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还是我还在上小学,0607年左右,大概是四年级。
距离现在将近20年了,很多细节都记不大清了,但是那笑声一直记忆犹新,想起来就毛骨悚然,草木皆兵的感觉,大概是这辈子都忘不了了。
我家是在一个四线城市的小镇上,那时候的小轿车还没有现在这样车水马龙,家家户户都有,人们往返市里和镇上都需要坐大巴车,一趟一小时左右,可想而知这个小镇还是有点偏僻。
但小镇上的人确实不少,尤其每逢阴历的尾数二五七九的日子是镇上的大集,周围小村落的人都来镇中心商铺和地摊最密集的一个十字路口赶集。
各种小摊,商品琳琅满目,有商家进货销售,也有农家自产自销,密密麻麻,人群攒动,一眼望不到尽头。
在这个小镇上只有一所小学和中学,小学叫中心小学,中学叫职中中学,相信全国有很多大大小小一样的名字吧,普通又平凡的学校。
而我只是一个每天往返这两个学校中的普通小学生。
唯一和大家的区别就是平时伙食很好。
为什么要说往返呢,因为那时候的中学学生是寄宿式的,虽然镇子不大,但是它有很多小村落.
那时候交通不发达,村落之间距离也不是很近,大多数家长不是需要打工就是要务农。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需要住校,学校提供餐饮和住宿,当然不是免费的。
其中餐饮是由个体商户开办的,相当于一个个的小饭馆,里边的饭食各种各样,各种食材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口味,也是为了竞争到更多的生源,新鲜花样可谓是层出不穷。
专门有一排房,坐落在教学楼和学生宿舍中间,当做食堂.
一共有四个,其中三间大房子是食堂,也被三家个体老板所承包,分为一号、二号、三号食堂,最后一间小一点的被学校改成锅炉房,为全学校提供热水。
而我是这排房一号食堂老板的女儿,每天需要在中心小学上课,回职中中学吃饭睡觉,往返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