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半生履迹

第1章 出生

发表时间: 2024-11-24
1976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1 月 8 日,敬爱的总理与世长辞;7 月 6 日,朱德元帅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7 月 28 日,唐山大地震带来了巨大的灾难;9 月 9 日,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溘然长逝。

三位伟人在这一年相继陨落,让整个国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我就是在那一 年的春天,在鲁北平原春日的微风还带着几分料峭的寒意。

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一间破旧的土坯房孤零零地矗立着。

黎明前夕,天色仍是一片昏沉,屋内昏暗的油灯在风中摇曳,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孩子的啼哭声骤然打破了这片寂静,那便是刚刚诞生的我~“东升”。

土坯房内,陈设简陋得令人心酸。

粗糙的土墙布满了岁月的痕迹,角落里堆放着破旧的农具,土炕上破烂不堪的旧被子,刚生产完的母亲面容憔悴,眼神中透着疲惫与无奈。

哥哥和姐姐站在床边,眼中满是懵懂和对新生命的好奇。

然而,贫困的现实却让这份好奇很快被忧虑所取代。

屋外,初升的太阳努力挣脱着黑暗的束缚,想要将光芒洒向大地。

可这片土地上,田地里的庄稼稀稀拉拉,仿佛也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家中的粮仓己见底,仅有的一点粮食在孩子的啼哭声中显得更加捉襟见肘。

母亲望着嗷嗷待哺的幼子,泪水在眼眶中打转,那干瘪的***再也挤不出足够的奶水,孩子的哭声像一把刀,刺痛着她的心。

整个家庭被贫困的阴霾笼罩着,未来的路似乎充满了无尽的迷茫与未知。

那是一个陈旧而简陋的小屋,屋内弥漫着新生婴儿的微弱奶香和母亲产后的疲惫气息。

阳光透过破旧的窗纸,斑驳地洒在坑洼的地面上。

三天后的清晨,姥姥迈着匆匆的脚步赶来。

她的身影刚出现在门口,目光便急切地扫过屋内的一切。

母亲虚弱地靠在床边,怀中的我小脸蜡黄。

姥姥的眼眶瞬间红了,她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心疼。

“闺女,这咋过的日子哟!”

姥姥声音颤抖,一边说着,一边走上前轻轻抚摸着母亲的脸庞。

她低头看了看襁褓中的我,那小小的身躯显得如此脆弱。

姥姥没有丝毫犹豫,转身利落地收拾起东西,拉着母亲的手,又小心翼翼地抱起我,带着我们踏上了回娘家的路。

姥姥家的院子宽敞而整洁,厨房飘出阵阵饭菜的香气。

桌上摆着的食物虽然不算丰盛,但相比之前,己是十分充足。

母亲坐在炕上,脸上终于有了些血色,她怀中的我也不再因为饥饿而嘤嘤啼哭。

温暖的阳光洒在屋子里,仿佛也在为这暂时的安稳而欣喜。

时光如同涓涓细流,悄然流逝。

在姥姥家那温馨的氛围中,我迎来了满月。

满月的那一天,阳光格外柔和,洒在姥姥家的小院里,仿佛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然而,满月过后,母亲的姑表姐姐表达了想要抚养我的意愿。

表姨家住在县城,她们在学校里教书育人,生活优渥,膝下只有三个闺女,没有男孩。

可这个提议,遭到了父亲、奶奶和姑的坚决反对。

于是,在一个微风轻拂的日子里,母亲用一块柔软的布将我紧紧裹在怀中,带着我踏上了归程。

一路上,母亲的脚步坚定却又略显沉重。

回到家中,那破旧的房屋和简陋的摆设依旧,贫困的气息如影随形。

但此时的母亲,眼神中不再有曾经的迷茫与无助。

她望着屋内的一切,目光中多了一份坚定和勇敢。

那眼神仿佛在说,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她也要用自己柔弱的双手,为我和这个家撑起一片遮风挡雨的天空。

而尚在襁褓中的我,对这一切浑然不知。

我只是安静地躺在母亲的怀抱里,在这充满波折的人生起点上,懵懵懂懂地开始了自己未知的旅程。

1981 年,那是一个被岁月铭刻的年份,就在这一年,我懵懵懂懂地开始有了最初的记忆。

那时的我,模样呆萌可爱,肉嘟嘟的小脸蛋上镶嵌着一双清澈如水的大眼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无尽的好奇与探索的渴望。

这一年,遥远的南疆,对越自卫反击战己渐近尾声。

战火的硝烟虽未弥漫至我们生活的这片宁静土地,但那紧张与激烈的战况仍通过广播、报纸等传入人们的耳中,成为大家茶余饭后关切谈论的话题。

而就在我们生活的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也正悄然发生着影响深远的重大变革。

曾经的生产队模式逐渐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个人联合承包制。

广袤的田野间,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田埂上,人们热烈地讨论着未来的规划,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肥沃的土地仿佛也感受到了这股新生的力量,在微风中轻轻吟唱着希望的歌谣。

村庄里,家家户户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全新生产方式做着准备,陈旧的农具被擦拭一新,新的种子在阳光下闪耀着生命的光泽。

这一切的变化,如同春风拂过大地,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与无限的可能。

犹记得,那是全家在生产队领的最后一年的口粮,总共只有玉米和小麦西五百来斤。

那一小堆粮食就那么静静地堆放在屋子的角落里,散发着一种朴实无华却又让人倍感亲切的气息。

那玉米颗粒饱满,每一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珍宝,泛着淡淡的金黄,在昏暗的角落里也能闪烁出迷人的光泽。

小麦则粒粒圆润,那沉稳的色泽仿佛诉说着它们历经风雨的成长历程。

然而,可这点粮食对于我们一大家子人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吃。

那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捉襟见肘。

平日里,能填饱肚子的多是粗粮,白面馒头成了难得一见的美味。

我至今还记得,奶奶有一次吃到白面膜的时候,那股香气仿佛有了实质一般,丝丝缕缕地钻进我的鼻子里。

那浓郁的麦香,瞬间弥漫在整个屋子里,馋得我心里首发慌。

我眼巴巴地盯着奶奶手中的白面膜,不停地吞咽着口水,那渴望的眼神仿佛要把那白面膜整个吞进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