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盛世汉途

第1章 寒门志起

发表时间: 2025-03-23
大汉元光二年,正值春寒料峭之际,颍川郡阳翟县的一个小村落里,晨雾弥漫,炊烟袅袅升起,给这个宁静的小村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

在村头那间破旧的茅草屋中,陈昭从睡梦中缓缓醒来。

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我穿越了男主突然脑子一阵疼痛接受这原主人的记忆陈昭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全靠邻里乡亲的接济才得以勉强长大。

尽管生活艰辛,但他却天生聪慧,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

家中虽然一贫如洗,但有几本祖父留下的旧竹简,却是他最为珍视的宝贝。

这些竹简上记载着前朝的兴衰、诸子百家的言论,陈昭视若珍宝,反复研读,从中汲取着智慧和力量。

这一天清晨,陈昭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简单洗漱后,便拿起锄头准备去田里劳作。

当他路过村口那棵古老的槐树时,忽然听到一阵喧闹声。

他好奇地走近一看,只见几个村民正围在一起,热烈地谈论着什么。

“听说了吗?

皇上发布了诏令,要举贤良方正,各地都在选拔人才呢!”

一位老者激动地说道,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兴奋。

“是啊,要是能被选中,那可就一步登天了,从此光宗耀祖啊!”

一个年轻后生满脸羡慕地说道。

陈昭听到这句话,心中猛地一动。

他不禁停下了脚步,若有所思地看着那个后生。

“举贤良方正……”陈昭喃喃自语道,“这岂不是一个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吗?”

他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于是决定不再继续赶路,而是驻足倾听众人的讨论。

从他们的交谈中,陈昭得知这次选拔是由朝廷发起的,目的是为了招揽有识之士,共同应对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匈奴的侵扰以及国内的民生问题等等。

陈昭暗自思忖着,自己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但对这些问题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如果能够通过这次选拔,进入朝廷为官,或许就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一些贡献。

想到这里,陈昭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他决定要好好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努力争取被选中。

回到家中,陈昭将农具放下,坐在简陋的桌前,陷入沉思。

他深知,自己出身寒门,既无家族势力支持,也没有名师举荐,想要在选拔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但他又怎会轻易放弃,心中的火焰被这消息彻底点燃。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昭白天依旧去田里劳作,维持生计,夜晚则就着微弱的烛光,在竹简上奋笔疾书,写下自己对时事的见解。

他从匈奴的作战特点分析到边防的巩固策略,从土地兼并的危害谈到民生的改善之法,洋洋洒洒,写满了数卷。

终于,到了县里选拔的日子。

陈昭身着粗布麻衣,怀揣着自己的策论,步行数十里来到县城。

县城中,县衙门口早己围满了前来应试的人。

这些人大多穿着光鲜,身旁还有书童伺候,与陈昭形成鲜明对比。

但陈昭并未因此感到自卑,他昂首挺胸,眼神坚定地走进考场。

考场内,气氛严肃紧张。

陈昭找了个空位坐下,等待考官发题。

题目发下后,陈昭仔细研读,心中暗喜,这些题目正是他平日里思考的内容。

他深吸一口气,提笔蘸墨,开始作答。

他的字迹虽谈不上工整华丽,但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的心血与见解。

时间在笔尖流逝,陈昭专注于答题,浑然不觉周围的变化。

当考官喊停收卷时,他才放下笔,长舒一口气。

交卷后,陈昭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站在一旁,观察着其他应试者的神情。

有的自信满满,有的则满脸忧虑。

几日后,选拔结果公布。

陈昭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县衙门口,在密密麻麻的榜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

终于,他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了“陈昭”二字。

他成功通过了县里的选拔,将被送往郡里参加下一轮考核。

这一刻,陈昭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多年的努力总算有了回报。

然而,陈昭不知道的是,郡里的考核更加严苛,且郡中世家大族势力盘根错节,他们早己将此次选拔视为扩充家族势力的机会,像陈昭这样的寒门子弟,无疑是他们眼中的障碍。

在前往郡里的路上,陈昭又会遭遇怎样的挑战,他能否在重重困难中继续前行,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一切都是未知数,而陈昭,己然踏上了这条充满荆棘的求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