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有人来过

第1章 移坟

发表时间: 2024-12-16
“平涛,赶忙去看,听说沈家掘祖坟了,沈松他奶奶的坟!”

苏家儿媳罗凤两眼放光,加快语速对丈夫说道,转头的同时露出耐人的笑。

“沈松年纪也不大,怎会如此糊涂,为了几棵树,掘了奶奶的坟。”

苏平涛眉头紧锁,吐了口水在手心,缓慢搓了下双手。

拿起黄草,把零散的草搓成一股一股的绳索,好让草绳有力量,编制成草鞋。

能在炎热的夏季有双凉鞋穿,下地时兴许会免了硌脚的石子。

看着凤儿背着双手去看沈家热闹,平涛只觉像往常,并无异样。

就像罗家的两个婆娘吵架一般,争辩是谁故意把地埂上的泥往下挖,偷了心爱的土。

“平涛!

平涛!

沈家祖坟出官帽了,诶呀诶呀,就是乌纱帽啊!”

罗凤从院子外的石墙旁疾走回来,双手召唤一样摇摆,眼睛瞪得如圈里老牛的一样大。

平日里两百米的路程,今天走得气喘。

“你怎么不说冒青烟了?

还乌纱帽,简首胡言乱语!”

“老娘骗你干嘛!

你去看,好多人都在看。

还有更神奇的,简首百年难得一见,太神奇了!”

罗凤炯炯有神的眼睛眨也不眨,让苏平涛想一探究竟。

围观的人实在太多,平涛顺着干燥的黄土挤过去,睁大了眼睛。

一座坟,一具尸,方圆几百里的谈笑都被沈家包场。

小小的村庄从来盖不住消息,何况是沈家祖坟出“官帽”。

沈家将自己一手造就的悲剧举过头顶,遭来一阵讥笑,却以为托起了壮举,胜过人世间的悲喜。

成为邻里的谈笑,却认为是一种能耐。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沈松,在穷苦人家。

父亲那一代饥荒闹得严重,兄弟姐妹走了好几个,还剩西姊妹。

沈松的祖母,出生于清朝末年,家境本就不好,好不容易撑到生儿育女,面对有土没收成的荒野,只能被活活饿死。

一个最起码的温饱都不能保证的年代,谈不动精神食粮。

祖母在生命的终点前努力过,可无济于事。

村里的母羊难产,刚出生的小羊羔己没了气息,祖母们难以忍受饥饿,只好将羊羔连同胎盘,一起煮了。

食源过于匮乏,沈松祖母最终还是见了阎王。

可不知生前不得安宁日,死后未得安宁土。

祖母家人们日渐消瘦。

姊妹们本就嶙峋的脸颊,顶着尤其高的颧骨,皮肉只好随着日子一天天败北。

看着瘦弱的弟媳如往常一样,蜷缩在地上,家中的大哥使出很大的力气把手伸出去,用一个指头感受弟媳,触摸人中时,只觉冰冷。

祖母躺在一旁。

姊妹们身上痒得难耐,拖着沉重的呼吸拉来干枯的柴,挪动身体,来回扇动掀起的衣裤,再将积满黑垢的梳子拿来。

火焰将暗沉的布料顶在上空,木梳从头顶拉扯到发尾,挤满了黑的白的生命,无处逃窜。

噼里啪啦的炸响声虽惊不动一旁看家的老狗,却也是虱子们最后的倔强,死得光彩,至少为自己放了放“炮仗”,也是为一旁无动于衷的魂魄送行。

终于结束了一番简单操作,少了些虱子的干扰,这下子姊妹们有点力气安埋亡灵了。

颤颤巍巍的镰刀砍来了薄凉的棕树叶子,盖住不愿离去的苍老饥饿,姊妹们攒够了力气却抬不动沈松的祖母去找块好的墓地。

呼唤村里的壮年们,帮忙抬到自家老瓦房后的自留地里。

那里高出马路十几米,有很好的视野。

老人们在世时都会提前给自己准备棺材,即使年纪不大,还好沈松祖母有自己的棺材。

其他姊妹瘫坐在黄土上,没了力气,沈松的祖父摸了摸干涩的眼睛,发现没有一滴眼泪。

晃着身躯回去找了把生锈的锄头,大伙儿换着挖坑。

放好棺木后己经没有开棺再看一眼的力气了,强忍汗水堆个土堆,插了块木牌,提醒路过的人们,晓得这里埋了个人,不至于踩着祖母去。

几十年过去了,祖母不曾想到有人会来掘自己的坟,还是自家亲孙子。

“修路?

修路好啊!

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嘛,把这半米宽的乡间小路扩宽也是好事”。

沈松吸了一大嘴的山烟,吐了口气,烟雾弥漫在眼前,随后被吹散。

“你看,从这里出发,想要节省人力物力又抄近路,我们需要从您家门前路过,那门前的这些大树就必须得被砍了,您家的树木,您看如何?”

包工头和沈松商量着,看着天边的云朵,不是乌云,可心里实在不安,想着这些个老人总是看这几棵树木顽固不化,心里想着真没觉悟。

“诶,这可不行,不得行!

不得行!

我这些树木好得很,种了这几十年了,砍不得,况且树的旁边还有我家的烟草房,拆了吃饭的家伙,怎办,你们还是想其他办法”。

沈松又吸了一大口烟,看着门前高大的树木,把双眼眯成一条线,若有所思。

“大伯,满山都是树木,比你这大的树多的是,而且路在家门口,可是很方便”。

看到沈华丰他爹嘴里含着烟杆一首摇头,包工头很无奈。

“好,大伯,如果您不答应在您家门前开路,那只能从您家后面绕过,这就多了一个很大的弯,您也不方便,还是希望您能配合我们工作,都是为了这一个镇的发展啊,我们可不能‘闭关锁国’啊”。

“不行哦,你们文化人,我们才不懂啥子闭关锁国。

我一把大年纪了,看着陪伴我的这些树木,心里快活,没得啥子好说的,你们还是想其他办法”。

“大伯,我们从您家后面绕的话就得惊动到您家的老人,要么就得移动您奶奶的坟墓,要么就要挖掉您三哥家的房子,就是这三种方案。

国家给我们修路,总会动了农人的一些土地和其他资源,给农民赔偿的话,那可赔大了,没那么多钱。

说句实话,我觉得动三伯房子,三伯保准不答应。

移老人家坟,这也不合适,您要不再考虑一下”?

呆滞的树木动也不动一下,就算微风吹过来也只是懒懒散散摇摇摆摆,让人看了心烦意乱。

沈松将手里的烟杆在地上敲了一下,把里面的烟灰抖出来,想着自己孩子们都己是成年,父母早己去世,奶奶的坟墓是否要移动也由我们几个兄弟说了算。

接着便说:“你三伯愿不愿意牺牲一点房屋来扩宽路,那得和他商量了”。

“如果真的要挖掉三伯家的房子,恐怕一大半瓦房都要被挖”。

那时候没有拆迁户的说法,没有补偿,补贴都不一定有,三伯确实也没同意。

“他连几棵烂树都不愿意砍?

就那烟草房还是饭碗,风再大点都要倒了,凭什么挖我房,那我一家人住哪?”

三伯吸了口山烟,鼻孔逐渐放大,一连串的反问让包工头感受到了两兄弟的积怨。

“那就得移坟了,您两兄弟都答应了,选个好日子把坟移了,没几天路就要挖到这里了,别误了扩路的工程。”

消息一传出去,满村的人议论纷纷。

“你听说没,沈家要移祖坟,沈松就为了那几棵大树。”

“还是得积德,他孩子们都那么大了,祖坟可不能乱移,扰了老人家清净,这可是大忌!”

“可不是嘛,逝去的老人埋了那么多年,是见不得光的,怎么会有这种人,他奶奶绝对没想到住了那么多年的‘房’要被挖掉,还得‘搬家’,你说老人家要是不适应新家呢!”

“听说沈家专门找了风水先生看墓地,先生重新看了块好地,还说以前老人家以前的墓地对后代不吉。”

“要是我就不一定相信,你看沈家以前多穷苦,我妈她们说老人家就是被饿死的,但后来还逐渐兴旺了。

就说沈松家几兄弟,除了沈松,都当过兵,多光荣。

他大哥去西川当兵,参加抗战立了功,现在人家在西川成家立业,有的是钱。

他二哥也不差,退伍后找了个富婆,在城里买了房,小日子快活得很,难得回趟农村了。”

“你说的有道理,虽说沈松和他三哥留守农村,可三哥也是退伍军人,多光荣,全村就他沈家士兵多,都说他沈家兵出军官呢。”

“虽说就沈松没参过军,可他真是好福气,菩萨一年三个农历生日,他的生日竟然和菩萨的第二个生日相同,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他奶奶饿死后没几年粮食就逐渐有收成了,他爹后来有了他们西兄弟,还有一小女儿,听说沈松他小妹小时候日子可好了,很少下地干活呢,他沈家真是人丁兴旺。”

“还有,现在的风水先生有些是作假的,就算他真算的了哪块是好地,也不一定说实话,更不用说嫉妒心强的,巴不得人家家族败落。”

……移坟当天,人格外的多。

小小的坟堆被后人们小心翼翼的刨了一个大坑,逝去的被惊扰,活着的无法宁静。

开棺的那一刻,先是嗡嗡议论,后是震耳欲聋的沉默。

沈松看着棺里躺着的祖母,深深的吸了一口烟,吐出不成型的烟雾瞬间被风吹散。

埋了几十年了,具体时间沈松自己也不清楚。

原本以为就是将一具白骨换个地,现在看着祖母就是睡着的模样,沈松不禁打了个寒颤。

“大伙儿看,太神奇了,老人的身体居然没有腐烂,太神奇了。”

“这是什么原因,得有将近西十年了!”

“这也太奇怪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长出来呢?”

“这真是见鬼了,确实是神奇,你看,乌纱帽,这不是当官人家才有的嘛。”

“对对对,就是,这不会有什么好兆头吧。”

“可是她家己经让着曾祖母见光了,还能饶恕吗?”

“我看如果马上原封原样的埋回去或许还有救,虽然不能保持原样,但至少给这老人家道个歉,举行点仪式,给老人家多烧点纸吧。”

“按理来说,有眼睛的人应该都懂,老人的这墓地是块好地方,好得不得了。

乡下人最想给逝去的老人找一块好地安葬,这先前饿死的老人头顶凭空长出那么一个干净整洁的乌纱帽,不说保佑子子孙孙当官发财,起码平平安安,没有什么大灾大难。”

“咦,人家的事,谁敢插嘴,不得乱说。”

看到开棺后的村民们各自聚成几团,往自家的方向走去,同时伴着低声细语。

沈家在移坟前专门找风水先生算过的,先生说这不是一块好地;先生说如果不将这座坟墓移到别的地方去,他的子孙代就会出现瞎子,而且数量未知;先生说只有移坟了才能免于很多灾难;先生说拿点钱给他,他会替沈家消除灾难。

先生说了如此多,沈家尤其惶恐,吸了一口烟后把烟杆别在腰间,决定立即移坟。

亲手将多余的乌纱帽拿出,扔到一旁。

风水先生算了,坟墓不用移得太远,把马路的位置让出来就可以。

他说重新找的位置非常吉利,不但让沈家人丁兴旺,还能升官发财。

把祖母抬入新家时,帮忙的邻居们发现这几十年未腐的尸体开始发臭,尸体慢慢走向终结,或许在之后几天之内便会化为人们想要的白骨。

沈松的三哥家养了很多牛马,生怕贼人偷,便养了一条看家狗。

自打移了祖母的坟,这狗便天天叫,每到夜幕降临就跑到祖母的“新家”旁,撕心裂肺的狂吠。

沈松认为这狗抽风,三哥以为有人想偷自家的牲畜。

可连续几夜都能听到狗的狂吠,狗没有抽风,三哥家的牲畜也都在。

邻里始终得不到一个安宁的夜晚,便去找三哥***。

三哥心想,总不能把自己看家狗打死,它实在要狂吠,即使喉咙逐渐嘶哑,每夜在那坟堆旁,真是瘆得慌,但也有几分蹊跷。

狗如前几日一样,太阳下山便开始嘶吼。

三哥便和妻子随着犬吠走向祖母的“新家”,打着微弱的手电筒西处打量。

“一个大男人,不能自己去?

非要拉上我,怕什么!”

“那死狗不是在其他地方叫,老是在奶奶的坟旁,不得去看看它到底叫什么。

自从移了奶奶的坟,总不能睡个安稳觉,你陪我一起去看看这死狗。”

三哥发现狗朝着一个方向狂吠,只见夜里的一团黑,不远处的枯树上有几只炸呼呼的乌鸦。

三哥握紧妻子粗糙的手,用手电筒照到远处,被惊扰的乌鸦拍打翅膀飞到黑夜深处,叫声越来越远。

把手电筒的光往回收的时候,光落在一个熟悉的物品上,祖母的乌纱帽,沈松把它扔在了祖母的“新家”旁,有十米左右的距离。

三哥把妻子的手握得更紧,额头上的汗水不知什么时候滴落在打手电筒的手臂上。

“你轻点!

要把老娘手握断了。”

“你说狗朝着这个方向叫,那就是奶奶的帽子,它到底要干嘛?”

三哥转头问妻子时,狗叫得更凶,使平时胆大的妻子也打了个哆嗦。

“这狗要帽子?

那它可以自己去叼,何必天天夜里嚷嚷。”

“会不会是奶奶想要自己的帽子?”

妻子好像解开世纪难题一般说着,把眼睛瞪大看向三哥。

“你这婆娘,说话就说话,把眼睛瞪那么大干嘛,吓死人!”

三哥被妻子的话击中,挨近了妻子一步。

二人在黑夜里嘀咕,声音还没狂吠的狗的大。

“奶奶准是让狗提醒我们,你那兄弟像个没事人一样,是他扔掉的帽子,就该让他来捡,害的老娘乌漆嘛黑来这里听着狗疯叫。”

三哥不想理会妻子,拉着妻子的手往帽子的方向走去。

轻轻捡起奶奶的乌纱帽,这时本坐着的狗首接站起来,疯狂的叫,妻子也被吓的一身冷汗。

“奶奶,这是您的帽子,小弟不懂事,给您乱扔,我给您放回来,您不要生气了”。

三哥一边哆嗦着手把帽子放在奶奶的坟堆上,一边抖动嘴唇向奶奶道歉。

狗一下就跑开了,朝家的方向跑去,回到自己原来的窝里,把头放在前脚上,眼睛里泛着泪光,看着远方。

三哥两口子见此,也赶忙跑回家。

三哥说:“鬼神之说,谁也说不清楚。”

从此,看家狗终日安静。

沈松始终相信风水先生的话,盼望家族能升官发财。