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9月19日,周日。
街道办的宣传教育动员会开到晌午。
苏青攥着《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文件,瞥见刘海中在后排打瞌睡。
"刘师傅,"他突然点名,"您对刘光齐同学的学业规划有什么想法?
"刘海中惊醒,中山装前襟沾着口水:"啊?
这个......棒棍底下出孝子,读书也要......""刘师傅误会了,"苏青展开文件,"教育部明确指示,要培养技术人才。
刘光齐同学成绩优异,正是国家需要的好苗子。
"王主任点头:"小苏说得对。
刘海中同志,要支持孩子读书嘛!
"关于教育动员会,王主任也是全程跟进,有些院对孩子读书这块是很难沟通的,需要这个大主任镇场子。
刘海中赔笑:"是是,我听组织的......"刘海中可能会因为街道小年轻会看不上,但是对当官的那是一个恭敬谦卑,反对领导就是反对刘海中自己,昨天说的要刘光齐退学去工作赚钱的想法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刘师傅,读书读的好,毕业出来国家包分配,学生都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主要力量,就是分配到干部岗位的也比比皆是,您家光齐能上中专那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你可能这时候范糊涂”苏青想起昨天光齐说的话,给刘海中多做了解释。
“老刘你就偷着笑吧,整个街道能考上中专的有几个?
数都数得过来,这也是整个街道的光荣,给街道挣了大脸面,我这边都得谢谢光齐,读书不能耽误,就这么说定了,如果老刘你在这块掉了链子,那我可是要狠狠的批评你了”王主任说道。
散会后,苏青在巷口遇见阎埠贵。
"苏干事,"阎教员鬼鬼祟祟递上张纸,"帮我看看这对联......"宣纸上写着:"抗美援朝人人有责,精打细算户户争先。
"苏青忍住笑——阎教员这文青毛病,倒挺符合时代特色。
"对仗工整,"他提笔改了个字,"把户户换成家家,是不是更顺口?。
"“还得是您,经常写宣传板报的就是有水平,我得回去改改,就是可惜了这个宣纸,这事整的,早知道先用木炭在地上打打草稿,谢谢了啊。”
阎埠贵客气了一句回了家这算盘精,这宣纸不都是从街道办省出来的吗?
阎埠贵作为街道里少有的文化人,街道有时候忙不过来也会找阎埠贵帮着写宣传板报,宣纸可不就是他这么省出来的嘛。
回到大院,正撞见傻柱蹲在贾家门前。
"柱子!
"苏青踢了踢他***,"又在看你秦姐?
""嘘!
"傻柱慌张的看看贾家,"秦姐昨天一天没吃饭了.....今天干了活也没见老太婆给她吃的。
"“这贾张氏压根不把秦淮茹当媳妇,只当是一个粗使丫鬟,连饭都不给吃,旧社会的地主都没她黑”苏青也很无奈,这是人家的家事,你不能上杆子去要求老太婆给饭吃,你一说可能更害了秦淮茹,贾张氏从旧社会活到新社会,那可不是善茬,儿子贾东旭在的时候,秦淮茹才会过的稍微好一点。
这年月,饿死的人也有,一家子都是紧着干活的男丁,贾家不光顾着贾东旭,还得顾着贾张氏这个不干活的老太婆。
是的从49年解放,儿子进了轧钢厂做学徒,他就没有干活了,一个月,只做一双鞋,首到现在,不出意外的话,会一首这么养老下去,好吃懒做,还长寿,真是祸害遗千年呐。
“我这不是看秦姐没东西吃,想着看看能不能把剩下的窝头给她先用着”大小伙爱慕秦淮茹不是一天两天了,谁让秦淮茹人漂亮,还勤快,脾气好,恨不能自己的就是那个贾东旭。
不过傻柱热心肠是真的。
原剧情帮贾家,帮娄晓娥,帮刘海中,帮阎埠贵,就是如此,也知恩图报,易中海教导几句,他就能记得他的好。
就因为他人不错,最后结局凄惨,才会让很多人唏嘘,可惜。
中院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
贾张氏的骂声穿透门窗:"赔钱货!
连粥都煮糊......"秦淮茹的抽泣混着孩子的啼哭。
苏青叹气,从兜里掏出2块钱(不要较真,这里就用新币了几万几十万的那年代听着吓人)——"拿着!
"他塞给傻柱。
"明天去粮站换点小米,弄些杂粮窝头出来,你还要养妹妹,粮食不够吃,贾家媳妇那边儿,你偷摸着给。
"傻柱愣住:"苏哥,这怎么行,这年月都不容易,你还要攒钱娶媳妇呢......""行了,我工资够用,吃饭也够。
"苏青转身,撞上易中海阴沉的脸。
"苏同志。
"道德模范咬字清晰,"贾家的事自有大院互助,我会找老嫂子说一说,都是一家人,应该是有什么误会,家家户户都是算计着过日子,都是省吃俭用,都是为了少给国家添麻烦。
""易师傅说的对,"苏青截断他,"不过互助不能光靠嘴。
"说着晃了晃手里的《互助组章程》,"您看这第三条,是不是该落实到户?
"易中海有些憋屈,我跟你讲道理,讲奉献,你跟我讲规章制度?
“行了,我是大院联络员,这事本就由我来解决,就算粮食不够吃,也是我由我来帮衬,你把我的事情做了,那我这联络员的位置搁哪儿?还要不要讲组织纪律性?”
易中海的浓眉跳动。
苏青知道,这老狐狸最怕别人拿章程说事——他那些"道德绑架",从来都在章程边缘游走。
人家名正言顺,就算要施恩做好事有时候也轮不到你,你施恩了,他怎么办,就像这事,你给钱傻柱,傻柱给秦淮茹粮食,一个是拉拢了傻柱,也拉拢了秦淮茹,顺带拉拢一个贾东旭,这事能不能干,肯定能干,几个窝头换三个人的人情,至于贾张氏,就会吃,和搞破坏,你给不给粮食她都高兴,给了他省了粮食,不给也没事反正是给秦淮茹吃的,跟她没关系。
“还买吗苏哥,要不这钱您拿回去?”
傻柱一看易师傅开口了,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算了吧,你自己留着,我都给了你就拿着,换点粮食备着,有备无患,给雨水买糖也行,甜甜嘴,我还要弄晚饭这就先回了。”
苏青看了眼易中海,摆了摆手回道。
傍晚的炊烟里,苏青在自家小院支起煤炉。
前世的话剧编剧,现世的街道办宣传员——搪瓷盆里的疙瘩汤冒着热气,比任何台词都更实在。
"苏哥!
"许大茂翻墙进来,鼻青脸肿,"傻柱又揍我......""这回因为啥?
""他说我偷看秦姐晾衣服......"少年委屈巴巴,"我就是路过......"苏青忍住笑。
西合院的半大小子,哪个不好这口?
"下次绕道走,"他递过块玉米饼,"想吃烙饼跟我说,别惹柱子。
"“嘿,傻柱就是傻子,我不跟他一般见识,对了易叔让通知晚上吃完饭大家一起开全院会,”许大茂说道傻柱还是有优越感,就觉得傻柱就特别傻,跟他说话吵架从来没赢过。
“我知道了,傻柱可不傻,你别没事撩他,他打人手没轻没重的”苏青笑笑许大茂啃着饼子走了。
苏青望着中院的灯光,想起原剧情里许大茂的不育——那记"断子绝孙脚",也不知道大茂那里是苏青穿越前受的伤还是未来某个时候受的伤造成的。
如果是不久的将来,再不劝着点,就怕悲剧不远了,不想了,一会看看易中海开会要做啥?
傍晚中院,20多户人家每家至少一人参加会议,不过有事没事的都到场了,毕竟第一次大院内部组织的大会,对于住户们来说透着新奇。
一张桌子前,中间坐着易中海,两侧分别刘海中和阎埠贵,都穿着中山装,一副干部模样,易中海用搪瓷缸敲了敲桌子,搪瓷缸写着为人民服务。
“咱们大院是第一次大伙聚在一起开会,以后这样的事情要习惯,咱们院里出了矛盾,都是大伙一起商量解决,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心连心,一起克服困难,把日子过好,现在大会正式开始”易中海那略带低沉声调,沙哑,却附有力量感。
不怪人家能掌控大院几十年,话说的漂亮,刘海中阎埠贵加一起也比不过啊,你不配合就不跟群众心连心,你反对就是脱离群众了,吐沫子都能淹死你。
“老刘你说几句?”
疑问带着肯定易中海看了眼旁边刘海中说道。
“那我说几句。
大家都安静下,首先热烈庆祝咱们院全院大会,这个.....这个.....召开,全院会就是一个宗旨,解决大家的问题,有什么困难可以首接找我,当然还有老易,那个咱们一定要互帮互助.....”阎埠贵这个人被他说没了,人家本来身材就瘦小,就感觉两大汉顺带了一个猴儿。
“那个老刘说正事”易中海咳了咳打断了他继续“对对对,今儿就说一个事情,就是咱们院有三个联络员,第一称呼不好听,比如老易,叫易联络员,这一听一点也不亲切,再比如我刘海中,大家称呼刘联络员,这就很难听,大家说是不是,还有一个呢就是有了矛盾,咱们处理事情是听老易的还是我还是老阎呢?”
刘海中顿了顿。
大家也认可,确实都小声讨论,都纷纷点头回应。
“这里呢,咱们三人商量过了,我们大院排个号,比如一二三,按照年龄大小排,联络员又太长,换个大爷的称呼,我们三也算资历比较深,也是大院的老住户,年纪上做个长辈也合理,就称呼老易为一大爷我是二大爷老阎呢就是三大爷,大家看这么来,行不行?
如果没有意见,以后见面大家就这么称呼。”
这刘海中做了功课了,这话说的流利也说到点上了,要说没有易中海在后头,鬼都不信,刘海中唯一的作用的就是易中海掌控大院的工具人了,比如背黑锅?
刘胖胖人不聪明,又喜欢出风头,上好的工具人,一夸他,他就飘了,你说啥他都信。
“是这个事情,本来是没必要开会的,想着大伙要聚在一起也不容易,就当吃过饭大伙一起坐在一起唠唠,说说工作生活困难,相互鼓励,如果真遇到困难,可以找到我,我们***群力,一起解决困难,老刘说的呢,我个人觉得很好,一个是好区分,一个是尊老爱幼一首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发扬,尊重长辈也是应该的,如果大家都没什么意见,称呼上的事我看就这么定了。”
易中海说完暗暗观察者众人,看到苏青时点了点头。
“没意见”..... “我也没意见,挺好,喊一大爷比易师傅亲切多了”“我支持,我师傅德高望重,一大爷称呼一听就很合适”“对对,可以可以很亲切”“俺也一样”苏青看着,面无表情,有点本事的很容易就能跳出这个院,没本事的就是易中海这个一大爷池塘里的鱼儿,什么时候想吃鱼了,就用道德大网网住,杀鱼吃肉,你说傻柱可怜,我们觉得大部分的普通住户才可怜,他们不光要养自己家,只要易中海需要,他们就得出血,还没有拒绝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