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其它小说 > 抗战从旅长开始

抗战从旅长开始

土豆大战红薯 著

其它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土豆大战红薯”的其它小《抗战从旅长开始》作品已完主人公:刘少钦王二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民国二十六八月十沪宁铁路的铁轨在烈日下泛着烫眼的白蒸汽火车头喷出的浓黑煤烟卷着煤落在第88师36旅士兵的灰布军装留下星星点点的污刘少钦站在第二节车厢的门左手扶着车厢壁上的铁把右手捏着一份折叠整齐的电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纸面——那是军政部凌晨发来的急只有八个字:“即率部开赴淞参”风裹着铁轨摩擦的尖锐声响吹过掀动他肩上的少将肩肩章是镀镍边缘磨得...

主角:刘少钦,王二柱   更新:2025-10-14 12:42:1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三。

沪宁铁路的铁轨在烈日下泛着烫眼的白光,蒸汽火车头喷出的浓黑煤烟卷着煤灰,落在第88师36旅士兵的灰布军装上,留下星星点点的污痕。

刘少钦站在第二节车厢的门口,左手扶着车厢壁上的铁把手,右手捏着一份折叠整齐的电报,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纸面——那是军政部凌晨发来的急电,只有八个字:“即率部开赴淞沪,参战。”

风裹着铁轨摩擦的尖锐声响吹过来,掀动他肩上的少将肩章。

肩章是镀镍的,边缘磨得有些发亮,衬着藏青色的将官呢制服,显出几分精锐之气。

他今年三十岁,比同阶将领年轻近五岁,鼻梁高挺,下颌线绷得紧实,唯有眼底淡淡的红血丝,暴露了连夜部署部队的疲惫。

“旅长,各团清点完毕,全旅五千二百人,无一缺额。”

参谋赵志远快步走过来,军靴踩在摇晃的车厢地板上,发出“噔噔”的轻响。

他手里攥着个牛皮笔记本,页角卷了边,“武器装备也查过了,毛瑟98k步枪三千八百支,子弹人均六十发;MG08重机枪西十六挺,每挺配弹两千发;PaK35/36反坦克炮十二门,炮弹每门三十发;还有十二辆一号坦克,油料和弹药都满着,全旅就等您一句话了。”

刘少钦点点头,目光越过赵志远,落在车厢里端坐的士兵身上。

士兵们大多二十岁上下,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有的靠在车厢壁上打盹,手里还攥着半个没吃完的麦饼;有的则低着头,用布擦着手里的步枪,枪身的烤蓝在昏暗的车厢里泛着冷光。

靠车门的位置,机枪手王二柱正把MG08的枪管抱在怀里,像抱着什么宝贝,他是江苏盐城人,三个月前刚娶了媳妇,出发前还跟战友炫耀过媳妇绣的鸳鸯帕子。

“告诉各团,火车到南翔站就停,下车后按建制集结,步行往蕴藻浜方向走。”

刘少钦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让通讯兵跟师部保持联络,问问蕴藻浜南岸的阵地情况,还有日军的动向——特别是第3师团,他们是名古屋来的老牌师团,步炮协同打得硬,不能掉以轻心。”

“是!”

赵志远敬了个礼,转身要走,又被刘少钦叫住。

“还有,”刘少钦指了指车厢里的士兵,“让炊事班多烧点开水,下车后给弟兄们分了。

天热,别还没到前线就先中暑。”

赵志远愣了一下,随即应道:“明白!”

火车继续向前飞驰,窗外的景色渐渐变了。

起初还是成片的稻田,稻穗沉甸甸的,泛着金黄;后来稻田变成了低矮的厂房,烟囱里冒出的黑烟与火车的煤烟交织在一起,空气里多了股机器油的味道;再往前,就能看到远处天边的橘红色火光,还有隐约传来的炮声,像闷雷一样,滚过天际。

车厢里的气氛渐渐凝重起来。

打盹的士兵醒了,擦枪的士兵停下了动作,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窗外那片越来越近的火光。

王二柱把MG08的枪管抱得更紧了,喉结动了动,低声对身边的副射手说:“老张,你说咱这一去,还能活着回来不?”

副射手老张是个老兵,打过长城抗战,脸上有一道子弹擦过的疤。

他拍了拍王二柱的肩膀,声音沙哑:“怕啥?

咱手里的家伙是德国造的,旅长是黄埔西期的硬茬,只要跟着旅长,咱就能多杀几个鬼子。

等把鬼子赶出去了,你还能回去跟你媳妇过日子。”

王二柱点点头,没再说话,只是把脸贴在冰冷的枪管上,仿佛能从那金属的凉意里,找到一点安心的感觉。

刘少钦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他知道,这些士兵大多是第一次上战场,恐惧是难免的。

但他不能露怯,他是旅长,是这五千二百人的主心骨,他的一举一动,都牵着全旅的士气。

他走到车厢中部,踩在一个木箱上,清了清嗓子。

士兵们立刻安静下来,齐刷刷地看向他。

“弟兄们,”刘少钦的声音透过车厢,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前面就是上海,鬼子己经占了咱们的租界,炸了咱们的工厂,杀了咱们的同胞。

军政部让咱们来,就是要把鬼子赶出去,把咱们的土地夺回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脸:“我知道,你们中间有人怕,怕打仗,怕死人。

但我告诉你们,咱们身后就是南京,就是咱们的家。

要是咱们不在这里挡住鬼子,鬼子就会顺着铁路往下打,打到南京,打到你们的家乡,杀你们的父母,抢你们的媳妇!”

“所以,咱们不能退!”

刘少钦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股决绝,“咱们是委员长的嫡系,是德械师的精锐,咱们的枪比鬼子的好,咱们的人比鬼子的强!

只要咱们守住蕴藻浜,就能为后续部队争取时间,就能保住上海,保住南京!”

“杀鬼子!

保家乡!”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紧接着,整个车厢都沸腾起来。

“杀鬼子!

保家乡!”

“杀鬼子!

保家乡!”

喊声震得车厢壁都在颤,连火车头的煤烟似乎都被这股气势冲散了几分。

刘少钦看着眼前的景象,眼底的红血丝似乎淡了些,他抬手往下按了按,车厢里立刻又安静下来。

“好!”

刘少钦点点头,“我刘少钦在这里立个规矩,只要我还活着,就绝不会让弟兄们白白牺牲。

鬼子要打,咱们就跟他们打!

子弹打完了,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拳头!

总之,有我刘少钦在,就有36旅在,就有蕴藻浜的阵地在!”

说完,他从木箱上跳下来,刚要走回车门,就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尖锐的呼啸声。

那声音越来越近,带着一种让人头皮发麻的穿透力。

“防空警报!”

赵志远脸色一变,大喊道,“所有人卧倒!

快卧倒!”

士兵们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整个火车猛地一震,车厢里的灯瞬间熄灭,煤烟和尘土从车顶的缝隙里灌进来,呛得人喘不过气。

刘少钦被震得撞到车厢壁上,后背传来一阵剧痛,他咬着牙,挣扎着爬起来,大喊道:“都没事吧?

有没有人受伤?”

黑暗里传来几声呻吟,还有士兵的呼喊:“旅长,我没事!”

“我的腿被砸了!”

“老张,老张你怎么样?”

刘少钦摸出腰间的手电筒,打开开关,一道光柱刺破黑暗。

他顺着光柱看去,只见车厢尾部的铁皮被炸开了一个大洞,碎铁屑散落在地板上,几个士兵倒在地上,其中一个正是王二柱的副射手老张,他的胸口插着一块碎铁皮,鲜血正从伤口里汩汩流出。

王二柱跪在老张身边,双手捂着他的伤口,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老张,老张你别死啊!

你还没看到我媳妇呢,你还没跟我一起杀鬼子呢!”

老张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只吐出一口血沫。

他抬起手,指了指远处的火光,又指了指王二柱怀里的MG08,最后头一歪,手垂了下去。

王二柱的哭声更大了,像一头受伤的野兽。

车厢里一片寂静,只有他的哭声和远处不断传来的炮声。

刘少钦走过去,蹲在老张身边,轻轻合上他的眼睛。

他的手指碰到老张冰冷的脸颊,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疼。

这是36旅开赴淞沪以来,牺牲的第一个士兵,但他知道,这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把老张的尸体抬到车厢外面,找个地方埋了,立个碑。”

刘少钦的声音很沉,“告诉炊事班,多煮点饭,等会儿让弟兄们吃饱了,咱们步行去蕴藻浜。”

“是,旅长。”

赵志远点点头,转身去安排。

刘少钦站起身,走到车厢尾部的大洞前,手电筒的光柱照向外面。

只见远处的天空被炮火染成了暗红色,一朵朵黑色的烟柱从地面升起,像一个个狰狞的怪兽。

铁轨旁边的农田里,几个农民正抱着农具,惊慌失措地往远处跑,还有几间农房己经被炸毁,只剩下断壁残垣。

他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除了煤烟味,还多了一股淡淡的血腥味。

他知道,淞沪会战的第一枪,己经在他的身边打响了。

而他和他的36旅,己经没有退路了。

火车在南翔站停了下来,士兵们抬着老张的尸体,沿着铁轨旁的小路往前走。

太阳己经偏西,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道黑色的伤疤,刻在上海的土地上。

刘少钦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手里握着那把德国造的毛瑟手枪,枪身的温度随着他的体温慢慢升高。

远处的炮声越来越近,隐约还能听到机枪的“哒哒”声。

他抬头看向蕴藻浜的方向,那里的天空己经被硝烟完全笼罩,像一块沉重的黑布,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旅长,前面就是蕴藻浜南岸了,师部的人己经在那里等咱们了。”

赵志远快步走过来,指着前面的一片树林说。

刘少钦点点头,加快了脚步。

他知道,接下来的战斗,会比刚才的空袭残酷百倍。

但他没有退缩,他的身后,是五千一百九十九名士兵,是整个上海,是整个国家。

他必须守住这里,哪怕付出一切代价。

树林里传来一阵脚步声,几个穿着同款式藏青色将官呢制服的人走了过来,为首的是第88师的参谋长。

他看到刘少钦,快步迎上来,敬了个礼:“刘旅长,你们可算来了!

师座让我在这里等你们,蕴藻浜南岸的阵地己经准备好了,就等你们接防了。”

“鬼子的情况怎么样?”

刘少钦问道。

“不太好。”

参谋长皱了皱眉,“日军第3师团第6联队己经到了蕴藻浜北岸,今天下午己经发起了两次进攻,友邻部队伤亡不小,阵地丢了一半。

师座让你们接防后,立刻组织反击,把丢了的阵地夺回来。”

刘少钦点点头,目光投向树林后面的阵地。

只见那里挖着密密麻麻的战壕,战壕里站着几个疲惫的士兵,正拿着步枪警惕地看着北岸的方向。

远处的蕴藻浜河面上,漂浮着几具尸体,有中国士兵的,也有日军的,河水被染成了暗红色。

“知道了。”

刘少钦说,“让我的部队先进入阵地,熟悉地形,半小时后,我亲自组织反击。”

“好!”

参谋长点点头,“我这就去告诉师座。”

刘少钦转身对赵志远说:“让各团团长来我这里开会,部署反击任务。

另外,让医疗队做好准备,等会儿战斗打响,肯定有不少伤员。”

“是!”

赵志远应道,转身去传达命令。

刘少钦走到战壕边,纵身跳了下去。

战壕里的泥土很湿,踩在脚下软软的,还带着一股泥土和血腥混合的味道。

他走到一个士兵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辛苦了,接下来交给我们吧。”

那士兵抬起头,脸上满是疲惫,却还是敬了个礼:“旅长好!

你们来了就好,鬼子太凶了,我们快顶不住了。”

刘少钦点点头,看向北岸的方向。

只见那里的日军阵地前,插着一面太阳旗,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刺眼。

他握紧了手里的毛瑟手枪,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半小时后,36旅的各团团长都到了刘少钦身边。

刘少钦蹲在战壕里,用树枝在地上画着阵地的地图:“一团从正面发起进攻,吸引日军的火力;二团从侧翼迂回,绕到日军阵地的后面,切断他们的退路;三团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一团和二团;坦克连负责掩护步兵进攻,用坦克炮摧毁日军的机枪阵地。”

他顿了顿,看向几个团长:“都明白了吗?”

“明白!”

几个团长齐声应道。

“好!”

刘少钦站起身,“现在,各团回到自己的阵地,十分钟后,发起反击!”

“是!”

团长们敬了个礼,转身离开。

刘少钦站在战壕里,看着士兵们忙碌的身影。

有的士兵在检查步枪,有的在往手榴弹上拧盖子,有的在给坦克装填炮弹。

王二柱抱着MG08重机枪,蹲在战壕的一个射击位上,正调整着枪口的角度,他的脸上还带着泪痕,但眼神却变得异常坚定。

夕阳渐渐落下,天空从暗红色变成了深紫色。

远处的日军阵地传来一阵哨声,紧接着,机枪的“哒哒”声又响了起来,子弹从刘少钦的头顶飞过,“嗖嗖”地钻进战壕后面的泥土里。

刘少钦看了看手表,时间到了。

他深吸一口气,拔出腰间的毛瑟手枪,举过头顶,大喊道:“弟兄们,反击开始!

杀鬼子!”

“杀鬼子!”

战壕里的士兵们立刻站了起来,举着步枪,跟着刘少钦一起冲了出去。

坦克连的十二辆一号坦克也发动起来,“轰隆隆”地向前推进,坦克炮不断向日军阵地开火,炮弹在日军阵地里炸开,掀起一片片尘土和火焰。

日军的机枪响得更凶了,子弹像雨点一样落在中国士兵的身边,有的士兵倒下了,但更多的士兵继续向前冲。

王二柱抱着MG08重机枪,趴在地上,不停地向日军阵地射击,枪口喷出的火焰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刘少钦冲在最前面,手里的毛瑟手枪不断向日军射击。

他看到一个日军士兵举着刺刀向他冲来,他侧身躲开,同时扣动扳机,子弹正中那日军士兵的胸口。

日军士兵倒在地上,鲜血溅到了刘少钦的裤腿上。

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双方在蕴藻浜南岸展开了拉锯战。

中国士兵凭着一股狠劲,不断向日军阵地推进,而日军则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丰富的作战经验,顽强抵抗。

夜色越来越浓,只有炮弹爆炸的火光,偶尔照亮战场的一角,露出满地的尸体和鲜血。

刘少钦不知道自己杀了多少鬼子,也不知道自己的士兵牺牲了多少。

他只知道,他必须往前冲,必须把日军的阵地夺回来。

他的手臂被子弹擦伤了,鲜血顺着手臂流下来,滴在地上,但他没有在意,只是继续举着枪,向前冲。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一阵阵的杀喊声,他知道,那是后续的增援部队。

他们来了,上海有救了,国家有救了。

他握紧了手里的枪,大喊道:“弟兄们,增援部队来了!

再加把劲,把鬼子赶出去!”

士兵们听到他的喊声,士气大振,冲得更猛了。

日军的阵地开始动摇,有的日军士兵开始向后撤退。

刘少钦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知道,这场战斗,他们赢了。

但他也知道,这只是淞沪会战的开始,接下来,还有更残酷的战斗在等着他们。

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上海市区,那里的灯火己经熄灭,只剩下一片黑暗。

但他相信,总有一天,这里会重新亮起灯火,会重新变得繁华。

而他,会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这份繁华。

夜色中,蕴藻浜南岸的枪声还在继续,但胜利的天平,己经开始向中国军队倾斜。

刘少钦站在战场上,任凭风吹着他满是鲜血和尘土的军装,目光坚定地看向远方。

他知道,他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