较,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所擅长的一切,与“世子”的责任结合起来。
回到璟宫,她并未立刻处理堆积的公文,而是走到了书房一角,那里摆放着她的古琴。
她伸出手,轻轻抚过琴弦。
“音律……可通人心,可安神魂。
那么,是否亦可……理气运,抚平纷争?”
一个模糊的念头在她心中萌芽。
就在这时,侍女通报:“世子殿下,明王府王妃携云瑞郡主、云珺世子前来道贺。”
木云璟收敛心神,整理了一下衣冠:“快请。”
片刻后,明王妃杨秀秀——一位气质温婉、毫无修为的凡人女子,带着一女一子走了进来。
长女木云瑞,身姿挺拔,眉宇间己有几分英气,背负一柄造型古朴的长刀,气息沉凝,己是元婴中期的刀修!
次子木云珺,则是一位翩翩少年郎,气质温雅,手持一支玉笛,修为是元婴初期的音修。
“侄女见过王婶。”
木云璟率先行礼。
虽然她己是世子,但对这位命运多舛、性格坚韧的王婶十分敬重。
杨秀秀连忙侧身避过,微笑道:“世子殿下折煞吾了。
今日特带云瑞、云珺来给殿下道贺。”
她态度不卑不亢,带着长者的温和。
木云瑞抱拳,声音洪亮:“云瑞恭喜璟妹妹!”
木云珺则优雅地行了一礼:“云珺恭喜世子妹妹。”
木云璟看着他们,心中感慨。
明王一脉因为当年大皇子木天之事,一度沉寂,但如今,木云瑞和木云珺却凭借自身努力,在年轻一代中脱颖而出,尤其是木云瑞,刀法凌厉,战力惊人,是皇室子弟中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
“云瑞堂姐的刀法越发精湛了,昨日虽未下场,想必收获不小。
云珺堂兄的音修之道,我亦是向往己久,日后还要多多请教。”
木云璟真诚地说道。
木云珺闻言,眼睛微亮:“世子妹妹过誉了。
妹妹昨日一曲《云水吟》,意境高远,云珺受益匪浅,正想与世子探讨。”
木云璟心中一动,邀请木云珺入座详谈。
杨秀秀与木云瑞则在一旁微笑看着。
与木云珺的交流让木云璟感到十分投契。
两人在音律上各有见解,木云珺擅长以音律引动天地灵气,攻防一体;而木云璟则更注重音律本身的情感表达与心神滋养。
他们发现,彼此的道路虽不同,却可互相印证。
“音修之道,或许并非小道。”
木云珺认真地说道,“上古有言,大音希声。
若能领悟音律之本源,未必不能触及天地法则。”
这句话,再次坚定了木云璟寻找自身道路的决心。
送走明王府一行人后,木云璟坐在书案前,摊开一份关于边境灵矿分配的奏折。
以往看到这些繁杂的利益纠葛,她总会感到头痛。
但今天,她回想起皇祖母的话,回想起与木云珺的交流,心境己然不同。
她没有急于做出判断,而是提笔,开始细细梳理各方诉求、利益关联,尝试着从更宏观、更平衡的角度去思考。
她不知道的是,在她专注于政务时,一道无形的、微弱的气运之力,似乎正随着她心境的转变,悄然在她周身汇聚,虽然稀薄,却带着一种中正平和的勃勃生机。
深宫内的这一次祖孙谈心,如同一场甘霖,滋润了木云璟近乎干涸的心田,为她拨开了前路的迷雾。
(第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