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红楼梦一千零一夜

红楼梦一千零一夜第3章 谁是红楼梦 80 回后作者?在线免费阅读

发表时间: 2025-03-14
1.红楼梦 80 回后作者是谁?

讯飞星火:《红楼梦》的后40回一般被认为是由高鹗和程伟元整理出来的。然而,关于这个问题,学界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一些学者坚信曹雪芹完成了全书,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八十回后的手稿没有被保存下来。他们主张曹雪芹完全有能力补全遗失的后四十回,并认为后四十回的创作明显依照了被删去的后二十八回以及前文伏笔。

文心一言:关于《红楼梦》第80回后的作者,有两种主要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第80回后的作者是曹雪芹本人。这是因为前80回和后40回在文笔风格、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诗词歌赋的运用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统一性,而且脂批等评注信息也没有暗示后40回不是曹雪芹所写。

另一种观点认为,第80回后的作者是高鹗。这是因为高鹗在整理和出版《红楼梦》时,对后40回进行了修改和润色,使其更符合当时的文学风尚和读者的口味。此外,一些红学专家也对后40回中的情节和人物结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中有些地方与前80回不太一致,因此认为高鹗可能对后40回进行了较大的改动。

总之,关于《红楼梦》第80回后的作者,学术界至今没有定论。但是无论哪种观点,都承认曹雪芹是前80回的作者,而后40回的作者则存在争议。

腾讯混元:《红楼梦》第80回后的作者是高鹗。高鹗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续写了《红楼梦》后40回的内容,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了一部完整的作品。高鹗的续作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曹雪芹的原著精神,但也有不少改动和改编。许多读者和学者对他的续作有不同的评价,但无论如何,高鹗的续作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一部不朽的文学作品。

2.有一派学者认为红楼梦后 40 回本也是曹雪芹原著,有那些依据?

讯飞星火:

首先,他们主张曹雪芹完全有能力补全遗失的后40回。考虑到曹雪芹在创作前80回时已经展现出的精湛笔力和对整体故事线的掌控,如果他愿意,应该可以顺利续写后面的章节。

其次,有研究者认为,后40回的创作明显依照了被删去的后28回以及前文伏笔。比如一些关键角色的结局设计,如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这些人物过于映射当时的时政环境及具有政治人物原型,而这种处理方式与前80回的风格高度一致,因此可以推断“曹雪芹”也参与了后40回的大纲构思。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如果曹雪芹真的没有完成《红楼梦》全书,那么这部伟大的作品将只有80回,这与常理不合。

文心一言:

有一派学者认为《红楼梦》后40回也是曹雪芹原著,其主要依据包括以下方面:

从文笔风格上看,后40回的文笔与前80回相吻合,表现出同样的才情和文学素养。

从情节发展上看,后40回中的情节与前80回相呼应,许多关键情节和细节处理都与前文保持一致。

从人物性格塑造上看,后40回中的人物性格与前80回保持一致,尤其是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没有发生突兀的变化。

从诗词歌赋的运用上看,后40回中的诗词歌赋与前80回相一致,都是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

从评注信息上看,脂批等评注信息并没有暗示后40回不是曹雪芹所写,反而有些脂批暗示了后40回与前80回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综上所述,这些依据主要基于对《红楼梦》文本本身的内容和脂批等评注信息的分析,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尽管有些学者持不同意见,但这些依据仍为支持后40回是曹雪芹原著的学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腾讯混元:

关于《红楼梦》后40回是否曹雪芹原著的问题,目前红学界尚未达成共识。认为后40回也是曹雪芹原著的一派学者,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 艺术风格一致:他们认为,后40回与前80回在艺术风格、行文习惯和用词方面几乎一致,这表明两者出自同一作者之手。

2. 人物命运和性格发展:一些专家认为,后40回中的人物命运和性格发展与前80回有内在联系,这表明作者对整个故事的构思是一致的。

3. 思想和情感深度:他们认为,后40回在思想和情感深度上不逊色于前80回,甚至有一些精彩片段,这表明作者在后40回中保持了高度的创作水平。

4. 某些细节暗示:一些学者注意到,后40回中的一些细节与前80回有呼应,这表明两者之间有内在联系。

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后40回并非曹雪芹原著,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1. 后40回的结局与前80回的暗示不符:他们认为,贾家在后40回被抄家后还能中兴,这与前80回所暗示的悲剧气氛不符。

2. 人物命运和性格发展变化较大:他们认为,后40回中的一些人物命运和性格发展与前80回有较大差异,这表明作者在后40回中可能改变了原来的构思。

3. 艺术风格和行文质量有差距:他们认为,后40回在艺术风格和行文质量上与前80回有差距,这表明两者并非出自同一作者之手。

总之,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问题,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一派学者认为后40回也是曹雪芹原著,而另一派学者则认为后40回并非曹雪芹原著。这个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红学专家赖晓伟:

甲戌本第一回有一段四百二十九个字,关于一僧一道与石头对话的独特语句,是其他版本所没有的。其中,有这么一句:“……茫茫大士对石头(补天石,贾宝玉的前世神瑛侍者)说“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经查,程甲本第一回也没有该句,这意味着高鹗并没有看过甲戌本,不然怎会遗漏掉这么关键的一句?因为它和大结局那句“宝玉的去向”前呼后应。请看程甲本第一回: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坐谈。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灵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人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石头听了大喜,因问:“不知可镌何字?携到何方?望乞明示。”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说毕,便袖了,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向何方。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既然高鹗没有看过甲戌本,为什么程甲本的大结局竟是将宝玉送回原处(青埂峰)?高鹗是怎么知道当初补天石和一僧一道之间是有口头协议的,宝玉最后是要回归青埂峰的?甚至还写出:那空空道人听了,仰天大笑,掷下抄本,飘然而去。一面走着,口中说道:“果然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后人见了这本奇传,亦曾题过四句,为作者缘起之言更转一竿头云:“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如此精妙绝伦的段子来?!

请看程甲本的大结局:这士隐自去度脱了香菱,送到太虚幻境,交那警幻仙子对册,刚过牌坊,见那一僧一道,缥渺而来。士隐接着说道:“大士,真人,恭喜,贺喜!情缘完结,都交割清楚了么?”那僧说:“情缘尚未全结,倒是那蠢物已经回来了。还得把他送还原所,将他的后事叙明,不枉他下世一回。”士隐听了,便拱手而别。那僧道仍携了玉到青埂峰下,将宝玉安放在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各自云游而去。从此后,“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作一番人。”可见,劫终之日,贾宝玉复还本质,重新变回石头,最终按照当初和茫茫大士达成的协议,回归青埂峰下,以了此案。

不仅如此,在第一回,一僧一道曾对甄士隐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甲戌眉批:佛以世谓“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而在第一百二十回的劫终之日,甄士隐和甄英莲也重新回到了太虚幻境。按书云:……雨村听了益发惊异:“请问仙长,何出此言?”士隐道:“老先生有所不知,小女英莲幼遭尘劫,老先生初任之时曾经判断。今归薛姓,产难完劫,遗一子于薛家以承宗祧。此时正是尘缘脱尽之时,只好接引接引。”士隐说着拂袖而起。雨村心中恍恍惚惚,就在这急流津觉迷渡口草庵中睡着了。这士隐自去度脱了香菱,送到太虚幻境,交那警幻仙子对册,刚过牌坊,见那一僧一道,缥渺而来……亦是超级完美的前呼后应!毫无疑问,程甲本后四十回确确实实是真迹,起码大结局和其他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红楼梦》原作者的真迹。

程甲本序言云:“《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金,不胫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撼。不佞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起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及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全书始自是告成。书成,因并志其缘起,以告海内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为快者欤?小泉程伟元识。”可见,程伟元找到了《红楼梦》后四十回,丢失的部分遗稿三十多回。程伟元说的全是真话。据著名学者粗略统计:第九十四回到第九十八回;第一百〇三回到第一百二十回等等,有非常大的可能是真迹。特别是第一百十六回和第一百二十回一气呵成,真迹无疑!程甲本后四十回的部分情节绝对精彩,诸如倪二举报、黛玉焚稿、贾母归天、鸳鸯殉主、包勇护院、大结局等章节均堪称经典。更为明显的证据是,曹雪芹特有的云山雾水、春秋笔法等文学笔法在后四十回中多次体现出来。

综合分析:高山流水兮认为红楼梦八十回后大部分文字为曹雪芹真本全集原著文字,但部分文稿为草稿,部分文稿为他人续稿修改稿补缺稿,部分文稿未完成,全集大纲或可能是一百四十回或一百八十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