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岁月长歌,时光静好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03-15

1990年的夏天,蝉鸣声此起彼伏。每到周六下午,爸爸都会骑着那辆永久牌自行车,

载着小雨去少年宫上课。小雨坐在后座上,双手紧紧抓着爸爸的衣角,

书包里装着舞蹈服和琴谱。车把上挂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妈妈准备的军用水壶和饼干,

那是课间休息时的点心。少年宫是一座红砖建筑,门口挂着"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牌子。

院子里种着几棵梧桐树,树荫下三三两两站着等候的家长。有的在织毛衣,有的在看报纸,

还有的在聊天。小雨跳下车,朝爸爸挥挥手,就快步跑向二楼的艺术教室。舞蹈教室里,

十几个女孩正在做热身。墙上贴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标语,

角落里放着一台老式录音机,正在播放《天鹅湖》的音乐。小雨换上粉色的练功服,

这是妈妈用布票扯的的确良布料,请裁缝特意做的。练功服已经洗得有些发白,但依然整洁。

"小雨,来帮老师放一下音乐。"张老师招呼道。小雨熟练地按下录音机的按键,

这是她最喜欢的工作。音乐响起,十几个女孩开始练习基本功。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

照在墙上的大镜子上,反射出耀眼的光。两个小时后,舞蹈课结束,爸爸已经在楼下等着了。

他手里拿着一个铝制饭盒,里面装着妈妈准备的绿豆汤。"累了吧?"爸爸递过饭盒,

"喝完我们去上钢琴课。"钢琴课在三楼,教室里摆着三架立式钢琴。

小雨最喜欢靠窗的那架,琴键已经被磨得发亮。教钢琴的李老师是个和蔼的中年女人,

她总是夸小雨有天赋:"这孩子手指条件好,乐感也不错。"今天教的是《小星星变奏曲》,

小雨认真地记着指法。下课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爸爸推着自行车,小雨坐在后座上,

叽叽喳喳地说着今天的课程。"李老师说我进步很大,下周可以学新曲子了!""真棒!

"爸爸笑着说,"等发了工资,爸爸给你买新琴谱。"路过副食品商店时,爸爸停下车,

用粮票买了半斤大白兔奶糖,"这是奖励我们小雨的。"回到家,妈妈已经做好了晚饭。

桌上摆着红烧肉、炒青菜和西红柿蛋汤,还有一小碟酱菜。这是用肉票买的五花肉,

爸爸排队好久买到的。妈妈穿着淡紫色的连衣裙,正在摆碗筷。她总是这样,

即使在家也要打扮得体。"今天学得怎么样?"妈妈一边盛饭一边问。"李老师夸我了!

"小雨兴奋地说,"说我弹得比上周好多了。"妈妈露出欣慰的笑容:"那就好。

下周妈妈给你做新裙子,去少年宫穿。"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

直到1994年的那个夏天。那天,小雨从少年宫回来,发现家里的气氛有些不对劲。

爸爸坐在沙发上,面前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妈妈站在窗前,背影显得有些单薄。

茶几上放着一个牛皮纸信封,上面印着机械厂的红头。"小雨,"爸爸的声音有些沙哑,

"从明天开始,你可能不能去少年宫上课了。"小雨愣住了:"为什么?"妈妈转过身来,

眼睛红红的:"厂里要改制,我和你爸爸都在下岗名单上。

以后......以后可能负担不起少年宫的学费了。"小雨看见妈妈的手紧紧攥着窗帘,

指节发白。她知道妈妈一向骄傲,从小在干部家庭长大,从来没为生计发过愁。

现在突然失去工作,对她的打击可想而知。那天晚上,小雨第一次听见父母吵架。

妈妈的声音带着哭腔:"我从小就没受过这种委屈!现在可好,连工作都没了,

小雨的课怎么办?你知道她学了多久吗?"爸爸的声音很疲惫:"我会想办法的。

听说南方机会多,我打算去那边看看。""你要去南方?"妈妈的声音陡然提高,

"那我怎么办?小雨怎么办?我们娘俩就这么被你扔在家里?""你们先在家等着,

等我站稳脚跟就接你们过去。"爸爸说,"现在厂里给了一笔买断工龄的钱,

省着点用......""省?怎么省?"妈妈的声音里带着讽刺,

"小雨在少年宫学了这么多年,难道就这么放弃吗?你知道她有多喜欢跳舞和弹琴吗?

"爸爸沉默了一会儿:"要不......先停一段时间?

等我在南方站稳脚跟......"小雨躲在房间里,把脸埋进枕头。她听见妈妈的抽泣声,

听见爸爸的叹息声,听见窗外呼啸而过的火车声。那声音像是要把这个家撕碎。第二天早上,

小雨发现妈妈的眼睛肿了,但她的背依然挺得笔直。妈妈正在整理一个木盒子,

里面装着她的首饰:一对金耳环,一条珍珠项链,还有一枚金戒指。

这些都是外婆留给她的嫁妆。"妈妈......"小雨怯生生地叫了一声。妈妈抬起头,

勉强笑了笑:"没事的,小雨。妈妈会想办法的。"她说着,把木盒子盖上,

"你去练会儿琴吧。"小雨坐在钢琴前,手指轻轻抚过琴键。

这架钢琴是爸爸去年托关系从上海买来的星海牌钢琴,花了整整两千块钱,

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琴架上放着一张全家福,照片里三个人都笑得很开心。父亲走的那天,

天还没亮。小雨听见客厅里传来轻微的响动,她蹑手蹑脚地爬起来,从门缝里往外看。

爸爸正在收拾行李,一个旧旅行袋里装着几件换洗衣服和洗漱用品。妈妈站在一旁,

手里攥着一块手帕,时不时擦擦眼角。"这些钱你拿着,"妈妈把一个信封塞进爸爸手里,

"南方物价高,别太省着。"爸爸摇摇头,把信封推回去:"你们娘俩在家,用钱的地方多。

我一个大男人,怎么都能凑合。"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火车票,

"这是托人买的硬座票,能省点是点。"小雨看见妈妈的手在发抖,但她强忍着没有哭出声。

爸爸走到卧室门口,轻轻推开门。小雨赶紧闭上眼睛,假装还在睡觉。

她感觉到爸爸的手轻轻抚过她的头发,那手上还带着熟悉的机油味。"小雨,

"爸爸的声音很轻,"要听妈妈的话,好好练琴。等爸爸赚了钱,给你买最好的钢琴。

"门轻轻关上了。小雨听见行李箱轮子滚动的声音,听见大门关上的声音,

听见妈妈的抽泣声。她把自己埋进被子里,眼泪止不住地流。父亲走后,

家里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妈妈不再每天穿得光鲜亮丽,而是换上了普通的棉布衣服。

她开始学着记账,把每一分钱都算得清清楚楚。少年宫的学费暂时还交得起,

但妈妈开始减少其他开支。"小雨,"有一天晚饭时,妈妈突然说,"明天开始,

我们不去少年宫了。"小雨愣住了:"为什么?"妈妈放下筷子,

声音很轻:"妈妈找到了一份工作,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

工作时间......和你的课程冲突。"小雨看着妈妈的手,

那双手曾经只会弹钢琴、插花,现在却要整天整理货架、数零钱。她突然注意到,

妈妈手上的戒指不见了。"妈妈,

你的戒指......"妈妈下意识地摸了摸空荡荡的手指:"卖了。"她勉强笑了笑,

"反正平时也不常戴。"那天晚上,小雨躺在床上,听见妈妈在客厅里打电话。

她的声音压得很低,但小雨还是听见了:"爸,

我知道您不同意......但是现在情况特殊......"原来妈妈在向外公借钱。

小雨记得,自从妈妈执意要嫁给普通工人出身的爸爸,就和外公家闹得很僵。现在为了生活,

妈妈不得不低头。第二天,妈妈真的去百货公司上班了。她穿着统一的蓝色工作服,

胸前别着工号牌。小雨放学后偷偷去看过,妈妈站在柜台后面,正在给顾客介绍商品。

她的背依然挺得笔直,但眼角已经有了细纹。家里的饭菜也开始变得简单。

以前经常有的红烧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豆腐和青菜。妈妈学会了讨价还价,

会在菜市场关门前去买打折的菜。一个月后,爸爸寄来了第一封信。信很短,字迹潦草,

说他在深圳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建筑工地当监工。"这里机会很多,"他写道,

"等我站稳脚跟,就接你们过来。"妈妈把信看了又看,最后小心翼翼地收进抽屉。

那天晚上,小雨听见妈妈在房间里偷偷哭泣。日子一天天过去,

妈妈渐渐适应了售货员的工作。她开始会和小雨分享工作中的趣事,

比如今天遇到了一个特别挑剔的顾客,或者卖出了多少件商品。但小雨知道,

妈妈心里始终放不下她的骄傲。有一天,小雨放学回家,发现妈妈在厨房里忙活。

桌上摆着一盘红烧肉,还有几个精致的点心。"今天发工资了,"妈妈笑着说,

"我们改善一下伙食。"小雨注意到,妈妈的手上多了一枚银戒指,

虽然不如以前的金戒指贵重,但依然精致。"这是......""同事介绍买的,

"妈妈有些不好意思,"说是银的,便宜很多。"她顿了顿,"小雨,妈妈想跟你商量件事。

""什么事?""妈妈想报个夜校,"妈妈说,"学会计。现在到处都在搞市场经济,

懂财务的人很吃香。"她的眼睛亮了起来,"等妈妈学成了,说不定能找个更好的工作。

"小雨看着妈妈,突然发现她眼里的光芒又回来了。那是一种对生活的希望,虽然微弱,

但确实存在。母亲报的是市职工大学的夜校,每周三个晚上要去上课。第一天去夜校时,

妈妈特意穿上了她最好的一套衣服——那件米色的确良衬衫和藏青色百褶裙。

她站在镜子前仔细地梳头,把头发挽成一个优雅的发髻。"小雨,

"妈妈一边整理书包一边说,"晚饭在锅里,你自己热一下。作业写完了就练会儿琴,

别等我。"小雨点点头,看着妈妈推着自行车出门。那辆永久牌自行车是爸爸留下的,

妈妈已经很久没有骑过了。她骑车的姿势有些生疏,但背依然挺得笔直。晚上九点多,

妈妈才回来。她的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睛很亮。"今天学了会计基础,"她一边换鞋一边说,

"老师讲得真好。"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笔记。小雨注意到,

妈妈的笔记本是用旧挂历纸装订的,封面上工整地写着"会计学习笔记"。

她想起以前妈妈用的都是精美的皮质笔记本,现在却要用挂历纸,心里一阵酸楚。"妈妈,

"小雨轻声说,"我给你煮了面。"妈妈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我们小雨长大了。

"她走到厨房,看见灶台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上面还卧着一个荷包蛋。从那天起,

小雨开始学着照顾妈妈。她会提前把晚饭准备好,等妈妈回来热一下就能吃。

她还会帮妈妈整理笔记,把潦草的字迹重新誊写一遍。妈妈学习的时候,

她就坐在旁边写作业,偶尔抬头看看妈妈认真的侧脸。一个月后,爸爸寄来了第二封信。

这次的信厚了很多,还附了几张照片。照片里,爸爸站在一个建筑工地前,

身后是正在建设的高楼大厦。"我入股了一个小工程队,"爸爸写道,"虽然辛苦,

但收入比以前好多了。"妈妈把照片看了又看,最后贴在客厅的墙上。那天晚上,

她学习到很晚,笔记本上记满了各种建筑行业的财务知识。夜校的学习并不容易。

妈妈已经三十多岁了,记忆力不如年轻人,很多概念要反复理解才能记住。有时候,

小雨半夜醒来,还能看见妈妈在台灯下看书的身影。"妈妈,"有一天小雨忍不住问,

"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妈妈放下笔,轻轻揉了揉太阳穴:"因为妈妈想给你更好的生活。

"她看着小雨,"你知道吗?现在外面变化很快,如果跟不上,就会被淘汰。

"小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她发现,妈妈的眼角有了细纹,但眼神却比以前更加坚定。

渐渐地,妈妈开始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工作中。她帮百货公司整理账目,发现了几个漏洞,

得到了经理的表扬。有一次,她还帮一个个体户老板做了账,赚到了一笔外快。"小雨,

"妈妈兴奋地说,"妈妈给你买了新裙子!"她拿出一条淡粉色的连衣裙,

"虽然不是友谊商店的,但料子也不错。"小雨试穿裙子时,妈妈在一旁看着,

眼里闪着泪光:"我们小雨真漂亮。"她轻声说,"等爸爸回来,一定要让他看看。

"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妈妈不再需要向外公借钱,

偶尔还能给小雨买些学习用品。爸爸的信也越来越频繁,他说工程队的生意不错,

已经开始盈利了。然而,就在生活看似要好转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平静。

电话是凌晨打来的。刺耳的***划破夜的寂静,小雨从睡梦中惊醒。她听见妈妈接起电话,

声音从最初的迷糊变得惊慌:"什么?住院?怎么回事?"妈妈的手在发抖,

电话差点掉在地上。小雨光着脚跑到客厅,看见妈妈脸色苍白如纸。

"你爸爸......"妈妈的声音哽咽了,"在工地上晕倒了,现在在医院。"那一夜,

母女二人谁也没睡。妈妈不停地打电话,联系深圳的医院,询问病情。小雨坐在一旁,

听着断断续续的对话,心一点点往下沉。"是胃出血,"妈妈放下电话,声音沙哑,

"医生说可能是长期饮食不规律,加上过度劳累......"她突然捂住脸,"都怪我,

要是早点让他回来......""妈妈,"小雨抱住妈妈颤抖的肩膀,"爸爸会好的。

"第二天一早,妈妈就去了单位请假。小雨听见她和经理的对话:"我知道现在旺季,

但是......"妈妈的声音带着哭腔,"我丈夫在深圳住院,

我必须去......"经理叹了口气:"小周啊,

你也知道现在岗位紧张......""我明白,"妈妈的声音突然坚定起来,

"如果实在不行,我辞职。"小雨的心揪了起来。她知道这份工作对妈妈来说意味着什么,

不仅是经济来源,更是她重新站起来的证明。最终,经理同意给妈妈一个月的假期。

妈妈开始收拾行李,把存折和现金都装进包里。"小雨,"她一边整理一边说,

"妈妈要去深圳照顾爸爸,你......""我要一起去!"小雨打断她。

妈妈摇摇头:"你要上学,而且......"她咬了咬嘴唇,"我们可能要在那边待很久,

你的学业不能耽误。"小雨还想说什么,但看见妈妈疲惫的眼神,把话咽了回去。她知道,

现在不是任性的时候。妈妈走的那天,把小雨托付给了邻居王阿姨。

王阿姨是妈妈在百货公司的同事,家里有个和小雨同龄的女儿。"要听王阿姨的话,

"妈妈临走前叮嘱,"每天给妈妈打电话。钱放在抽屉里,

要买什么自己拿......"小雨看着妈妈坐上开往火车站的电车,突然感觉鼻子一酸。

她想起爸爸走的那天,也是这样的场景。只是这一次,妈妈背着的不是优雅的手提包,

而是一个鼓鼓囊囊的旅行袋。到了深圳,妈妈每天都会打电话回来。从她的描述中,

小雨渐渐了解了爸爸的情况:胃出血已经止住了,但检查发现还有其他问题。爸爸长期抽烟,

肺部有阴影,需要进一步检查。"医疗费很贵,"妈妈在电话里说,"但是没关系,

妈妈有办法。"小雨知道妈妈说的"办法"是什么。她看见妈妈的首饰盒空了,

连那枚银戒指也不见了。王阿姨告诉小雨,妈妈临走前还找她借了些钱。一个月后,

妈妈回来了。她瘦了很多,眼下一片青黑,但眼神依然坚定。"爸爸怎么样?

"小雨急切地问。"病情稳定了,"妈妈摸摸她的头,"但是需要长期治疗。"她说着,

从包里拿出一叠单据,"这是医疗费清单,妈妈算过了,我们......"她突然停住了,

看着小雨担忧的眼神,勉强笑了笑:"没事的,妈妈有办法。"第二天,

妈妈就去找了夜校的老师。她决定提前参加会计资格考试,这样就能找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

"小雨,"妈妈一边复习一边说,"等妈妈考完试,我们就去深圳。爸爸需要人照顾,

而且......"她顿了顿,"那边的机会更多。"小雨看着妈妈伏案学习的背影,

突然感觉鼻子一酸。她轻轻走过去,抱住妈妈的肩膀:"妈妈,我会帮你的。

"妈妈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会计资格考试就在两个月后,

她必须在照顾爸爸和备考之间找到平衡。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给爸爸熬中药,

然后开始复习。厚厚的教材被她翻得起了毛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重点。"妈妈,

"有一天小雨忍不住问,"为什么这么着急?"妈妈放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