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奖一个亿后,同事们都变了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11-07

天降一个亿,我中奖了!看到银行卡到账信息后,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感包裹了我。

过去那些压得我喘不过气的焦虑、对未来的迷茫、对人际关系的委曲求全,

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抹去。我从负重前行的蜗牛,变成了可以随时躺平的幸运儿。

辞职吗?当然不。我要回去,回到那个让我压抑、让我内耗、让我无数次在深夜痛哭的职场。

但这一次,我将手持“免死金牌”,以辞职的心态,去战斗。不再讨好,不再忍气吞声,

不再为五斗米而折腰。以后,上班对我而言,将是一场大型真人沉浸式体验游戏。

而我的角色,是一个无所畏惧的“玩家”。1转天,当我画着精致的妆容,走进公司大楼时,

感觉空气都变得不同了。坐到工位上,打开电脑,隔壁工位的刘姐立刻探过头:“柳紫曼,

你可算来了!吴经理刚才还说你最近项目进度慢。”吴经理,吴良,

这个名字像一根陈年的刺,扎在我心里。一年前,他借着指导工作的名义,

手“不经意”地搭上我的后背,往下滑。我当时像被蝎子蜇了一样弹开,厉声喝止。

他愣了一秒,随即脸色铁青,勃然大怒,指着我鼻子骂我“自作多情”,“冤枉好人”。

毕竟吴良有过前科。某次聚餐,吴良端着酒杯,晃到我旁边,他的手臂看似随意搭在我椅背,

猛地箍住我的肩膀。我立刻挣脱,吴良放下杯子,大声对大家说:“这部门多亏有柳紫曼,

优秀员工,很厉害!”当时在想吴良仅仅是作为领导的热情,

还是趁着醉意刻意为之……“柳紫曼,还不谢谢吴经理的关心!”刘姐关切地说。

其他同事也在起哄。我以为我是受害者,是正义的一方。我甚至天真地以为,

同事们会站在我这边。结果呢?“柳紫曼,你太敏感了吧,吴经理为人热情,就是关心下属。

”“是不是想多了?吴经理不像那种人啊。”“哎,女孩子家,

这样闹开多难看……”流言蜚语像冰冷的潮水,瞬间将我淹没。我被孤立了。

午餐时大家避开我,同事们分享下午茶,却唯独没有我的份。

小组讨论时我的意见被刻意忽略。吴良更是变本加厉,在工作中处处刁难。那段时间,

我几乎抑郁。唯一支撑我的,是我的工作能力。我负责的项目数据漂亮,客户满意度高。

公司有个内部竞聘,市场部总监的位置空了出来,这是我的机会。

我满怀期待地等着竞聘通知,直到看到邮箱里的报名名单里根本没有我。我去问吴良,

他皮笑肉不笑地说:“你还需要历练,下次还有机会。”怒火冲昏了我的头脑。

我直接冲进了老板方总的办公室。我把竞聘报名表交给吴良,却被他私自按下的事告诉方总。

方总听完:“你的能力我有所了解。这样吧,公司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我给你个特殊申请。你如果能在一个月内,凭你自己的能力,

为你们部门招到十个符合要求的员工,我就破格提拔你为副总监。”这任务很难,近乎苛刻。

但这是我唯一的希望。我动用了所有积累的人脉,熬夜筛选简历,研究面试技巧,

像个推销员一样向每一个潜在的候选人描绘公司前景。第十八天,

我招来了十个有行业经验、且符合人事录用标准的人。然而,就在我以为胜利在望时,

噩梦开始了。其他部门以“需要熟悉流程”为由,

频繁借调我招来的人;吴良更是给他们分配了大量琐碎、毫无价值的工作,

美其名曰“锻炼”。高压和不公之下,十个人,最终只留下了两个。我心灰意冷。

那一刻我明白,不是我不够努力,不是我不够优秀,而是有人不想让我上去。规则,

是掌握在制定规则的人手里的。从方总办公室出来,听到他委婉表示“虽然你很努力,

但目标未达成”时,我异常平静。我对吴良,对这家公司,彻底死了心。放弃了升职的打算,

也放弃了在这里寻求公平的幻想。回忆至此,我端起桌上已经凉掉的咖啡,喝了一口。苦涩,

却不再能触动我的情绪。因为现在,游戏规则,该由我来制定了。吴良从方总办公室出来,

习惯性地想要巡视他的领地,目光扫过我时,带着一如既往的居高临下。我迎上他的目光,

没有像过去那样避开或假装忙碌,而是勾起嘴角,给了他一个清晰、毫无畏惧,

甚至带点怜悯的微笑。他明显愣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错愕和恼怒。很好。这只是个开始。

2拥有了“辞职心态”和金钱底气的我,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工作效率和决策魄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不再花费心力去琢磨吴良话里的潜台词,

也不再纠结于如何与那些孤立我的同事维持表面和平。我的世界里,

只剩下两件事: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该付出代价的人,开始感到不安。

卡了半个多月的跨界整合方案,就是我的第一个试刀石。这个方案就像个烫手山芋,

在两个部门之间被踢来踢去。技术部说市场部需求不明确,市场部说技术部支持不到位。

而吴良作为市场部经理,除了和稀泥、开毫无结果的协调会之外,毫无建树。周一早上,

我重新调出这个项目的所有资料,花了两个小时梳理清楚技术瓶颈和市场需求的核心矛盾。

然后,我做了一个在过去绝不敢做的举动——我直接起草了一份全新的推进方案,

清晰地列出了关键节点、责任分工、预期时间表和风险评估。在邮件的收件人栏,

我郑重地写上了技术部总监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名字,同时,

毫不犹豫地抄送给了大老板方总。在点击“发送”前,我只是平静地深吸一口气,然后,

按下了鼠标。“叮”的一声,邮件带着我的名字,飞向了公司的管理层。十分钟后,

我的电脑屏幕上弹出了方总的直接回复,内容简短,却力重千钧:“思路清晰,切中要害,

可行性高。就按柳紫曼的方案执行。吴经理,请协调部门资源,全力配合。”这封回复邮件,

如同一声惊雷,在平静的部门里炸响。我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从四面八方投射过来,

惊疑、探究、难以置信。隔壁工位的刘姐,假装低头整理文件,

但耳朵几乎要竖到我的隔板上来。平时跟吴良走得最近的小孙,脸色变幻不定,

偷偷瞄向经理办公室。吴良的办公室门“砰”地被推开。他快步走出来,脸色铁青,

胸口微微起伏。他径直冲到我的工位前,双手撑在我的隔板边缘,身体前倾,

试图用他惯有的压迫感笼罩我。他压低声音,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柳紫曼!

你什么意思?!谁允许你越级汇报的?!还有没有点规矩!”若是以前,被他这样当众质问,

我恐怕早已心慌意乱,语无伦次地解释。但此刻,我只是缓缓向后靠上椅背,抬起眼,

平静地迎上他因愤怒而有些扭曲的脸。我的声音不大,

却足以让周围竖着耳朵的同事都听清楚:“吴经理,邮件清清楚楚抄送了您。

这个项目已经拖了半个月,每拖一天,公司的机会成本都在增加,

也直接影响我们部门的季度绩效。我想,方总希望看到的是问题被高效解决,

为公司创造价值,而不是在无休止的内部流程和推诿扯皮中空转,消耗资源。对吧?

”我甚至还在句尾,加上了一个礼貌的、却带着一丝冰冷质询的“对吧?

”吴良被我这番有理有据、绵里藏针的话噎得一时语塞。他的脸由青转红,嘴唇哆嗦着,

却找不到任何话来反驳。他总不能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他就是要让项目空转,

就是不想解决问题。“你……你很好!”他最终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猛地转身,摔门回了自己的办公室。那声巨响,仿佛是他权威崩塌的序曲。

办公室里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没有人说话,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变化。

过去那种对吴良的绝对畏惧,似乎裂开了一道缝隙。我重新将目光投向电脑屏幕,

心情没有任何波澜,甚至有点想笑。我知道,这只是第一步。吴良绝不会善罢甘休,

他一定会想办法找回场子,给我穿更小的鞋,设更隐蔽的陷阱。但是,有什么关系呢?

我端起桌上已经微凉的咖啡,轻轻抿了一口。苦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

却奇异地带来一丝清醒的***。游戏,才刚刚开始。而我,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的每一步。

我甚至,有点期待他接下来的表演。3吴良收敛了他张牙舞爪的姿态,

他不再在公开场合斥责我,而是转为冰冷的无视。部门会议扫过所有人,

唯独在我这留下空白。协调资源时,我那部分永远是最迟、最少。他大概以为用这种冷暴力,

就能让我像过去一样焦虑、不安,直到服软。我知道,仅凭一件小事无法动摇吴良。

我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让他真正伤筋动骨的契机。机会很快来了。

公司一个重要客户的项目尾款回收困难,对方各种刁难,吴良派了几拨人去沟通都无功而返,

这直接影响到部门的回款率和他的奖金。吴良在开会上大发雷霆,

将文件夹摔得在桌子上:“废物,都是一群废物,公司养你们有什么用!

”把责任推给下属能力不足。散会后,我主动请缨:“吴经理,这个客户,让我去试试吧。

”所有人都愣住了。吴良更是用看傻子的眼神看我:“你知道那客户多难缠吗?

之前去的都是老手!就凭你?也不掂量一下自己几斤几两!”“我知道。

但总得有人解决问题。如果我谈下来了,希望公司能按比例给我一笔项目奖金。

”我提出了条件。这在过去是绝不敢想的,只会被骂“斤斤计较”。

吴良大概觉得我肯定失败,正好看笑话,居然同意了,鼻子却忍不住冷哼一声。我笑了笑,

没有多说。我当然不是为了那点奖金。我真正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立威。

我要让所有人以为根本完不成的任务,来证明我的能力远超于他们的想象,

打破我只是“普通员工”的定位。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制造陷阱。

在吴良以为解决了问题的喜悦中,放松警惕。同时,

我也需要一个深入接触这个项目的合理理由,去挖掘更深层的东西。

吴良以为我跳进的是火坑,其实是我为他精心布置的牢笼。我动用了我新建立的人脉网。

金钱是最好的敲门砖,它让我能快速拓宽优质人脉,在短时间内通过高端社群的引荐,

接触到信息可靠的朋友。很快了解到,那个难缠客户的老板,正有求于我一个朋友的公司。

一个电话,一次牵线,事情就出现了转机。同时,我暗中收集了吴良在过去项目中,

为了个人业绩,

默许甚至暗示下属向客户做出过度承诺、最终导致后续纠纷和收款困难的证据。

的会议纪要附件、与已离职的老同事“无意”间的闲聊印证……这些碎片单看起来微不足道,

但组合起来,却隐约指向了吴良为了私利,不惜损害公司长期利益和声誉的行为。

这将是给他的“惊喜”。4财务部传来确认消息,项目尾款一分不差地到账了。

消息像一阵风,瞬间吹遍了市场部的每个角落。原本只有键盘敲击声的办公区,

开始响起窃窃私语,无数道目光再次聚焦到我身上,这一次,

惊疑中掺杂着更多的难以置信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