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两袖清风i人版的新书

第2章 通州码头的新机遇

发表时间: 2025-10-13
次日清晨,运河上的薄雾还未散尽,林辰就被甲板上的动静吵醒。

他披了件短褂走出船舱,只见晒谷的竹席在船板上铺了满满一层,金黄的米粒沾着露水,在晨光里泛着细碎的光。

“二少爷,您看!”

昨天那个叫王三的短褂汉子捧着一把米粒跑过来,脸上满是惊喜,“这米晒透了之后,霉味全散了,跟好米没两样!”

林辰接过米粒捻了捻,颗粒饱满,确实恢复了大半。

他望向不远处的林建业,父亲正蹲在竹席旁,翻捡着米粒的手不住颤抖,眼里是难掩的激动。

“辰儿,你这法子真神了!”

林建业站起身,声音里带着后怕,“要是这几十袋米全毁了,咱们林家在通州的粮行怕是都要折进去。”

伙计们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夸赞。

先前有人觉得林辰不过是个娇生惯养的二少爷,此刻看向他的眼神里却多了几分敬畏。

林辰笑着摆摆手,目光却飘向了运河上游 —— 远处水面上,一艘冒着黑烟的铁船正破浪而来,烟囱里的黑烟在蓝天下格外扎眼。

“那是…… 洋人的火轮船?”

王三失声叫道,语气里满是忌惮。

周围的伙计也都停了嘴,盯着那艘铁船,眼神复杂。

林辰点点头,心里泛起一阵紧迫感。

火轮船的速度至少是漕运木船的三倍,而且不受风向水流影响,再过几年,漕运怕是真要被海运和铁路挤垮了。

他正想着,林建业也注意到了火轮船,眉头拧成了疙瘩:“这洋人的船越来越多了,上个月我在天津卫见过,拉货比咱们快多了。”

“爹,这就是咱们要改的原因。”

林辰趁机开口,“这次漕米能救回来,只是暂时的。

要是不换更快的船,不改良运货的法子,再过两年,没人会找咱们运粮了。”

林建业叹了口气,没接话。

他活了大半辈子都靠漕运吃饭,要他扔掉老本行,心里总有些舍不得。

漕船行到晌午,终于抵达通州码头。

码头上人声鼎沸,挑夫、船家、官差挤在一起,各色旗帜在风中招展。

林辰跟着林建业下了船,刚走到粮行交接处,就见一个穿着青色官服的人迎了上来,是负责收粮的九品官刘主簿。

“林老板,这次的粮可来晚了三天啊。”

刘主簿斜着眼睛,手指在算盘上拨得噼啪响,“按规矩,晚一天要扣一成运费,三天就是三成。”

林建业脸色一变,连忙掏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递过去:“刘主簿,这不是路上遇到点风浪嘛,通融一下。”

刘主簿掂了掂钱袋,脸色稍缓,可目光扫过运粮的伙计时,突然停住了:“等等,这米怎么看着不太对?”

他快步走到粮袋旁,伸手摸了摸袋口的米粒,眉头又皱了起来,“这米怎么潮乎乎的?

不会是掺了坏米吧?”

周围的官差立刻围了上来,眼神不善。

林建业心里一慌,正要解释,林辰却上前一步,笑着说:“刘主簿误会了。

这米只是路上沾了点露水,我们己经晾晒过了,您要是不信,咱们现在就开袋验粮。”

他说着,示意王三搬来一袋米,“哗啦” 一声倒在竹筐里。

金黄的米粒滚出来,颗粒分明,半点霉味都没有。

林辰拿起几粒递到刘主簿面前:“您尝尝,这米比市面上的新米还香。”

刘主簿接过米粒嚼了嚼,脸上的怀疑渐渐散去。

他没想到林家真能把受潮的米救回来,心里也多了几分佩服。

“行,看在林老板的面子上,这次就不扣运费了。”

刘主簿收起钱袋,挥了挥手,“赶紧卸粮吧。”

林建业松了口气,感激地看了林辰一眼。

卸完粮后,父子俩坐在粮行的茶馆里歇脚。

林辰喝了口茶,忽然想起什么,问道:“爹,咱们粮行除了运漕米,还运别的吗?”

“偶尔帮洋行运点布匹,不过不多。”

林建业答道,“那些洋行都喜欢用火轮船,说咱们的船太慢。”

林辰眼睛一亮:“洋行?

他们运的布匹是从哪里来的?

有没有运机器或者零件?”

“好像是从上海或者广州来的,机器倒是没见过。”

林建业疑惑地看着他,“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想找洋行谈谈。”

林辰放下茶杯,眼神坚定,“他们有快船,咱们有码头和人脉。

要是能合作,他们负责运货,咱们负责在通州和京城的分销,说不定能做一笔大生意。”

林建业愣住了,他从没想过要和洋人合作。

可看着儿子自信的眼神,又想起这次漕米危机是儿子解决的,他犹豫了。

通州的风从茶馆窗外吹进来,带着码头的喧嚣和远处火轮船的汽笛声,林辰知道,这一步要是走对了,林家的生意就能迈出漕运的圈子,真正抓住 1900 年的时代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