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来得猝不及防。
前一刻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乌云压境,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故宫的青砖地上,溅起一片水雾。
沈知遥站在资料室的飞檐下,望着眼前密不透风的雨幕发愁。
她刚借阅完一叠关于宋代山水画的文献,偏偏忘了带伞。
雨水顺着琉璃瓦汇成珠帘,在地面上绽开无数涟漪。
她望着雨中的宫墙,红墙黄瓦在雨幕中晕染开来,宛如一幅正在绘制的水墨画。”
没带伞?
“顾晏辞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温和得像这雨声里的一个休止符。
她回头,看见他站在资料室的门槛内,手里握着一把素面青纸伞。
伞面是手工裱糊的桑皮纸,泛着淡淡的竹青色,伞骨是用老竹子精心削制的,整体朴素却别具风骨。”
看来要麻烦顾老师了。
“她有些不好意思。
他撑开伞,伞面在雨中绽开一片晴空。”
走吧,我送你回去。
“两人并肩走入雨中,青纸伞在滂沱大雨中撑起一方安宁天地。
伞并不大,他们不得不靠得近些。
沈知遥能听见雨水敲打纸伞的清脆声响,像远山的木鱼声,悠远而宁静。
走在湿漉漉的宫墙下,青石路面被雨水洗得发亮,倒映着他们并肩的身影。
雨水从飞檐上滴落,串成晶莹的珠帘。
她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和此刻走在身旁这个沉稳内敛的修复师,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重叠。”
顾老师,“她轻声开口,声音几乎被雨声淹没,”三年前我那样质疑你,为什么不生气?
“伞面微微向她倾斜了几分,顾晏辞的目光依然望着前方的雨幕:”你说得对。
传统文化如果永远锁在玻璃柜里,终会成为美丽的遗骸。
“他的声音很平静,像在陈述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实,”我只是在用我的方式守护,而你,在用你的方式唤醒。
“她注意到他握着伞柄的手,指节分明,稳如他修复古画时那样。
这双手既能修复千年前的绢本,也能撑起一把传统的油纸伞,在现代化的暴雨中守护一方天地。
转过文华殿的廊角时,一阵疾风卷着雨水扑来。
顾晏辞下意识侧身挡在她前面,自己的右肩瞬间湿透。
深色的水渍在他浅灰色的衬衫上蔓延开来,像极了一幅无意间挥毫的写意山水。
在那一瞬间的靠近中,沈知遥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檀香混着墨汁的味道——那是常年与古画为伴的人才有的气息。
这气息让她突然觉得,这个原本令人烦躁的雨夜,也变得温柔起来。”
就到这儿吧。
“她在宿舍楼前的屋檐下站定,”谢谢顾老师。
“顾晏辞点点头,青纸伞在雨中划出一道弧线,转身消失在雨幕中。
回到宿舍,沈知遥擦拭着被雨水打湿的发梢,打开背包准备取出借阅的资料。
在背包的侧袋里,她的指尖触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东西——一只用宣纸精心折成的千纸鹤。
她小心地取出来,千纸鹤的翅膀上还隐约可见淡淡的画稿印记,像是用废弃的草图纸折成的。
在灯下展开,里面用铅笔轻轻写着一行小字:”你的勇气,是修复这个世界裂痕最好的金缮。
“笔迹依然有些歪斜,却一笔一划写得极其认真。
就在这时,手机弹出新闻推送——她曾经的导师在学术网站上发表声明,坚持认为”废墟洛神“是划时代的创新,不应被传统观念所埋没。
而点赞名单里,赫然有顾晏辞的名字。
窗外的雨声渐密,敲打着故宫六百年的砖瓦。
沈知遥把那张纸条小心抚平,夹进记录着《千里江山图》数字展构思的笔记本里。
她第一次觉得,那些被否定的过去,那些备受争议的选择,或许真的是值得坚持的方向。
而另一边的顾晏辞,正在修复室里对着一幅新送来的残破古画出神。
这是一幅明代的山水立轴,画角有处破损,正好是山水间一座亭子的位置。
他想起沈知遥说过,每个时代都应该在传统里留下自己的印记。
他取来生漆和金粉,开始调配金缮用的材料。
金粉在灯下闪着细碎的光,如同那个雨夜中她发梢上的水珠。
他用最细的毛笔蘸取金漆,小心地沿着裂纹描绘。
破损的痕迹在金色的勾勒下,不仅没有被掩盖,反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就像那个闯进他有序世界的姑娘,莽撞、鲜活、不完美,却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裂痕。
而她带来的那些质疑与挑战,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金缮——用当代的眼光,修复着传统与时代之间的裂痕。
雨停了,月光从云层缝隙中漏下,照在刚刚完成的金缮笔触上。
金色的裂纹在月光下微微发亮,仿佛在诉说着:真正的传承,不是将过去封存在琥珀中,而是让它在每一个时代都能焕发新的生机。
顾晏辞放下画笔,窗外的故宫在雨后显得格外清新。
他想起那把青纸伞下的对话,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个浅浅的弧度。
也许明天,该告诉她那把伞的来历——那是他学着修复古画的同时,向老师傅学的另一门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