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衿回到自己家,看见自己小碗里的鱼头,心中一暖。
她爱吃鱼头,宋莹一点也没分出去。
她笑眯眯地坐在自己的小板凳上,低头啃着鱼头,碗里又被宋莹夹了一块鱼肉。
“子衿,多吃点肉,栋哲也吃。”
宋莹给她夹完,又给林栋哲碗里夹了一块。
林栋哲刚吃完自己夹的鱼,见碗里又有一块,也是笑眯眯的。
见林武峰没怎么吃鱼肉,林子衿给林武峰和宋莹碗里分别夹了鱼肉,“爸爸妈妈也吃!”
“妹妹,你偏心,我怎么没有?”
林栋哲突然惊呼出声,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声惊呼吵得林子衿脑瓜子疼,只好又给林栋哲碗里夹鱼肉。
宋莹特意挑的大鱼买,分出去一些,他们一家也能都吃得满足。
“子衿喜欢吃鱼头,都说吃哪补哪。”
宋莹突然顿住吃饭的手,“武峰,你说下次要不要多买个鱼头给林栋哲也补补脑子?”
“给栋哲吃估计没什么用。”
林武峰委婉道。
林栋哲己经在上小学,林子衿还没上学,他们夫妻也有买些启蒙小画册指导两个小孩一些简单的书本知识,林子衿学得很快且爱学,林栋哲则是总想着往外跑。
当然,都是林武峰在教,宋莹见林栋哲那副捣蛋的模样就来气。
宋莹突然抱怨,“厕所离得太远了,上厕所都不方便,这点还是压缩机厂好,每层楼都有个厕所。”
“隔壁哥哥是两道杠,两道杠就是领导,我跟领导住在一个院子里!”
林栋哲趴在柜子上扭来扭去,似是很开心搬到这边。
林武峰笑着哄,“棉纺厂有学校,两个孩子离得近,你上班也近,邻居还是个老师,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邻居人是挺好的,以后栋哲和子衿也有人陪了,我也轻松点。”
希望栋哲受到隔壁庄家的熏陶,能好学一点吧。
宋莹暗想。
厂里先前给隔壁吴叔叔介绍了一个女的,两人看对眼了,趁着春节前把婚结了。
听到结婚这个充满喜庆和热闹的词,小孩子都很开心,代表着他们有零嘴吃。
林栋哲是个不安分的,听到隔壁热闹,就拉着妹妹,叫上隔壁庄家兄妹,成群结队地往吴家去。
林子衿混在一群小孩里,也感受到这份喜悦,他们刚进屋就被大人塞了一把瓜子和糖果。
庄图南一副小大人模样,剥了颗糖喂给庄筱婷。
林栋哲看见旁边庄家兄妹,也要剥糖喂给林子衿。
“妹妹,我也要喂你吃!”
林子衿无奈地吃下林栋哲喂的糖果,她只希望林栋哲的手洗干净了。
见宋莹和林武峰进屋了,她跟着宋莹进了里面的房间,看见情绪低落的吴家姐弟。
虽然她不太喜欢吴珊珊后面抢房子的模样,但是现在的两姐弟还是个孩子,她前世好歹还有母亲护着呢。
她把手里的零嘴分给了两个小孩。
宋莹也在安慰着吴珊珊。
听见外面说新妈妈来了,宋莹才带着林子衿出门瞧。
这个时代的新娘不比后世,张阿妹只是穿了一身红黑格子纹的新衣裳,坐在三轮车里,还带着个穿着红衣的女孩,身上的红衣看起来也是新的。
林子衿想到刚才见吴珊珊和吴小军身上的旧衣,吴珊珊的头发还是宋莹帮忙绑的,嘴里的糖果有些泛酸。
果然,有妈的孩子才是块宝。
林子衿扯了扯宋莹的衣角,得心应手地伸手要抱抱。
“哎呦,我们子衿想要妈妈抱啊!”
林武峰凑过来道,“子衿我来抱吧。”
“不用,子衿想要我抱,还是我来抱吧。”
宋莹乐呵地把林子衿抱起来。
他们以前还担心妹妹被哥哥也带成皮猴子,没想到林子衿一首都格外乖巧安静,特别招人疼。
林子衿靠在宋莹的怀里,看见自家哥哥爬到了人家床上,凑到宋莹耳边告状。
“妈妈,哥哥爬到人家新娘床上去了。”
宋莹正要放下林子衿去把林栋哲赶下来,就看见黄玲把林栋哲抱了下来。
“谢谢你啊,玲姐。”
黄玲抿唇笑,“多大点事啊。”
婚房里热闹了许久,大家围在一起吃水果嗑瓜子,林子衿也被喂了好多东西,打了个饱嗝,吃不下了。
“子衿是真黏妈妈啊!”
旁边的阿姨打趣道。
宋莹笑着回应,“我们子衿乖巧,黏着我点也不碍事。”
林子衿一个心理年龄二十几岁的人闹了个脸红,害羞地捂住了小脸。
婚房里大伙瞬间哈哈笑起来。
总要给新婚夫妻留点相处时间,大家又待了一会各自回家,林子衿和林栋哲被送到庄家,让黄玲帮忙照看。
听到庄图南要给他俩讲故事,林子衿也来了兴趣,西个小孩窝在庄图南的小房间里,房间里传出庄图南稚嫩的嗓音,都听得津津有味。
林栋哲像本十万个为什么一样,不时抛出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倒也没难倒比他大好几岁的庄图南。
这些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太幼稚,但是对于还没上一年级的她来说刚刚好。
林子衿一边安静地听着,一边暗想。
结果连宋莹回家叫他俩,他俩都有点舍不得回去了。
过了一会,林子衿察觉一个脚步声,抬头看见宋莹红着眼眶,眼里泛着泪光,有些愣住。
她妈妈是被谁欺负了吗?
又隔壁王家?
林子衿来到世界越久,就感觉前世的记忆越模糊,她现在只记得那部剧里的大转折,详细的剧情己经忘得差不多了。
随后,她听见外间传来宋莹和黄玲交谈声。
“宋莹,你怎么了?”
“我看见他俩有人一起玩,我就开心,以前都是他俩在坝子里等着我和武峰下班,一个玩,另一个就在旁边看书,栋哲什么都能玩,子衿呢,也安安静静地等着。”
宋莹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继续道,“以后他俩都能在棉纺厂上学,认识更多的朋友,想到我就开心。”
林子衿听到这话一暖,又听见外面两人在交谈,商量着互相帮衬,关系缓和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