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原主结婚,林父怕他不给闺女嫁妆惹外人说闲话。
又想到傅父是粮食厂厂长不给嫁妆以后占不到便宜,这才掏了50块钱出来。
林母是真疼原主这个闺女,可惜原主走进了‘父爱’的死胡同里出不来。
林母看着自己亲手养大的闺女反倒去孝敬对她毫无付出的林父,愣是气的生了一场大病。
可那是自己的闺女,林母更多的是心疼。
林母心疼孩子从小在林父那里受了委屈,形成了这样的执念。
可孩子大了,又嫁了人,林母实在是有心无力,只能暗自伤神。
除了这200块钱之外,剩下的100块钱傅沉之前寄回来的工资。
傅沉每个月的工资是120块钱,平时还有任务奖金,加上奖金每个月的也有140块钱。
傅家没有分家,傅沉的工资一半上交给傅父傅母。
剩下的一半傅沉一分没留,全都寄给了原主。
虽然傅沉和原主的感情不好,平时一年也就一两封信件来往。
但是傅沉在钱财上,也没有亏待原主。
但是原主把傅沉每个月寄回来的70块钱都拿去买东西孝敬了林父,这两年愣是没存下来。
林婉渝把铁盒子收进空间,忍不住叹了口气。
原主之前对林父的孝敬是原主自愿的。
她虽然用了原主的身体,但是她也没权利去管原主的事。
尊重他人命运,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原主对林父的孝敬,她不是原主,也自然不会再去孝敬。
原主用生命还了林父的生育之恩,这对父女之间的情谊也结束了。
.......
.......
次日:
傅父傅母和傅朗都去上了班,家里只剩下傅云和林婉渝姑嫂两人。
傅云吃完早饭后不想和林婉渝待在一块,直接背着军绿色布包出门了。
家里没人,林婉渝也松了口气。
虽然傅家人不错,可原主之前做的事情在前,相处起来多多少少是有些尴尬。
林婉渝坐在客厅里看早上的新闻联播,看完后便也背着布包出门。
她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她需要多出去走走,多多了解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
她上辈子是一名外交官,因为职业的原因她喜欢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管是国家利益还是个人利益只要处于被动,只能任人宰割。
她不喜欢这种感觉,她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林婉渝在粮食厂的供销社转了一圈,了解当下的物价和购买方式。
粮食厂的供销社不大,里面围着一排玻璃柜。
玻璃柜里放着展示的货物,墙上贴着这个年代的生产语录。
售货员站在玻璃柜里面,后面是放着货物的柜子和仓库。
需要买什么东西就告诉售货员,售货员收了钱票后就会开单去取货。
不管是买什么东西都好。大家买东西都需要在门口排队,先到先得。
这年代粮食是最紧缺的物资,大家伙想要开荤都需要早早来排队。
排队的不仅有大人,还有粮食厂的孩子们。
孩子们成群结队的拿着菜篮子先来排队。
等排的差不多到了,就派小的孩子回去通知家里大人们来。
林婉渝排队进去看了一圈,秉着‘来都来了’的想法买了一盒糕点。
林婉渝拿着糕点离开供销社,前往粮食厂旁的国营饭店吃饭。
国营饭店大门两侧分别写着‘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语录,大门上方写着‘国营饭店’四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