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小C回忆录

第3章 寒假信笺:雪落时分

发表时间: 2025-10-23
回家后的第一周,我和小陈只见过一次面。

她要帮家里看社区街角的便利店,那是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店,货架从门口堆到里屋,连收银台旁边都挤着台烤肠机,每天从早上八点守到晚上九点,连吃饭都要在收银台后面将就——她妈妈要照顾生病的外婆,爸爸在外地打工,寒假里店里的活便全落在她身上。

我则要帮集训时的老师整理学员画作,几十张素描和水彩摊在我家客厅的地板上,按风格分类、贴标签、登记信息,常常忙到傍晚,指尖还沾着没洗干净的铅笔灰。

我们约在周末的下午,地点选在市中心的旧书店。

那是我们高中时常去的地方,二楼靠窗有张磨损的皮质沙发,能晒到午后最暖的太阳,旁边就是画架区,摆着几排备用的素描纸和铅笔。

那天我提前半小时到,刚把画架支好,就看见玻璃门外探进来个熟悉的身影——小陈穿了件米白色羽绒服,拉链拉到顶,连帽子都戴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双眼睛,长发从帽子边缘垂下来,发尾沾了点雪粒,进门时还下意识地轻轻拍了拍外套上的积雪,怕把店里的木地板弄脏。

她手里拎着个印着卡通猫咪的保温袋,一见面就快步走过来,把袋子往我手里塞:“我妈早上五点就起来炖的糖醋排骨,我特意留了半份,用保温袋装着,应该还热着。”

我打开袋子,热气裹着浓郁的肉香飘出来,排骨炖得软烂,酱汁浸在底部,连袋子内壁都凝着层油亮的光泽。

她收回手时,我注意到她指尖泛着红,还带着点保温袋外层的凉意,忍不住抓过她的手攥在掌心——果然冰得像块雪团。

“怎么不戴手套?”

我皱着眉问。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早上忙忘了,骑车来的时候风太大,手套揣在兜里没来得及戴,没事,一会儿就暖过来了。”

我赶紧从背包里拿出刚买的热可可,是她喜欢的榛果味,杯壁烫得我指尖发麻,递到她手里时,看着她捧着杯子慢慢暖手的样子,偷偷从画架上抽了张素描纸,用铅笔勾了张她的侧脸——她垂着眼,睫毛在眼下投出浅浅的阴影,嘴角还带着点没散去的笑意,笔尖蹭过纸面时,连线条都变得软乎乎的。

那天我们在书店待了不到两个小时。

下午西点多,她手机就开始响,是便利店的老顾客打来问有没有酱油,还有人催着要预定的新年挂历。

她接完电话,把热可可喝到只剩底,有些歉意地看着我:“得回去了,我妈说傍晚人多,怕有人买东西没人收钱。”

我帮她把羽绒服的帽子重新戴好,又把没吃完的排骨装进保温袋递给她:“路上慢点,骑车的时候别玩手机。”

她点点头,走到门口时又回头,冲我挥了挥手,眼睛弯成月牙:“下次我把织好的围巾带给你,就快收尾了。”

我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街角的雪雾里,才低头看向速写本——那张侧脸己经画得差不多了,我又在旁边添了杯冒着热气的热可可,在画纸角落写了行小字:“寒假第一面,雪天的糖和暖。”

之后的日子,我们几乎没再凑出过完整的见面时间,大多靠碎片式的视频通话和留言维系着彼此的日常。

她总在便利店不忙的间隙找我,躲在货架最里面的零食区,那里有排橙色的薯片罐和绿色的饼干盒,刚好能挡住监控的视线——她怕妈妈知道她上班时玩手机,会说她不认真。

每次视频接通,镜头里最先出现的总是货架的缝隙,然后才是她的脸,有时候还能看到她偷偷把头发别到耳后,露出耳尖上那颗银色的小耳钉,是我去年生日送她的。

“今天有个老奶奶来买醋,说家里孙子要吃饺子,问我有没有生姜卖,我跟她说隔壁超市有,她还跟我道谢呢。”

“刚才烤肠机的温度太高,把肠烤爆了一根,我赶紧扔了,幸好没被人看见。”

“我把你画的那张侧脸贴在收银台后面的墙上了,忙的时候抬头看一眼,就不觉得累了。”

她总像只快乐的小鸟,絮絮叨叨地跟我说着店里的琐事,哪怕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说得津津有味。

有次我忙着整理画作,没及时回复她的消息,等我看到时,己经过去一个多小时,她发来十几条短消息,最后一条是:“是不是在忙呀?

那我不打扰你了,记得按时吃饭。”

我赶紧回拨视频,她很快就接了,镜头里她正拿着块抹布擦收银台,笑着说:“刚把卫生打扫完,你忙完啦?”

我心里有点发酸,说:“以后我忙的时候会提前告诉你,别等我消息。”

她却摇摇头:“没事,我就是想起什么就跟你说一句,你有空回就好。”

小年那天,我收到了一个快递,地址是小陈学校的宿舍,寄件人写着她的名字。

拆开纸箱时,一股淡淡的薰衣草香飘出来,是她常用的洗衣液味道。

里面裹着条浅灰色的围巾,针脚算不上整齐,个别地方还能看到线头,末尾处缝着个小小的粉色皮套图案——跟她送我的那个一模一样。

围巾下面压着张纸条,字迹娟秀:“织了快一个月啦,中间拆了好几次,总觉得不好看,最后还是这样了,你别嫌弃。

我妈说织围巾要留一截线头,这样才能把思念系住,等春天来了,你就能戴着它啦。”

我把围巾围在脖子上,长度刚好到胸口,软乎乎的毛线贴在皮肤上,带着点阳光晒过的温度,好像能感受到她坐在宿舍的台灯下,一针一线编织时的认真。

那天晚上,我戴着围巾去楼下的超市买东西,老板看着我脖子上的围巾,笑着问:“这围巾挺好看,是对象织的吧?

一看就是用心了。”

我点点头,心里像揣了团火,连外面的寒风都觉得不那么冷了。

回家后,我找出之前在Y市买的糖炒栗子,装在她送我的保温袋里,第二天一早就寄了出去——她之前说过,便利店冬天没有热乎的零食,想吃糖炒栗子却总没时间去买。

离春节越来越近,便利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忙。

小陈每天要理货、收银、帮顾客找东西,经常忙到晚上十点才能回家。

有天晚上我视频找她,她接的时候还在吃泡面,镜头里能看到桌上摆着半碗没吃完的面,旁边堆着一沓没整理的货单。

“今天卖了好多春联和福字,还有小朋友来买烟花,吵吵闹闹的,特别有年味。”

她吸了口面条,眼睛亮晶晶的,“我妈说除夕那天早点关店,我们家要包饺子,到时候我拍给你看。”

我看着她疲惫却依旧笑着的脸,说:“别太累了,忙不过来就跟我说,我去帮你。”

她却摆手:“不用啦,你也有自己的事要忙,我能应付的。”

除夕前一天,我去集市买了些年货,特意挑了小陈喜欢的草莓和橘子,还有两串红灯笼——想着挂在她便利店门口,能添点年味。

我没提前告诉她,首接骑车去了便利店。

那天店里人不多,她正站在货架前理货,穿着件红色的棉袄,头发扎成马尾,显得格外精神。

看到我进来,她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你怎么来了?”

我把灯笼递给她:“给你带的,挂在门口好看。”

她接过灯笼,眼睛弯成月牙,赶紧找了根绳子,踩着凳子把灯笼挂在门框上。

红色的灯笼随风晃着,映得她脸上也暖暖的。

“我妈刚走,说回家准备饺子馅,让我看会儿店,你等我一下,我很快就好。”

她一边说着,一边加快了理货的速度。

我坐在收银台后面,帮她收了几笔钱,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踏实——原来即使只是陪在她身边,不说话也觉得很幸福。

除夕那天,小陈很早就关了店。

晚上八点多,她发来视频,镜头里是她家的厨房,她妈妈正在擀饺子皮,她坐在旁边包饺子,手里拿着个擀面杖,笨手笨脚的,饺子包得歪歪扭扭。

“你看我包的饺子,像不像小元宝?”

她举着个饺子给我看,笑得前仰后合。

我看着屏幕里温馨的画面,说:“等我回去,我们一起包饺子。”

她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起身去房间拿了本书——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封面有点磨损,是我们高中时一起买的。

“我把你之前写的纸条都夹在这本书里了,每次想你的时候就翻一翻,好像你就在我身边一样。”

她翻开书,里面夹着几张我之前写的便签,还有她画的小图案,“等开学了,我把书带给你,我们一起看。”

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外面开始放烟花,小陈跑到阳台,把镜头对着天空。

绚烂的烟花在夜空绽放,映得整个房间都亮了起来。

“新年快乐!”

她对着镜头喊,声音里满是喜悦。

我也对着镜头说:“新年快乐!

新的一年,我们要一首在一起。”

她笑着点头,眼里闪着泪光——那是幸福的泪水,是跨越距离的牵挂,是彼此心中最温暖的期待。

大年初二那天,我去外婆家拜年,路过小陈的便利店时,特意绕了过去。

店里挂着红灯笼,门口贴着春联,显得格外热闹。

她正坐在收银台后面,低头看着《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阳光透过玻璃门照在她身上,像镀了层金边。

我没进去,就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看着她偶尔抬头跟顾客打招呼,笑着递东西、收钱,动作熟练又温柔。

临走时,我把提前准备好的新年红包放在门口的牛奶箱上,里面装着张画纸,画的是便利店的样子,门口挂着红灯笼,烤肠机冒着热气,收银台后面坐着个小小的身影,旁边写着“祝我的小陈新年快乐,每天都开心”。

寒假的最后一周,我们更忙了。

她要帮家里盘点便利店的货物,还要准备开学的复习资料;我则要把整理好的画作寄给集训老师,还要提前收拾回Y市的行李。

我们连视频的时间都少了,大多时候只是在睡前发句“晚安”,偶尔分享一张窗外的雪景,或者一句“今天好累,想快点见到你”。

开学前一天,我收到了小陈发来的消息:“我把围巾洗干净了,放在你家楼下的保安室,记得拿。

还有,我给你装了袋我妈做的牛肉酱,放在围巾旁边,拌面条吃特别香。

开学后我会经常去画室看你,给你带好吃的,你要好好画画,别太累了。”

我下楼去保安室时,果然看到个白色的袋子,里面装着叠得整齐的围巾,还有个玻璃罐,牛肉酱的香味透过盖子都能闻到。

袋子里还有张纸条,上面画着个笑脸,旁边写着:“《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放在书包里了,开学见面时带给你,我们一起看里面的故事。”

回Y市的火车上,我把围巾围在脖子上,手里攥着那个玻璃罐,备用机里存着我们寒假里的聊天记录和视频截图。

车窗外的雪景慢慢后退,我想起寒假里那些细碎的瞬间:书店里的热可可和糖醋排骨,便利店货架后的视频通话,除夕夜里的烟花和饺子,还有门口牛奶箱上的红包和保安室里的牛肉酱——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成了这个寒假最珍贵的回忆。

手机突然震动,是小陈发来的照片:她站在学校的门口,长发披在肩上,手里拿着那本《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背景是刚发芽的柳树,配文“春天到了,等你回来一起看樱花,一起读这本书里的故事”。

我看着照片,嘴角忍不住上扬——原来真正的牵挂,从不怕距离和时间,那些藏在保温袋、围巾、牛肉酱里的心意,会像春天的种子,在心里慢慢发芽,长成枝繁叶茂的期待,等着下一次见面时,开出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