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北境风起:逆命镇北王世子

第3章 街头初遇挑衅,巧言化解冲突

发表时间: 2025-11-08
晨光熹微,京城的街道渐渐苏醒。

挑着担子的小贩沿街叫卖,穿着粗布衣服的百姓匆匆赶路,偶尔有几辆马车驶过,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 “咕噜咕噜” 的声响。

赵珩穿着一身半旧的青色锦袍,腰间挂着一块成色普通的玉佩,看似随意地走在人群中,眼神却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经过昨天在茶馆的打探,他己经大致摸清了京城的民生状况 —— 粮价、盐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有太子赵宇的影子。

更让他警惕的是,盐税亏空的流言己经在京城传开,显然是太子故意放出的风声,为下一步陷害他做铺垫。

“必须尽快找到反驳的证据。”

赵珩在心中默念。

他昨天让小禄找去年的盐运账本,可小禄翻遍了府里的木箱,只找到几本残缺不全的账册,关键的运输记录和收支明细都不见了踪影。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抄家时被太子的人拿走了,或者是府里的内奸偷偷销毁了。

正当他思索着如何获取更多线索时,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只见一群穿着华丽的纨绔子弟簇拥着一个身材肥胖的青年,拦住了一个卖糖画的老人。

那青年正是王虎,他一脚踢翻了老人的糖画摊,五颜六色的糖画摔在地上,瞬间碎裂。

“老东西,你这糖画敢卖这么贵,是不是想坑本公子的钱?”

王虎双手叉腰,语气嚣张。

老人吓得连连求饶,眼眶通红,却不敢有半句反驳。

周围的百姓虽然同情老人,却也只是远远看着,没人敢上前阻拦 —— 谁都知道,王虎的父亲是太子的亲信,得罪了王虎,就等于得罪了太子。

赵珩皱了皱眉,他本不想多管闲事,以免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

可看着老人无助的样子,再想到原主曾经也是这样被王虎欺凌,一股怒火忍不住涌上心头。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领,故意摇摇晃晃地走了过去,装作一副醉醺醺的样子。

“哟,这不是王公子吗?”

赵珩打着哈欠,语气带着几分戏谑,“大清早的,跟一个卖糖画的老人计较,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

王虎没想到会遇到赵珩,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轻蔑的笑容:“我当是谁呢,原来是镇北王府的‘大世子’。

怎么,你现在都落魄到跟一个老东西混在一起了?

怎么,府里的银子不够你喝酒了,想帮这老东西讨钱?”

周围的纨绔子弟也跟着哄笑起来,一个个眼神轻蔑地看着赵珩。

“就是啊,一个家道中落的纨绔,还敢管王公子的闲事。”

“我看他是活腻了,忘了自己现在是什么身份。”

赵珩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走上前,捡起地上一块没摔碎的糖画,放在嘴边舔了舔:“嗯,味道还不错。

王公子,你看这老人也不容易,一把年纪了,就靠这糖画摊糊口。

你要是把他的摊子砸了,他一家人可就没饭吃了。”

“关我屁事!”

王虎不耐烦地挥手,“我想砸就砸,你管得着吗?

赵珩,我劝你少多管闲事,不然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赵珩收起笑容,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却又很快掩饰过去,装作害怕的样子后退了一步:“王公子,你可别吓唬我。

我只是觉得,你这样做不太好。

你想啊,要是被御史大人看到了,参你一本‘欺凌百姓,滥用权势’,你父亲脸上也不好看,对吧?”

王虎脸色微微一变。

他虽然嚣张,但也知道御史们最喜欢抓这种小事弹劾官员。

要是真被御史参了一本,父亲肯定会骂他不懂事,说不定还会被太子怪罪。

他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周围百姓的眼神,又看了看地上哭泣的老人,心里有些发虚。

赵珩看出了王虎的动摇,连忙趁热打铁:“王公子,依我看,不如这样。

你给这老人一些银子,赔偿他的损失,再让他给你做几幅最好的糖画。

这样一来,你既显得大方,又能吃到好吃的糖画,岂不是两全其美?”

周围的百姓也纷纷附和:“是啊,王公子,这主意不错。”

“王公子大人有大量,就别跟老人计较了。”

王虎见众怒难犯,又觉得赵珩的话有几分道理,便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扔在老人面前,语气生硬地说:“老东西,拿着银子,给本公子做几幅最好的糖画,要是做得不好,看本公子怎么收拾你!”

老人连忙捡起银子,连连磕头道谢:“谢谢王公子,谢谢王公子!

小人这就给您做,一定做得最好!”

王虎哼了一声,不再理会老人,转头看向赵珩,眼神中带着几分不爽:“赵珩,这次算你运气好,下次别再让我看到你多管闲事!”

说完,他带着那群纨绔子弟,趾高气扬地离开了。

看着王虎等人的背影,赵珩暗暗松了一口气。

刚才他故意示弱,又用御史弹劾来吓唬王虎,果然起到了效果。

他知道,像王虎这样的纨绔子弟,看似嚣张,其实外强中干,只要抓住他们的软肋,就能轻易化解冲突。

“老人家,您没事吧?”

赵珩扶起还在磕头的老人,帮他捡起地上的工具。

老人擦了擦眼泪,感激地看着赵珩:“谢谢世子,谢谢世子!

要是没有您,小人今天可就惨了。”

赵珩笑了笑:“老人家,您不用客气。

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就去巡按衙门告状,他们会帮您做主的。”

他知道巡按衙门的巡按御史是个刚正不阿的人,曾经多次弹劾太子的党羽,只是因为太子势力庞大,没能成功。

但至少,巡按衙门能给百姓一个说理的地方。

老人点了点头,开始收拾摊子,准备给王虎做糖画。

赵珩没有再多停留,转身继续往前走。

他刚走了几步,就感觉到背后有一道目光在盯着他。

他不动声色地回头,看到一个穿着灰色衣服的中年男人,正站在街角,眼神复杂地看着他。

那人看到赵珩回头,连忙低下头,转身走进了一条小巷。

“是太子的眼线吗?”

赵珩心中警惕。

他知道,太子肯定派人在暗中监视他,刚才他与王虎的冲突,想必己经被眼线汇报给太子了。

不过,他刚才表现得像个胆小怕事却又有点小聪明的纨绔,应该不会引起太子的怀疑。

他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京城的商业区。

这里店铺林立,有绸缎庄、珠宝店、粮店、盐铺,还有不少酒楼茶馆。

赵珩走进一家粮店,假装要买粮食,和老板闲聊起来。

“老板,现在这粮价怎么这么贵啊?”

赵珩装作不满地抱怨。

粮店老板叹了口气,压低声音说道:“公子,您有所不知,最近太子府的人一首在大量收购粮食,市面上的粮食都被他们买走了,粮价能不涨吗?

我们这些小粮店,进货都难,更别说卖给老百姓了。”

“太子府买这么多粮食干什么?”

赵珩故作好奇地问道。

老板左右看了看,确定没人注意,才小声说:“听说最近匈奴在边境异动,太子府买粮食是为了防备匈奴入侵。

可我看啊,太子府是想趁机抬高粮价,赚一笔黑心钱。

您没看到吗?

现在很多老百姓都买不起粮食,只能吃野菜树皮,再这样下去,迟早要出乱子。”

赵珩心中一沉,太子囤积粮食,不仅是为了搜刮民财,很可能还想在匈奴入侵时,用粮食来控制朝廷和百姓。

这个太子,野心不小,手段也够狠毒。

他又问了老板一些关于盐价的事情,老板告诉他,盐价上涨也是因为太子的人垄断了盐运,故意抬高价格。

很多百姓因为买不起盐,只能吃淡食,有的甚至因为缺盐而生病。

赵珩走出粮店,心情沉重。

他没想到太子的贪婪和狠毒,己经到了这种地步。

如果再这样下去,大靖王朝迟早会被太子拖垮。

他必须尽快找到证据,揭露太子的阴谋,否则不仅自己性命难保,整个大靖王朝的百姓都要遭殃。

正当他思索着下一步计划时,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他:“赵世子,请留步!”

赵珩回头,看到一个穿着青色官服的中年男人,正快步向他走来。

那人面容儒雅,眼神温和,看起来像是一个文官。

赵珩在原主的记忆里搜索,认出了这个人 —— 他是丞相李斯年的幕僚,名叫陈默。

“陈先生,不知找我有何事?”

赵珩故作惊讶地问道。

他知道,丞相李斯年是朝中中立派的领袖,与太子不和。

陈默来找他,肯定不是偶然。

陈默走到赵珩面前,拱手行礼:“赵世子,在下陈默,是丞相大人的幕僚。

丞相大人听闻世子近日在京城颇有‘闲情逸致’,想请世子到相府一叙,不知世子是否有空?”

赵珩心中一动,丞相李斯年找他,难道是想试探他的底细?

还是想拉拢他,共同对抗太子?

不管是哪种情况,这都是一个了解丞相立场、获取更多情报的好机会。

他装作受宠若惊的样子,连忙拱手回礼:“丞相大人相邀,是在下的荣幸。

不知何时去相府合适?”

陈默微笑着说:“丞相大人今日正好有空,世子若是方便,现在就可以随在下前往。”

“好,那我们现在就走。”

赵珩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次相府之行,肯定不会轻松,他必须小心应对,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

陈默带着赵珩穿过几条街道,来到了相府门口。

相府的大门不算豪华,但气势恢宏,门口的石狮子雕刻得栩栩如生。

走进相府,庭院幽深,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与破败的镇北王府相比,相府显得格外宁静雅致。

陈默把赵珩带到客厅,然后转身离开,去通报丞相李斯年。

赵珩坐在客厅的椅子上,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客厅的墙上挂着几幅字画,都是名家手笔,桌上摆放着一套精致的茶具,一看就价值不菲。

没过多久,一个穿着紫色官服的老人走了进来。

他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眼神锐利,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赵珩知道,这就是大靖王朝的丞相,李斯年。

“在下赵珩,见过丞相大人。”

赵珩连忙起身,拱手行礼。

李斯年上下打量着赵珩,眼神中带着几分审视:“赵世子不必多礼,请坐。”

赵珩坐下后,李斯年开门见山地问道:“赵世子,老夫听闻近日京城流传着盐税亏空的流言,说是世子监守自盗,不知世子对此有何看法?”

赵珩心中一凛,丞相果然是为了盐税亏空的事情而来。

他装作委屈的样子,叹了口气:“丞相大人,这都是谣言啊!

在下去年负责盐运的时候,确实因为醉酒误了一些事情,但绝对没有监守自盗。

这肯定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想置在下于死地。”

李斯年点了点头,语气平静地说:“老夫也觉得此事有些蹊跷。

太子殿下刚掌权不久,就查出盐税亏空,而且矛头首指你这个落魄世子,未免太过巧合。

只是,空口无凭,想要证明你的清白,还需要证据。”

赵珩连忙说道:“丞相大人明察!

在下也想找到证据,可去年的盐运账本都在抄家时被拿走了,在下现在是有心无力啊。”

李斯年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老夫可以帮你找账本。

不过,老夫有一个条件。”

“丞相大人请讲,只要能证明在下的清白,在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珩连忙说道。

李斯年看着赵珩,眼神变得严肃:“老夫要你告诉我,你父亲镇北王被陷害之前,有没有跟你说过什么特别的事情?

比如太子殿下的阴谋,或者朝中的动向。”

赵珩心中一动,丞相果然是在试探他。

他知道,不能把自己知道的全部说出来,否则会引起丞相的怀疑。

他装作回忆的样子,皱着眉头说道:“父亲被陷害之前,确实跟母亲说过一些话,好像是说太子殿下阻挠边境粮草运输,还说匈奴在边境异动。

不过当时在下正在外面喝酒,没听太清楚。”

李斯年眼神闪烁了一下,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看来,太子殿下陷害你父亲,果然是早有预谋。

赵世子,老夫可以帮你,但你也要记住,在京城立足,光靠别人帮忙是不够的,你自己也要有能力。”

赵珩连忙说道:“丞相大人教诲,在下铭记在心。

若是丞相大人能帮在下证明清白,在下以后定当报答丞相大人的恩情。”

李斯年笑了笑:“老夫帮你,不是为了你的报答,而是为了大靖王朝的江山社稷。

太子殿下专横跋扈,野心勃勃,若是让他继续掌权,大靖王朝迟早会毁在他手里。

老夫希望你能明白,有时候,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赵珩心中一喜,丞相这是在暗示要和他结盟啊!

这对于目前孤立无援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他连忙说道:“丞相大人所言极是。

在下虽然能力有限,但也绝不会让太子殿下的阴谋得逞。

若是丞相大人有需要,在下愿意听从丞相大人的安排。”

李斯年点了点头,满意地说道:“好,老夫没看错人。

你先回去吧,老夫会尽快帮你找到盐运账本。

记住,在老夫找到证据之前,你要继续保持低调,不要轻举妄动,以免被太子抓住把柄。”

“是,在下明白。”

赵珩起身行礼,然后转身离开了相府。

走出相府大门,赵珩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这次相府之行,收获颇丰 —— 不仅得到了丞相的支持,还知道了丞相也在暗中调查太子的阴谋。

他知道,有了丞相的帮助,他证明清白、为父亲***的机会,又多了几分。

回到别院时,天色己经黑了。

小禄看到赵珩平安回来,连忙迎上去:“世子,您去哪里了?

小的担心了一下午。”

赵珩笑着说:“我去了相府,见了丞相李斯年大人。”

小禄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丞相大人?

他找您干什么?”

赵珩把在相府的事情告诉了小禄,小禄高兴得跳了起来:“太好了!

有丞相大人帮忙,我们就能证明清白了!”

赵珩点了点头,却又严肃地说:“不过,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丞相。

太子势力庞大,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小禄,你明天再去一趟京城,找一找父亲以前的旧部,看看能不能联系上他们。

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支持,才能对抗太子。”

小禄重重地点了点头:“是,世子!

小的明天一早就去!”

赵珩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星空,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虽然前路依然艰难,但他己经不再是孤军奋战。

只要他步步为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总有一天,他能揭露太子的阴谋,为父亲***,让那些陷害忠良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