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言情小说 > 《象牙塔与玻璃城》

《象牙塔与玻璃城》

柿子椒11 著

言情小说连载

小说《《象牙塔与玻璃城》大神“柿子椒11”将苏念晴林知意作为书中的主人全文主要讲述了:本书《《象牙塔与玻璃城》》的主角是林知意,苏念晴,江属于纯爱类出自作家“柿子椒11”之情节紧引人入本站TXT全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1944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18 19:22:01。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象牙塔与玻璃城》

主角:苏念晴,林知意   更新:2025-10-18 21:59:2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四月的A大,图书馆外的樱花正盛,旁边的小路被淡粉色的云霞笼罩。

而图书馆的报告厅里弥漫着紧张的空气。

一场关于“当代青年与文学理想”的论坛正进行到自由提问环节。“所以,

在短视频当道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台下站起来的男生语气带着几分真实的困惑,

也带着几分若有似无的挑衅。这个问题让台上几位资深教授互相谦让地笑了笑,

气氛一时有些微妙的凝滞。就在这时,坐在嘉宾席最边缘的一个年轻人倾身向前,

凑近了话筒。他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袖口随意地挽到小臂,眼神沉静,并没有立刻回答,

反而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你失恋的时候,是愿意看三个小时的搞笑短视频,

还是愿意读一首能精准戳中你心情的与你共情的诗?”报告厅里响起一阵低低的哄笑,

提问的男生摸了摸鼻子,也跟着笑了。“文学,或者说诗歌,

”林知意的声音透过话筒清晰地传遍整个空间,不疾不徐,

“它处理的从来不是‘为什么’的问题,

而是‘是什么’——我们内心的情绪、困惑、爱和怕,它究竟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短视频或许会给你答案,而文学给你一面镜子,让你看清自己。”他没有引经据典,

语言平实得像在聊天,但那份笃定的自信,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台下,

苏念晴原本在低头回工作邮件,此刻也不由得抬起了头。她是被室友拉来的,

对这类略显“空泛”的论坛兴趣不大。可台上那个年轻的面孔——她知道他,

文学院的林知意,学生里少数几个能坐在这类论坛嘉宾席上的人——他的发言,

有种剥去浮华的精准。“说得挺好,”室友凑过来小声说,“不像有些学长,尽掉书袋。

” 苏念晴“嗯”了一声,目光却没能从林知意身上移开。

他正回应另一个关于“文学能否当饭吃”的问题,

脸上带着温和但毫不退让的笑意:“能不能当饭吃,取决于你想吃的是哪碗饭。

如果目标是立刻换取巨大的物质回报,它可能不是最优选。但它能告诉你,

吃饭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这个过程本身可以是有滋味、有温度的。”论坛结束后,

人群缓缓向外流动。苏念晴和室友被人流裹挟着,快到门口时,

她感觉有人轻轻碰了下她的手臂。回头,是林知意。

他不知何时脱离了被几个学生围住的嘉宾席,来到了她身边。“同学,你的笔记本掉了。

”他递过来一个深蓝色的硬壳本子,封面上有个明显的咖啡杯印迹——那是苏念晴的习惯,

思考时总喜欢把杯子放在本子上。“啊,谢谢。”苏念晴有些意外地接过,

注意到他手指修长,指甲修剪得很干净。“经济学院的?

”他看了一眼她怀里抱着的、笔记本下面露出来的宏经教材,很自然地问道。“嗯,苏念晴。

”“林知意。”“我知道。”苏念晴说完,觉得这话可能有点歧义,补充道,

“刚才主持人介绍过。”林知意笑了,不是那种客套的笑,

眼睛微微弯起:“刚才看你在下面用电脑,还以为我们的讨论很无聊。”苏念晴心头一跳,

没想到他站在台上,目光竟能顾及到这么细微的角落。“只是有些工作上的急事。

”她解释道,心里莫名不想被他认为是无趣的人。“理解。

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日常博弈嘛。”他语气轻松,带着点善意的调侃。

两人随着人流走到报告厅外的走廊。午后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进来,

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斑。“你刚才提到的那本《娱乐至死》,

”林知意很自然地延续了话题,“我觉得你的理解可能有点偏差,

尼尔·波兹曼批判的不是娱乐本身,而是一切内容都以娱乐方式呈现的倾向。

这周末图书馆有个相关的读书沙龙,如果你有兴趣……”他没有把话说完,

留下一个开放的邀请,眼神清澈而坦然。苏念晴看着他,周围是嘈杂的人声和脚步声,

但这一刻,她清晰地感觉到某种不同。这个男生身上有一种沉稳的力量,不张扬,

却无法忽视。他不像许多急于表现的文科生那样夸夸其谈,

也不像她身边许多未来的金融精英那样,每一个举动都带着精密的计算。“好啊,

”她听见自己说,“有时间我会去看看。”林知意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只留下一句“那,再联系”,便转身汇入了人流。背影挺拔,步伐稳健。苏念晴站在原地,

心里某个地方,仿佛被投进了一颗小石子,漾开了一圈细微的、从未有过的涟漪。

她忽然觉得,这个略显慵懒的春天下午,或许会因为她刚才那句简单的“好啊”,

而变得有些不一样了。那次相遇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漾开的涟漪久久未平。

他们开始频繁地见面。一起在图书馆占座,他看他的文学理论,她刷她的宏观经济题,

互不打扰,却又在抬头间能感受到对方的存在。偶尔目光相接,会心一笑,

疲惫似乎就消散了大半。他们最喜欢的是学校后门那条小巷子里的麻辣烫。傍晚时分,

小店里总是热气腾腾,充满了食物诱人的香气。他们挤在狭小的座位上,

分享一大碗加了麻酱和辣椒油的热汤,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林知意看着被辣得微微吐舌头的苏念晴,笑着把温水推到她面前。“好吃嘛,

”苏念晴吸着气,眼睛亮晶晶的,“比食堂好吃一百倍。”林知意看着她,

心里被一种饱满的情绪填满。他没什么钱,请不起高级餐厅,买不起昂贵的礼物。

但他会记得她随口提过想看的书,下次见面时,

变魔术一样从书包里掏出来;会在她考试压力大的晚上,陪她在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

说些不着边际的笑话逗她开心。在她二十岁生日那天,林知意送给她的礼物,

是一本手工装订的诗集。封面是他用硬卡纸做的,上面用钢笔仔细地画了樱花和星星的图案。

里面是他亲手抄写的,这一年里他为她写的所有诗。字迹工整,偶尔还有涂改的痕迹,

却更显真挚。“可能……不值什么钱,”他有些忐忑地递过去,“但这里面的每一个字,

都是真的。”苏念晴接过那本沉甸甸的诗集,一页页翻过。那些文字记录着他们的初遇,

他们的漫步,她的笑容,他的心跳。她的指尖轻轻拂过墨迹,眼眶有些发热。

她收到的贵重礼物不是没有,但从未有一件,让她感觉如此珍贵。“这是我收到过,

最好的生日礼物。”她抬起头,看着他的眼睛,无比认真地说。那一刻,周边嘈杂的人声,

窗外黯淡的街景,仿佛都消失了。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彼此,

和这份不掺杂任何物质考量的、纯粹的心意。他们相信,只要有对方在身边,

未来的一切都值得期待,所有的困难都可以携手跨越。毕业前夕,

空气中弥漫着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憧憬。班里组织了散伙饭,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大排档。

啤酒瓶倒了一地,大家高声谈笑,又偶尔抱头痛哭。林知意和苏念晴坐在角落,

手在桌子下紧紧牵着。他们都拿到了本市公司的录用通知,虽然起点都不高,

但充满了并肩奋斗的勇气。喧嚣中,苏念晴喝了不少啤酒,脸颊泛着红晕。

她靠在林知意的肩膀上,看着周围即将各奔东西的同学,忽然生出一种强烈的不安。

她转过头,仰脸看着林知意被灯光照得轮廓分明的侧脸,

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知意,以后……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要像现在这样,

好不好?”林知意心头一暖,收紧了握着她的手,力道很大,仿佛要传递某种坚定的信念。

“好。”他回答得简短而有力,“一定会。”在他们斜后方不远处,另一张桌子旁,

江辰漫不经心地晃着手中的酒杯。他是经院的风云人物,家世好,长相英俊,

身边从不缺追捧者。他的目光越过喧闹的人群,落在苏念晴和她身旁那个清瘦的男生身上,

看着他们依偎的背影,眼神里闪过一丝探究,随即化为一种近乎淡漠的、居高临下的兴趣。

他认得苏念晴,那个漂亮又聪明的学妹。至于她旁边那个人……他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像是在笑,又不像。夜空辽远,星星闪烁,

温柔地覆盖着这座即将送走又一批年轻人的象牙塔。它见证过太多类似的誓言,

也沉默地预知着前方等待着他们的,那片名为“社会”的、广阔而复杂的天地。

毕业像一道无形的分水岭,将“我们”悄然切割成了“我”和“你”。

林知意进入了一家业内颇有名气的文化传媒公司,职位是内容策划。

他怀揣着用文字和创意打动世界的梦想,却发现现实更像是一台不断卡纸的复印机,

重复、琐碎,且常常徒劳无功。他的工位挤在开放式办公室的角落,

对面是永远在噼里啪啦敲键盘、抱怨流量数据的运营,

旁边是不断接打电话、与客户周旋的项目经理。

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打印机墨粉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焦虑气息。他精心策划的深度人物专访,

被上司以“阅读完成率低”、“缺乏爆点”为由打了回来,要求改成“震惊!

名校才子深夜竟做这种事……”的标题党模式。他熬夜写的文化纪录片脚本,

因为赞助商临时要求植入生硬的广告而变得不伦不类。“知意,你要明白,

我们做的是内容产品,不是纯文学。”上司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

“产品就要符合市场规律。情怀不能当饭吃,数据才能。

”林知意看着屏幕上被改得面目全非的稿子,

感觉像是自己精心养育的孩子被套上了小丑的服装。他每个月到手的工资,

扣除房租和日常开销,所剩无几。站在繁华的CBD,看着玻璃幕墙折射出的冰冷光芒,

他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这座他曾经向往的“玻璃城”,每一寸光华都标着价格,

而他的购买力,微乎其微。与此同时,苏念晴的生活则是另一番景象。

她如愿进入了一家顶尖投行,开启了“金融精英”的速成模式。

高级定制的职业装取代了舒适的校园服饰,高跟鞋敲击大理石地面的声音,

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她的办公地点在市中心最昂贵的写字楼顶层,视野开阔,

可以俯瞰大半个城市的风光。

她的世界里充斥着英文缩写、天文数字的并购案和高强度的加班。凌晨两点的办公室,

永远灯火通明。她的同事大多家境优渥,留学归来,谈论的不再是诗歌和理想,

而是私募、对冲基金、哪里新开了米其林三星、哪个品牌的限量款又值得入手。

她很快适应了这种节奏,甚至开始享受这种被效率和价值驱动的生活。她学会了品鉴红酒,

懂得了如何在不同场合搭配得体的着装。她的薪资和奖金远超林知意,消费层级也随之跃升。

矛盾在细微处悄然滋生。一个周五晚上,林知意特意提前下班,

想庆祝他们入职三个月的“小纪念日”。

他订了一家他们大学时常去的、味道很好的云南菜小馆子,人均消费不过百元。

当他兴致勃勃地把地址发给苏念晴时,收到的回复却带着一丝为难:“啊……那里啊。

今天组里刚完成一个项目,Jenny她们说要去‘云顶’喝一杯,顺便聊聊后面的安排。

要不……你也过来?”“云顶”是市中心一家高空酒吧,

一杯鸡尾酒的价格几乎是林知意一天的生活费。他握着手机,屏幕的光映着他有些僵硬的脸。

他回复:“你们同事聚会,我去了不太方便。你去吧,玩得开心。”最终,

苏念晴还是去了“云顶”。在氛围感十足的灯光下,

听着同事们用英文流利地交谈着市场动态,看着窗外璀璨的夜景,她偶尔会走神,

想起那个烟火气十足的云南小馆。但当她抿一口杯中昂贵的酒液,

感受着身边精英圈层带来的虚幻的充实感时,那一点点怀念便迅速被压了下去。那天晚上,

她给林知意带了一块酒吧附赠的、做得很精致的小蛋糕。

林知意看着那块与周围简陋租房格格不入的甜点,沉默地接了过去,什么也没说。

礼物也开始变得敏感。林知意用第一个月省下的工资,

给苏念晴买了一条施华洛世奇的水晶项链。他记得她以前说过喜欢亮晶晶的小饰品。

当他满怀期待地送给她时,苏念晴打开盒子的瞬间,眼神里闪过一抹复杂难辨的情绪。

她笑了笑,说“谢谢,很漂亮”,但并没有像过去收到他手写诗集时那样,

流露出纯粹的惊喜和感动。后来有一次,林知意去她租住的公寓找她,

无意间瞥见梳妆台上放着一个眼熟的、蒂芙尼蓝的小盒子。他认得那个牌子。

苏念晴察觉到他的目光,有些匆忙地将盒子收进了抽屉,随口解释:“哦,是江辰送的,

庆祝我们项目顺利结项。他们那种人家,习惯了。”江辰。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他是苏念晴的直系学长,现在在同一家投行,家世显赫,对苏念晴照顾有加。

他会“顺手”帮她解决工作上的难题,会“恰好”有多余的音乐会门票,

会在她加班到深夜时“顺路”送她回家。林知意见过江辰一次,

是在一次他们行业的交流会后,江辰开车送苏念晴。他穿着剪裁合体的羊绒大衣,

倚在价值不菲的车旁,微笑着同林知意打招呼,态度无可挑剔,

但眼神里那种自然而然的优越感,像一层透明的屏障,将林知意隔绝在外。“你看人家江辰,

对你多上心。”一次通话中,苏念晴的闺蜜陆小雨对她说,“知意人是不错,

但对你的未来能有什么助力呢?爱情是风花雪月,可婚姻是柴米油盐,是资源整合。

你拼死拼活往上爬,难道是为了回头拉着他一起负重前行吗?”苏念晴握着电话,

没有像以前那样立刻反驳。她看着自己手腕上价值不菲的手链,

再看看林知意为了一篇稿费反复斟酌的侧影,内心第一次产生了剧烈的动摇。

她依然爱林知意,爱他眼里的光,爱他骨子里的清高和才华。但她也开始害怕,

害怕两人越来越大的差距,害怕那个看似美好、却可能充满艰辛的未来。真正的风暴,

在一个寻常的周末清晨来临。苏念晴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母亲带着哭腔告诉她,

父亲突发心肌梗塞,需要立即做心脏支架手术,初步估算手术费和后续治疗费用,

需要五十万。家里一时凑不出这么多钱。苏念晴顿时慌了神。她工作不久,虽然薪资高,

但大城市开销大,加上她近期消费水平的提升,存款远远不够。她第一时间打给了林知意。

林知意立刻赶了过来。听到消息,他脸色也白了。他翻遍了自己所有的银行卡、支付软件,

加上刚取出来的、准备交下季度房租的现金,凑在一起,也只有三万块。“别急,念晴,

别急。”他紧紧握着苏念晴冰凉的手,声音因为焦急而有些沙哑,“我……我再想想办法。

我找我爸妈问问,再跟同学借借……”看着他因为凑钱而额头冒汗、手足无措的样子,

再看看那堆零零散散、与二十万相比显得杯水车薪的钞票,

苏念晴心里那股积压已久的失望和焦虑,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借?跟谁借?

你那些同学情况不都跟你差不多吗?跟你爸妈要?他们攒点钱容易吗?”她的声音尖锐起来,

带着连自己都陌生的刻薄,“三万块……连手术的零头都不够!”就在这时,

苏念晴的手机响了,是江辰。她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接起电话,带着哭腔说了情况。

电话那头,江辰的声音沉稳而令人安心:“伯父的身体要紧。

我在你们老家那边的市中心医院刚好有认识的人,是心内科的专家。费用的事情你先别担心,

我这边先帮你垫上,救命要紧。我马上帮你联系医生和病房。”半个小时后,

江辰的电话回了过来,一切都已安排妥当。专家已经对接上,最好的病房也预留了,

费用问题已经解决。挂断电话,苏念晴像是虚脱一般靠在墙上,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危机解除的庆幸,和对林知意的失望,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她看着站在一旁、脸色苍白的林知意,那句憋在心里很久的话,终于冲口而出:“林知意,

你看到了吗?这就是现实!光有理想和爱情有什么用?关键时刻,它一文不值!

这句话像一把尖锐的匕首,狠狠扎进了林知意的胸口。他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坚持,

在这一刻显得如此可笑和苍白。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发不出任何声音。他看着苏念晴,那个曾经在樱花树下说“有彼此就足够”的女孩,

此刻眼神里充满了被现实碾压后的疲惫和……一丝他不愿承认的轻视。他默默地,

将手里那叠皱巴巴的钱,轻轻放在旁边的桌子上。然后,转过身,

一言不发地离开了苏念晴的公寓。门关上的那一刻,仿佛一个时代的终结。

象牙塔的星空彻底隐去,只剩下玻璃城外,冰冷而刺眼的现实阳光。裂痕,已深可见骨。

父亲的手术很成功。 苏念晴请了几天假回老家探望,再回到这座城市时,

感觉一切都不同了。公寓里似乎还残留着那天清晨与林知意争吵的冰冷气息。那三万块钱,

他最终还是通过转账转了回来,附言只有简短的四个字:“祝好。保重。”她没有回复。

那场争吵像一场高烧,退去后只剩下疲惫。她知道有些话说过头了,

但那种关键时刻的无能为力,像一根刺,深深扎在心底,动一下就钻心地疼。

而江辰恰到好处的援手,则像一副温和的镇痛剂,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那份“可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