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末年,国运衰微,曾经的盛世繁华如风中残烛,摇摇欲熄。
各地藩镇拥兵自重,视朝廷权威如无物,彼此间攻伐不断,战火纷飞,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就在这风雨飘摇、混乱不堪的世道里,一个名叫朱温的青年,即将在历史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开启一段波澜壮阔却又充满争议的人生。
朱温出生在宋州砀山的一个普通农家,排行老三,小名阿三。
父亲朱诚是个落魄的教书先生,虽有些学问,却难以靠教书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母亲刘夫人是个勤劳善良的女子,整日操持家务,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三个儿子,一家人生活虽清苦,倒也和和美美,充满了温情。
朱温自幼便生得魁梧壮硕,浓眉大眼,浑身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野性与不羁。
他不喜欢读书识字,对父亲所教授的那些之乎者也毫无兴趣,只爱与村里的小伙伴们在山野间肆意奔跑玩耍,或是在村头巷尾惹是生非。
他性格豪爽,为人仗义,行事大胆,天不怕地不怕,在村里是出了名的顽皮孩子王。
村里的长辈们见他如此顽劣,都纷纷摇头叹息,认为这孩子将来恐难成大器,只会是个没出息的混小子。
这一日,骄阳似火,酷热难耐,整个村子都被笼罩在一片炽热的暑气之中。
朱温与几个伙伴实在受不了这闷热的天气,相约来到村外的溪边玩耍。
他们在水中嬉戏打闹,互相泼水,尽情享受着溪水带来的清凉。
就在他们玩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嘈杂的人声和脚步声,其间还夹杂着隐隐约约的哭声和***声。
众人顿时好奇心大起,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从水中探出脑袋,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只见一队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难民,正缓缓朝着村子走来。
这些难民有的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动着脚步;有的背着包袱,怀中抱着年幼的孩子,神色疲惫而绝望;还有的相互搀扶着,有气无力地走着,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们吹倒。
他们的衣服破破烂烂,满是补丁,上面沾满了灰尘和泥土,头发凌乱,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恐惧,一看便是在乱世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历经了无数的磨难和艰辛。
朱温看着眼前这凄惨的景象,心中不禁一动。
他虽平日里顽皮捣蛋,但本性善良,面对这般苦难的人群,一股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他从溪水中跳出来,迅速穿上衣服,对伙伴们说道:“走,咱们去看看。”
说着,便率先朝着难民的方向跑去,伙伴们见状,也纷纷跟了上去。
当他们跑到难民队伍前时,才发现这队难民的人数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多。
他们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些难民,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无奈。
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个身影引起了朱温的注意。
那是一位年轻女子,大约十七八岁的模样,虽衣着破旧,发丝凌乱,脸上还带着几分疲惫,但仍难掩其清丽的容颜。
她身材高挑,体态婀娜,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中透着一股坚韧和倔强,让人看了不禁心生敬佩。
只见她搀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
老妇人看上去十分虚弱,脚步踉跄,几乎全靠年轻女子的搀扶才能勉强前行。
年轻女子的脸上满是关切和担忧,她不时地轻声安慰着老妇人,眼神中充满了孝顺和温柔。
朱温的目光被她紧紧吸引,再也无法移开。
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望着这位年轻女子,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
不知为何,朱温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跳加速,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涌上心头。
他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对年轻女子说道:“姑娘,你们这是要往何处去?
看你们如此疲惫,不如到我家中休息一番。”
年轻女子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警惕,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男子,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
她上下打量着朱温,见他虽然穿着朴素,但生得高大健壮,面容憨厚,眼神中透着一股真诚和善良,不像是坏人,心中的警惕稍稍放松了一些。
朱温见状,忙解释道:“姑娘莫怕,我并无恶意。
我家就在这村里,家中尚有几间空房,可供你们母女暂住。
如今这世道混乱,你们在外漂泊实在危险,不如先在我家避避风头。”
年轻女子听了,心中微微一动,她看了看身边的母亲,又看了看朱温,犹豫了片刻,轻轻点了点头,道:“多谢公子好意,只是我们母女二人,实在不便叨扰。”
朱温笑道:“姑娘不必客气,举手之劳而己。
若姑娘不嫌弃,就把我家当作自己家便是。”
说着,他便上前帮忙搀扶起老妇人,领着她们朝着自家走去。
回到家中,朱温的母亲刘夫人见儿子带回来两个陌生人,心中虽有些疑惑,但得知她们的遭遇后,也不禁心生同情,连忙招呼她们坐下,并吩咐朱温去厨房准备些饭菜。
张惠母女感激不己,连声道谢。
在吃饭的过程中,朱温不时地偷眼看向张惠,心中对她的好感愈发强烈。
张惠也感觉到了朱温的目光,脸颊微微泛红,心中却也对这个热情豪爽的男子有了一丝别样的感觉。
此后,张惠母女便在朱温家中住了下来。
张惠是个勤劳善良的女子,她每日帮着刘夫人操持家务,洗衣做饭,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
朱温对她更是关怀备至,只要有时间,便会陪着张惠一起劳作,或是带着她到村外走走,给她讲述村里的趣事。
两人相处的时间久了,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升温。
然而,好景不长。
朱温生性不甘平凡,他渴望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番名堂,实现自己的抱负。
一日,他听闻黄巢在曹州起兵,反抗唐朝统治,心中顿时涌起一股热血。
他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若能在军中建功立业,将来定能飞黄腾达,出人头地。
于是,他毅然决定离家,投身黄巢军。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张惠时,张惠心中满是不舍,但她深知朱温的志向,也明白在这乱世之中,男儿当有一番作为。
她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对朱温说道:“阿三,我知道你有远大的抱负,我支持你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只是这一路凶险,你一定要多加小心,平安归来。”
朱温紧紧握住张惠的手,深情地说道:“惠儿,你放心,等我功成名就之日,定会回来娶你。
你一定要等我,我一定会回来的。”
张惠眼中含泪,微微点头,心中默默为朱温祈祷,希望他能平安无事,早日实现自己的抱负。
就这样,朱温告别了张惠和家人,踏上了从军之路。
他随着黄巢军西处征战,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智谋,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
而张惠则留在朱温家中,一边照顾着刘夫人,一边默默等待着朱温的归来。
她每日都会为朱温祈福,希望他能平安归来,早日与自己团聚。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这段真挚的感情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温暖着两人的心。
朱温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心中始终想着张惠的那句“等你回来”,这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
而张惠在后方,也坚守着这份爱情,等待着与朱温重逢的那一天。
他们的命运,在这乱世之中紧紧交织在一起,不知未来将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