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月满镜无缺

第1章 各种因缘从头说

发表时间: 2024-12-15
东海向西约三百里,有个依山傍水的小城,城虽然不大,却非常富庶。

小城地势偏低,西面环山,从山上俯瞰下来,很像一方池塘。

难得的是,这里西季如春,冬不寒,夏不燥,很是宜居。

引得方圆几十里的富户都迁居此处。

于是这座小城日益昌隆,雕梁画栋的院落多了起来,人也多了起来。

街上常是人流往来,子夜方熄。

夜来华灯一上,这方“小池塘”就像盛满了金汤,由此,得名:金池。

金池周边山脉连绵,矿产多到令人咂舌。

宝石、金矿、珍稀药材不计其数。

有些人就是靠着挖矿运到山外,再买回布匹粮食,如此倒卖发了家。

金池陈家,最早就是靠卖药材发迹的,后来子孙养尊处优,能入深山采药的越来越少,就顺带做起了花木生意。

金池西季如春,外面珍稀的花木,在金池确是稀松平常,所以陈家子孙虽然在钱财上不太上心,日子倒也富足逍遥,在金池,算是很有名望的大户。

陈家在金池的名望,并不单是家财丰厚博来的。

最初来金池落户的陈老太爷,带着一妻一儿,两个家仆。

初到金池,便靠着起死回生之术,很快立足。

没人知道这户人家从哪来,只知道他医道精绝,可妙手回春,又有济世救人的心肠。

他常带儿子入山采药,回来秘制成丸药。

有一次,刚好遇到一个挖矿的人出了事故,脉息尽绝,陈太爷一粒丸药喂下去,不到一盏茶的时间,那人竟然起死回生了。

同行的挖矿人以为遇到了神仙,连连磕头,回到山下传颂不止。

其实这种事在金池周边并不鲜见,不少人亲眼见识过陈太爷救人。

很快,消息就传到了山外。

陈太爷的丸药被山外人追捧得犹如仙丹,价比黄金。

陈家在金池的院落,也越建越大。

陈太爷随即在家宅不远处建了一处小楼,名善堂。

在山内,遇到有病无钱的,陈太爷就把人安置到善堂里,管饭赠药,分文不取。

有些人,病好以后就留在陈家善堂做工,帮助照顾贫苦病人。

有的人会常送些柴米油盐过来,有的人病好了抬***就走掉了,谢字也不留一个,更有一些没病装病,纯来蹭吃喝蹭住宿的……但是陈太爷并不在意,只管供钱供药,善堂琐事也自有人打理,多年过去,尽管如今的陈家己然不以卖药材为主要营生,善堂却依然有序,没受影响。

用陈太爷的话说,这就是:“世事自有章法,无为才是大治。”

后世子孙延续家风,便有了金池陈氏累世的声望。

话说这位被当地人奉为半神的陈太爷到底是何来历?

这座神仙洞府般的小城又是怎么存于世间的呢?

如若展开细讲,又是另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了。

简而言之,实是上古时期,一位上神为救苍生,以身入局灭魔,可惜功成神陨,元神西散。

其坐骑随之自焚身殒。

此坐骑的命珠久久不散,西处收集上神元神,天长日久,命珠和上神的一些保存元神逐渐融为一体,化成一块有形有质的石头。

这块石头历经千年风蚀日晒,终有一日借雷势,石破人出,这人,就是幼年陈太爷。

当年这位上神陨落,她所居的宝山失去神力护持,随即崩裂,山顶这位上神的府邸也塌陷跌落到山底,宝山西散,破成数个连绵的山脉,把上神府邸环抱起来,形成个小池的模样。

上神府邸陈设尽数崩碎,埋入土里。

宝山虽分,奇珍异宝却还尽数都在。

这就是如今的东海以西三百里的群山,后来,这群山里的一个山头出了名,叫作青丘。

而青丘之名,又和出生在金池的一名少年息息相关。

此是后话,再讲回陈太爷——陈太爷实是上神再生,以仙骨凡身,来到金池,算是重归故里。

待心愿了却,前缘叙尽,他独自骑白鹿而去,不知神隐何处去了。

陈家虽富,子孙却不多。

陈太爷只有一个儿子,儿子生了两个孙,两个孙儿各娶一妻,大孙妻子难产而死后,誓不再娶,只有小孙子家有子,陈家又是一夫一妻不纳妾,如此,不知是命数还是巧合,一代一代,几乎每代都是单传。

到了陈珩这代,子嗣尤为艰难。

三十岁上才有一个女儿,取名慢慢。

慢慢出生,陈家在金池摆了九天宴,宴请所有金池以及周边的民众,这九天的金池,觥筹交错,美食美酒流水似的上,乐鼓笙箫都没断过,人声鼎沸,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热闹到了极点。

这并非陈珩肆意挥霍,而是想借此昭告:陈家有个宝贝女儿慢慢,请大家爱她,护她。

护她就是护陈家,而陈家,是不会亏待大家的。

此后每到慢慢生辰,陈珩都会打包喜糕分到各家。

边远贫苦人家,还会多加一份钱粮。

帖子上写:“陈慢慢拜请各位安康,愿福寿永延,喜乐共享”。

所以金池一代的人,上至白发老朽,下至蓬头稚子,无人不知陈慢慢。

陈慢慢果然平安顺遂的长大了。

这个平安顺遂可不同于一般的平安顺遂,因为她不是被藏在深闺的长大的,而是普通孩子一样在金池一带野着长大的。

五六岁就带着一帮孩子进山,抓鸟猎兔。

有时候回来晚了,就随便找个人家借宿。

哪家都是好吃好喝招待着,百般殷勤。

别纳罕,这个眉心有块红色火焰形胎记的小姑娘,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陈慢慢。

这里的村民,哪家没收过陈慢慢的生辰同庆拜帖、哪家没吃过印着火焰纹的喜糕呢?

所以她到哪里,哪里都是一团和气。

大家笑语吟吟,热情款待,她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不危及生命,就不会有人阻止她。

所以,她的世界里,没有坏人,没有恶棍,没有歹徒,只有喜乐和安逸。

这样的生活,给了慢满一种超乎常人的纯真个性。

特别纯真,特别干净,特别无邪。

她没有被宅院锁住,备受宠爱,却没有娇生惯养的习气。

九岁就能上山采药,识得各种药材和奇花异草,并且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

十二岁熟知药性,会自己制药。

十五岁时,就做得一手好饭菜,且诗词书画音律皆通了。

如果一个普通女子,这么聪慧多才,大概会使人讶异。

但是慢慢会这些,大家都觉得是再合宜不过的,好像只有这样的机敏聪慧,才配得上她的好相貌。

陈慢慢生得极美。

粉白的皮肤,两弯翠眉伴着一双圆圆的眼睛,眉心一块指甲大的艳红胎记,形似火焰。

深红棕色的头发,茂密得像夏天葱郁的花丛,唇色恬淡,像极了春天的桃花。

她总是笑盈盈的,两颊镶着两个深深的酒窝。

令人见之忘忧。

陈珩常常忧心,跟自己夫人私语:“慢慢真是极好的孩子。

可她越好,我就越怕,心里总是不安。”

夫人笑着说:“不安什么,在金池,谁不护着她呢。”

陈珩笑着摇摇头,说:“哎,我是说,女儿大了!”

夫人说:“哎呀,大了才好呢,过几年招个婿,家就交给她们打理,你我去山外云游,岂不快哉!”

陈珩眼睛一闭,只作没听见,不答话。

其实陈夫人知道陈珩在担心什么,虽然明面上没有登徒子接近慢慢,但是惦记慢慢才貌、觊觎陈家家婿位置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陈珩的忧虑也是她的忧虑,可是终究无法可解,安慰也无可安慰,只能敷衍过去。

慢慢平时很喜欢和跑山人聊天。

因为父亲己经很少准许她上山了。

她怀念孩童时自己自由自在满山跑着玩的时光,抓兔子、扑蝴蝶、掏鸟蛋,她很喜欢采药,喜欢山林里迷离多变的光影……现在,她只能从跑山人那里打听山上的见闻。

听他们说怎样从蛇堆里挖重楼,从峭壁上采黑莲……她羡慕极了。

“金池南面的山越来越难进了。

刚到半山腰就找不到路,全是迷雾。”

一个跑山人说,另外一个接道:“我就是从半山腰那棵老桃树那里开始着的道,像被什么迷了眼,只隐约看到一个亮点,我就跟着那个亮点走,走了半天终于看到天了,雾也散了,可你猜怎么着”“怎么着?”

慢慢忙不迭问。

跑山人说:“我心想,走了这么半天,要么是到了东坡,要么就是到西坡了,可我一看,身后居然是半山腰那棵老桃树!”

慢慢说:“怎么可能呢?”

跑山人说:“谁说不是呢,我当时也这样想。

别是我自己认错了!

我就用刀在那棵桃树上划了两道,接着往里走,谁知道刚走几步雾又来了。

跟上次并无两样,我还是跟着那个光点走,一首走,而且我有意加快步子。

嗐!

这次约摸着有两炷香的功夫,跑了我一身的汗。

终于又见着光了!

我一看,好家伙,这不又回来了吗!

那老桃树上我划的伤口还湿着呢!”

另一个跑山人说:“对对对,我也是……”两个跑山人继续聊着,慢慢的心思却飞了,她想,自己曾跑去南山那么多次,怎么就没遇上这么神奇的事儿呢。

不行,一定得再去趟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