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其它小说 > 水浒传追击方腊

水浒传追击方腊

二十四楼明月夜 著

其它小说连载

《水浒传追击方腊》是网络作者“二十四楼明月夜”创作的其它小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武松张详情概述:暮春时高唐县城南的“迎客来”酒馆总比别处热闹檐下酒旗被晚风撩得翻红底黑字的“酒”字晕着陈年酒倒添了几分烟火大堂里二十多张方桌挤得满满当划拳声、谈笑声混着酱肉的香气飘满屋连墙角趴着的黄狗都眯着一副醉醺醺的模靠里侧的雅座一个穿皂色捕快服的汉子正独自酌他约莫十七八面容清下颌线绷得紧左手搭在桌指节泛着淡青——那是常年握刀练出的薄此人便是高唐县...

主角:武松,张净   更新:2025-10-12 10:28:4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暮春时节,高唐县城南的“迎客来”酒馆总比别处热闹些。

檐下酒旗被晚风撩得翻飞,红底黑字的“酒”字晕着陈年酒渍,倒添了几分烟火气。

大堂里二十多张方桌挤得满满当当,划拳声、谈笑声混着酱肉的香气飘满屋子,连墙角趴着的黄狗都眯着眼,一副醉醺醺的模样。

靠里侧的雅座旁,一个穿皂色捕快服的汉子正独自酌酒。

他约莫十七八岁,面容清俊,下颌线绷得紧实,左手搭在桌沿,指节泛着淡青——那是常年握刀练出的薄茧。

此人便是高唐县有名的捕头张净,人送绰号“追命猫”。

绰号追命猫,倒不是因为他多狠厉,而是只要被他盯上的罪犯,哪怕是逃到天涯海角都会被他抓回来。

记得有这么一个传说,在他刚当上捕快的那年,当时为了追一个连环杀人案的凶手,足足追了对方上百里,非不可将对方捉拿归案。

经此一役,张净追命猫的名头就彻底打响了,县太爷也念及张净的本事和能耐,将他提拔为捕头。

“张捕头!张捕头!”

一阵急促的呼喊声传来,一道身影突然撞开酒馆竹帘,带进来一阵尘土。

门口站着个穿青色差服的少年,十五六岁年纪,额角挂着汗珠,胸口起伏得像揣了只兔子。

他目光扫过满座客人,一眼就锁定了雅座旁的张净,拔腿就往这边跑,鞋底子在青石板上磕出“噔噔”的响。

“咋了?慌慌张张的。”

张净抬眼,将酒盏轻轻放在桌上。

他认得这少年是县衙门房的儿子刘小五,平日只负责递个文书,从没这样急过。

刘小五扶着桌沿喘了好一会儿,才憋出话来:“县、县太爷在县衙等着您呢!说有天大的急事,让您立马过去,晚了都不行!”

张净皱了皱眉,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

他当捕快八年多,县太爷王文彬素来沉稳,从没这样急着找过他。

他随手摸出几枚铜钱拍在桌上,起身时动作利落,皂衣下摆扫过凳腿,带起一阵风。

“走,去看看。”

出了酒馆,暮色已经漫了下来。

街边的布庄正收幌子,点心铺的伙计端着刚出炉的芝麻饼吆喝,几个孩童举着糖人追跑,笑声脆生生的。

张净跟在刘小五身后,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有些恍惚。

他其实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前世的他叫张景,是二十一世纪一所大学的历史系研究生,主攻宋代史。

十八年前,他在图书馆查《宋会要辑稿》时,不知怎的眼前一黑,再醒来就躺在高唐县一间破庙里,成了刚没了爹的三岁孩子张净。

作为一个开局就死了爹的穿越者,他的开局不可谓不惨,不过好在,作为成年人的思维,也让他很快找到了一条生路。

在他三岁的时候,找到了一个当地退休了,却没找到婆娘的的老捕快,跪在他的面前,说是想给他养老送终,求他教给自己本事。

也许是自己诚心打动了老捕快,也可能是老捕快本身就心善,看到年幼的张净就想到了自己,于是收下了他。

此后的十多年里,张净就在老捕快的照拂下过活着,白天学习老捕快的武功,晚上学习各种查案、追踪等技巧。

也得益于两世为人的经验,张净学这些东西的时候,可谓是一事通百事通,但凡老捕快所教的东西,几乎只要是示范过一遍,张净就能马上模仿并加以实战。

直到他十岁那年,从老捕快的手中接过了捕快的伙计,成为本县,甚至是整个大宋最年轻的捕快。

一个月后的连环杀人案,十岁捕快拼死抓回连环杀人犯,“追命猫”的绰号瞬间就传遍了周边州县。

可他一直没弄明白,自己到底穿到了哪个时期的宋朝。

这里的地名、官制都和史书对得上,却从没听过什么历史名人,也没发生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只当是个平行时空的宋朝,日子也就这么过着。

“张捕头,到了!”

刘小五的声音拉回了张净的思绪。

县衙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两侧衙役握着水火棍站得笔直,见了张净,都恭恭敬敬地喊了声“张捕头”。

穿过前院,二进院东侧的“慎思堂”就是县太爷的书房,门口挂着的匾额在暮色里泛着微光。

“进来吧。”

书房里传来王文彬温和的声音。

张净推门进去,只见书案后坐着个穿青色官袍的中年男人,面容儒雅,鬓角有些许白发,正是县太爷王文彬。

案上堆着厚厚一摞卷宗,旁边放着个空了的茶盏,显然已经等了许久。

“属下见过县太爷。”张净拱手行礼。

王文彬连忙起身,指着书案旁的椅子:“快坐,刚让下人沏了茶,你尝尝。”

待张净坐下,他才叹了口气,拿起案上的卷宗,眉头拧成了疙瘩。

“张净啊,你在高唐县这一年多,咱们县的治安好了太多。”

“前阵子去州府述职,知府大人还特意夸咱们,说这是博州治下最太平的县城。”

张净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这是太爷治理有方,百姓安分度日,才少了事端。”

这话也不算是客套——王文彬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官,减免赋税、修桥铺路,高唐县的百姓提起他,没一个不称赞的。

可王文彬却摇了摇头,将卷宗推到张净面前:“可这半个月,情况不对了。”

“你看,城西刘员外家,北关王掌柜家,甚至前天夜里,连县衙库房都被人闯了——虽说没丢什么要紧东西,但备用官印不见了!”

张净的手猛地一顿,茶水溅出几滴在衣襟上。

县衙库房有四个衙役轮班看守,戒备不算松懈,能在衙役眼皮子底下偷东西,这盗匪的本事可不一般。

轻轻抿了口茶,缓了缓心中的情绪,这才将茶碗放下,开口道:“事情如此严重,太爷怎么之前都不和我说一下。”

王文彬闻言,轻声一笑:“你追命猫可是我手底下的一张王牌,哪能事事都麻烦你呢?

“所有,我之前只以为是寻常小贼,就让捕快们查了三天,谁知一点线索都没有。

说到这里,王文彬揉了揉眉心,语气里满是疲惫。

“后来派人去邻县打听,才知道最近茌平、博平也出了不少盗窃案,作案手法一模一样。”

“邻县的捕头说,这盗匪姓时,名迁,人称‘鼓上蚤’,最会飞檐走壁,偷东西来无影去无踪,好几个州县都在抓他,却连他的影子都没摸着。”

“鼓上蚤时迁”

这五个字像一道惊雷,狠狠砸在张净的脑子里。

他只觉得头皮发麻,心脏“咚咚”地跳得厉害,手里的茶盏差点摔在桌上。

时迁?鼓上蚤时迁?那不是《水浒传》里的人物吗?传说那个能在鼓上跳舞不发出声响,后来上了梁山的神偷!

张净的目光扫过案上的“高唐县”印信,脑子里瞬间炸开了锅。

水浒里也有高唐县!是柴进的叔叔柴皇城被高廉欺负的地方,后来宋江带着梁山好汉打高唐州,杀了高廉……

可眼前的县太爷是王文彬,不是贪官高廉,情节怎么对不上?难道自己不是穿到了真实的宋朝,而是穿到了《水浒传》的世界?

“张净?张净你怎么了?”

王文彬见他脸色发白,连忙问道,“是不是觉得这案子太难办?”

张净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不管是不是水浒世界,他现在是高唐县的捕快,捉拿盗匪是本分。

而且他知道时迁的底细——时迁虽然狡猾,但有个毛病,偷了贵重东西不会立刻离开,总喜欢在附近逗留几天,找下一个目标。

以自己这八年来的抓捕经验,以及自己这些年的苦练,未必不能抓到时迁。

更重要的是,如果这里真的是水浒世界,后面还会有宋江打高唐州,梁山好汉闹得鸡犬不宁。

要是能抓住时迁,或许能改变些什么,至少能试着护住高唐县的百姓。

“太爷放心。”

张净站起身,拱手行礼,眼神里满是坚定,

“属下愿意接下这案子,三日之内,必定找到时迁的踪迹,把他捉拿归案,取回备用官印。”

王文彬脸上顿时露出喜色,连忙道:“好!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需要什么人手、物资,你尽管开口,县衙一定全力支持。”

“人手不用多,人多了容易打草惊蛇。”

张净想了想,“属下只要之前特制的追踪粉和那副精铁手铐就行。”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