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架空年代,无任何历史考证,包含穿越元素,私设较多,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请诸位不要带脑子看文,谢谢~大脑寄存处。
——————————————禹历28年冬,丞相庞葛意图造反,在酒宴刺杀天子,三皇子以身挡剑,庞葛刺杀失败,诛九族。
禹历31年秋,天子薨,传位三皇子楚芜,改国号为庆,是以楚庆帝也。
庆历元年夏,楚庆帝废丞相,抬文武二公分丞相之职。
文公命侯府世子林详担任,林详,字晓之,阅百书,善诗文,有出口成章之才,能言善辩,巧舌如簧。
武公寻的是镇国老将军的长子苏烨,字钨刃,擅用双刀,通晓百器,熟读兵书,有百步穿杨,百发百中之能。
自此,再无丞相独权。
庆历元年年秋,皇后王氏诞下太子,取名楚桓,字琅墨。
同年冬,贵妃陈氏诞下龙凤胎,二皇子楚石,三公主楚芸。
庆历三年春,林文公得嫡长女,彼时莺飞草长,有百鸟盘旋,旱地降甘霖,乃使龙颜大悦,天子赐名菀葶,与太子缔结良缘,定下婚约。
原本该叫晚庭,取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可林菀葶生在白日,“晚”字不好,便取一“菀字”,寓意富有生机。
后又配一“葶”字以相配。
便是林菀葶了。
后来林文公夫人调笑说这名字里全是树木花草了,不如小名就叫阿草,学乡下的百姓,取个贱名,好养活。
庆历五年,太子入太学,楚庆帝命苏武公二子苏利入宫伴学。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
庆历十八年春,太子楚桓一十八岁,林菀葶一十有六,二人大婚。
彼时暖阳徐徐,桃花满城,十里红妆,举国同庆。
林菀葶入住东宫。
庆历十八年冬,皇后王氏与林文公夫人李氏上山拜佛,不幸遇难,二人双双身亡。
同时边陲来报,鞑靼入侵,己失两城。
太子亲自带兵保国。
庆历十九年春,因后宫不可无后,贵妃陈氏暂管凤印,处理后宫事务。
西月初,二皇子楚石治理水患有功,得赏。
七月中旬,太子班师回朝,但战场刀剑无眼,楚桓左腿受伤,容颜受损。
九月,林文公大病,太子妃林菀葶回府探望。
至此,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林文公府后院,林文公与林菀葶于庭下对弈。
林文公险胜一子。
“父亲赢了,女儿自愧不如。”
林菀葶玉指芊芊,将棋子收好,给林详斟茶。
“老了,不值一提。
倒是殿下,如果不是刚刚执意要救那一子,那赢的是谁还不一定呢。”
“女儿想着,万一能救,总是要试试的。”
“弃子一枚,何苦救呢……”“是女儿思虑过多。”
“殿下你从小就这样,太执拗了。”
林详长叹一声,不再言语。
林菀葶抿了口茶水,看向院门口,只见一个鹅黄色的身影来回走动,像是想进来,却又不敢。
“二妹妹今年也有十西了吧?”
“清儿啊,嗯,过了年该十五了。”
林清清,是林详妾室生的女儿,林菀葶的庶妹。
“找人家了吗?”
“还没有。”
“嗯…现在家里事都是方姨娘惯着吧?”
“家里就这一个姨娘,方氏不管,难不成还让你祖母管不成?”
“父亲说笑了,那不如给姨娘扶正吧?
母亲走了有大半年了,府里也没什么人,迟早要扶正的。
扶正了,三弟和二妹妹也好议亲。”
“殿下这是有好人家?”
林菀葶浅笑:“二皇子侧妃的位置还空着呢。”
“……”————————————————傍晚时分,东宫的马车来接林菀葶。
林详站在门口,林清清陪在旁边。
林菀葶将头上的金玉簪子摘下,别在了林清清的发髻上:“清儿,要好好照顾父亲。”
随后又看向林详:“父亲,弃子,该弃就弃。”
林详附身:“殿下,一路平安。”
————————————————在此我解释一下下哈。
首先文武二公是要相互牵制的,这边文公女儿赐婚太子,转头武公二子当太子伴读,这是相互的。
其次,关于皇后和文公夫人的死是贵妃那边做的,就是寻常的党派之争,主要是太子和二皇子。
接下来不管是太子上战场还是二皇子做出功绩,都是在皇后死后太子失利,二皇子和贵妃趁虚而入。
然后,因为现在二皇子得势,太子失势,林文公这边将太子当做弃子,此次太子妃回府是想问问女儿的意思,是要继续跟着太子还是放弃。
但是林菀葶下棋下输了,因为要保自己的弃子,所以林菀葶是要继续跟着太子的意思。
最后,提议扶正姨娘,就是为了给庶妹一个好身份,嫁给二皇子,这样就是保护林文公府,二皇子和太子这边都嫁了女儿,谁最后赢了就跟谁,两边都行。
咳咳,这里呢就是一个封建社会权势争斗的过程,对于妹妹有没有心悦之人啊,残忍不残忍啊这类的说法通通驳回,代入一下封建皇朝,那时候的庶子庶女在婚事上多半是没有话语权的。
尤其在父亲身居高位还有脑子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