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次日。
苏青踩着露水进街道办时,王主任正往自行车后座捆宣传画。
"小苏来得正好,"主任抹了把额角,"抗美援朝新画儿,今儿务必贴到各院宣传栏。
"怀里的宣传画还带着油墨香,毛主席的画像在晨光里格外鲜亮。
苏青想起前世在剧场后台调颜料的日子,现世的红蓝油墨却刺得鼻腔发酸——这不是舞台,是真真切切的家国情怀,这就是今天的工作了。
午时苏青回到大院时,正撞见傻柱坐前院石梯上啃着窝头。
“柱子,就吃窝头啊,丰泽园伙食没这么差吧”苏青见着打了个招呼"苏哥!
中午你也回来了啊,也不是,食堂多的是好吃的,我也没上灶台,有剩菜多少能分点儿,没有就只能啃窝头"傻柱含糊应答,窝头渣喷在阎埠贵家刚堆好的煤球上。
杨瑞华见着:"傻柱!
这是这个月第三回了.....""杨婶啊。
"苏青适时插话,晃了晃手里的宣传画,"您帮着合计合计,宣传栏贴哪儿合适?
"杨瑞华的动作顿住,打量苏青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这小子总穿得比街道办科员还体面。
"前院外壁墙上吧。
"他跟着阎埠贵也学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人来人往都看得见,符合宣传要求。
"苏青点头,余光瞥见中院门帘微动。
秦淮茹端着空盆出来,眼尾的青黑比昨日更深。
贾张氏的干嚎突然炸响:"秦淮茹!
死哪儿去了?
孩子尿布还没洗!
"姑娘慌忙低头往回走,木盆磕在门槛上发出闷响。
苏青攥紧宣传画,想起前世弹幕里的"白莲花秦淮茹"——现世看来,现在不过是个被婆婆压榨的年轻媳妇。
"苏哥!
"许大茂的尖嗓子从身后冒出来,"帮我看看这电影票......一张是苏哥您的一张是给王主任的"十西岁的少年晃着两张《南征北战》的票根,裤裆处的补丁格外刺眼。
"你爸许放映员让你送票?
"苏青挑眉。
许大茂谄媚笑:"您是街道办的笔杆子,帮我在王主任那儿美言几句,课余时间也想着为人民服务,我爸放电影谁看不是看,王主任看看也能顺着指导指导我爸的工作。
"“行啊大茂,你这觉悟可以,不过你还在读初中,考中专才是正事儿,少想些有的没得,以后有的是你服务人民的机会”苏青笑笑说道。
“得嘞,您说的对,我这吃完饭可不是正要去上学吗,票给您了,您一定给到王主任啊。”
许大茂完成了老许的任务,笑着回道。
这许大茂能在剧里混的开,真的是有原因的,还没成年呢,就懂得巴结人了,嘴皮子儿也利索,跟人打交道,那真的是如鱼得水,情商高,就是读书拉胯,不然也不会初中毕业跟着他爸学放电影。
"傻柱你再不出门,上班要迟到啦!
"阎解成突然指着巷口大喊。
“雨水你吃饱了,不要出大院,乖乖在大院里玩,哥哥去上班了。”
傻柱叮嘱何雨水说“知道了哥,你都说好几遍了,还每天都说,烦不烦呀”何雨水一个7岁的丫头,有些事她是真的懂,也明白,从她爸何大清跟寡妇跑了就开始懂事了,不然咋办,没人惯着她了。
中午回院时,槐树下围了一圈人。
刘光天蹲在墙角,他妈李婶叉腰大骂:"兔崽子!
敢偷你爹的烟钱?
""我没偷!
"十二岁的男孩梗着脖子,"是许大茂说......"苏青见着,刘海中在的话,肯定早就开始用皮带招呼了这时候刘光天被打抱头乱穿了。
老刘这人太自我,又是官迷,就算他的错,越解释打起来越狠。
"许大茂说什么?
"苏青挤进人群。
许大茂缩到人群角落里,眼神躲闪。
刘光天看见救星,哇地哭出来:"他说大院东墙根有废铁,卖了能换糖......""废铁?
"苏青皱眉。
1952年正值抗美援朝,全民捐废铁支援前线。
他转向许大茂:"许大茂,是不是你说的拿废铁卖钱?
"许大茂也知道事儿不好了:"我就瞎说得......""苏同志!
"易中海分开人群,"家务事让刘海中同志自己处理。
同志们,毛主席教导咱们......"易中海中午也回来了,他一般都是食堂吃饭,吃完就上工,这是当选为联络员了,如今有了身份,大院的鸡毛蒜皮他都可以调解,这么好增加威望的机会,可不得有休息时间了就得盯着?
"易师傅说的对。
"苏青意外的看了眼易中海截断他的话,"不过东墙根的废铁是街道登记的援朝物资,刘光天要是真的偷拿了卖钱,那事儿就不是大院里的小事了......"许大茂的脸刷白。
刘家李婶也吓得不行:"苏同志您看,今儿光天卖了多少,我用家里的给补回去,您可不能跟王主任说!
"小心的说着。
“这是孩子小,不懂事,补上就行,没多大的事情,也不至于。”
苏青回复道,转身时,撞见傻柱在廊下竖大拇指——这小子,看戏倒是在行。
都说傻柱傻,傻柱真的不傻,反而很聪明,一个没啥文化的厨子,你敢想他都能跟你玩套路?
原剧里一个红头文件的梗,首接让许大茂没了副主任,那可是万人大厂的副主任啊,厂里除了李怀德,谁也管不了他。
先是在大领导王局长的陈秘书看看红头文件的大致排版,然后代替大茂给轧钢厂上级主管领导送礼被赶,再请李怀德吃饭忽悠说许大茂有红头文件,文件上面写李怀德要完,让李怀德认为许大茂越过自己找了上级,出卖他,李怀德连夜开会处理了许大茂。
这事是个傻子能干的出来的?说他傻的,先问问自己能不能在当时环境搞不搞得定许大茂再说。
“以后再拿,看你爸不打断你的腿”瞪了刘光天一眼。
李婶回屋去收拾废铁了。
易中海深深的看了眼苏青,这是怪苏青把事儿都处理了,没他的事了,还是街道办的头衔管用,看来以后要跟王主任搞好关系,也要跟老刘老阎商量下,提高联络员的话语权,光有威信还不行,没有街道办的威信大。
傍晚贴宣传画时,聋老太太突然拄着拐杖过来。
"小苏啊,"她眯着眼打量画中彭德怀,"这画儿比去年的鲜亮。
""老太太眼神真好。
"苏青递上块水果糖。
前世剧里,这老太太可是个唯我独尊主儿。
苏青海记得电视剧里老太太说:“自张丫头嫁进大院的时候起,我就是全院的老祖宗,我说话时候别人不可以交头接耳。”
可见霸道,平常笑眯眯的,挺爱笑,但是涉及到她的利益,就会露出獠牙,比如家里的玻璃首接给你敲个稀巴烂。
老太太接糖的手突然一抖,糖纸窸窣作响:"你跟易中海不一样。
"不等他答话,老太太转身挪回房。
苏青盯着她的背影,想起易中海编造的"红军送鞋"故事——这老太太,虽然不咋出场,出场都是王炸。
很多有疑问,一个老太太没必要放心上,这就不对,老祖宗的人设己经立起来的,有易中海捧着,她己经高高在上,建国初期讲究姓氏家族,一个村一家人,一个家族的族老都是族里的话事人,老太太是大院最早的住户,把大院众人看成一个宗族一个村,她就是族老,是村长。
只是这个宗族不一样,没有亲戚关系在,但邻居住在一起住久了,跟亲戚有什么不同呢?
掌灯时分,贾家传来争吵。
"东旭!
"贾张氏的干嚎震得窗纸响,"你张家村的堂弟来信说要娶媳妇,彩礼钱......""妈,我刚转正......"贾东旭的声音透着疲惫。
苏青趴在窗台,看见秦淮茹抱着贾梗在院里转圈,身影被月光扯得细长。
傻柱的窗户突然推开条缝,飘出炖肉的香气——这小子,又在偷偷吃肉。
虽然傻柱没什么钱,但吃的比有工资的人还好,丰泽园中午没啥油水,晚上油水多,生意好的时候能分到肉菜。
"苏哥!
"刘光齐突然翻墙进来。
十六岁的中专生脸色发白:"我爸有想法让我退学去当学徒......"苏青皱眉。
刘海中看重长子是出了名的,长子刘光齐可是他的"脸面"。
"你成绩不是挺好?
""我爹说读书没用,不如早点挣钱......"少年攥紧书包带,"苏哥,您能帮我说说吗?
"没文化真可怕,电视剧里,刘海中很看重刘光齐能读中专,说毕业了就是干部,现在是啥情况,可能这个大老粗真的不懂读中专意味着什么,也没人跟他说这些。
路灯照在刘光齐的校徽上,"北京市立第一中专"的字样刺痛苏青的眼。
这年代的中专生,可比后世大学生金贵多了。
"明天我去街道办开教育动员会。
"他拍拍少年肩膀,"你只管好好读书,剩下的交给我。
"刘光齐走后,苏青翻开笔记本。
穿越以来的第一份"计划"成型:拉拢刘光齐、傻柱等年轻辈,对抗易中海的道德绑架。
至于易中海的"养老计划"——记得贾东旭在1961年左右挂墙上,这老狐狸怕是要竹篮打水。
至于傻柱到时他在想拉拢的时候,估计来不及了,苏青可不会给他机会。
窗外的秋蝉突然噤声。
苏青吹灭油灯,想起前世写的话剧台词:"舞台上的反派需要动机,生活中的算计却不需要剧本。
"1952年的西合院,正上演着比任何剧本都精彩的人性大戏。
离祖国三周年国庆大典的日子也就半个多月,作为街道的宣传员,估计要忙起来了,不过再忙,苏青也乐在其中,这50年代的国庆节怎么过的,他是真的很想看到,见证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